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語方所介詞的納米句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281231
- 條形碼:9787569281231 ; 978-7-5692-812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方所介詞的納米句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全面闡述納米句法的產生背景、理論模型、操作要件及具體應用的基礎上, 對生成語法理論的新進發展 —— 納米句法的理論框架下對漢語方所介詞展開了全面系統的研究, 深刻地揭示了漢語方所介詞結構的內部構造及生成機制, 并對方所介詞結構中前后項的隱現機制、方所介詞結構的句法分布、游移形式及內在動因進行了分析與解釋。
漢語方所介詞的納米句法研究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對象
1.2 前人的研究及存在的問題
1.2.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2 存在的問題
1.3 選題意義
1.4 研究目標
1.5 研究方法
1.6 章節安排及各章要義
1.7 本書語料說明
第2章 納米句法的理論模型及操作要件
2.1 納米句法的產生背景及基本假設
2.1.1 納米句法產生的背景
2.1.2 納米句法的理論內涵及基本假設
2.2 納米句法的理論模型及操作要件
2.2.1 納米句法的理論模型
2.2.2 納米句法的操作要件及運算方式
2.3 納米句法的理論優勢及具體應用
2.3.1 納米句法的理論優勢
2.3.2 納米句法理論的具體應用:個案研究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漢語方所介詞的類型及句法語義特征
3.1 漢語方所介詞的內部分類
3.1.1 前人的分類
3.1.2 基于語義特征的漢語方所介詞分類
3.2 漢語方所介詞的語義特征及語義強制性
3.3 方所結構的普遍性層級序列與漢語方所介詞的結構表征
3.3.1 方所結構的普遍性層級序列
3.3.2 漢語方所介詞結構的句法表征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漢語方位成分的句法性質及語義功能
4.1 漢語方位成分的內部分化及具體類型
4.1.1 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分類模型
4.1.2 方位成分的內部分化及具體分類
4.2 漢語方位成分的句法語義特征
4.2.1 方位成分與“在”的共現
4.2.2 方位成分與“從”的共現
4.2.3 方位成分與“到”的共現
4.2.4 方位成分與“從”的共現
4.3 漢語方位詞的句法屬性及語義功能
4.3.1 前人的研究
4.3.2 本書的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漢語方所介詞的結構形式及推導機制
5.1 漢語方所介詞的句法表現
5.1.1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的句法表現
5.1.2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的句法表現
5.2 漢語方所介詞短語結構的內部構造
5.2.1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結構的內部構造
5.2.2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結構的內部構造
5.2.3 漢語方所介詞結構的普遍性結構表征
5.3 漢語方所介詞短語結構的推導機制及生成動因
5.3.1 納米句法的理論主張及句法運算模式
5.3.2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結構的推導機制及
生成動因
5.3.3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結構的推導機制及
生成動因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方所介詞結構中介詞及方位詞的隱現機制研究
6.1 方所介詞結構中介詞及方位詞的隱現規律
6.1.1 方所介詞中介詞的隱現規律
6.1.2 方所介詞中方位詞的隱現規律
6.2 方所介詞結構中介詞的隱現機制研究
6.3 方所介詞結構中方位詞的隱現機制研究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方所介詞結構的句法分布及游移動因
7.1 方所介詞結構的句法分布
7.1.1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結構在句子中的
句法分布
7.1.2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結構在句子中的句法分布
7.2 方所介詞結構在句子中的游移形式
7.2.1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在句子中的游移形式
7.2.2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結構在句子中的游移形式
7.3 方所介詞結構游移的推導機制及動因
7.3.1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結構游移的生成機制
7.3.2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結構游移的生成機制
7.3.3 方所介詞結構游移的內在動因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語
8.1 創新之處及存在問題
8.2 研究總結及未來展望
附錄 本書常用術語英漢對照表
參考文獻
后記
1.1 研究對象
1.2 前人的研究及存在的問題
1.2.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2 存在的問題
1.3 選題意義
1.4 研究目標
1.5 研究方法
1.6 章節安排及各章要義
1.7 本書語料說明
第2章 納米句法的理論模型及操作要件
2.1 納米句法的產生背景及基本假設
2.1.1 納米句法產生的背景
2.1.2 納米句法的理論內涵及基本假設
2.2 納米句法的理論模型及操作要件
2.2.1 納米句法的理論模型
2.2.2 納米句法的操作要件及運算方式
2.3 納米句法的理論優勢及具體應用
2.3.1 納米句法的理論優勢
2.3.2 納米句法理論的具體應用:個案研究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漢語方所介詞的類型及句法語義特征
3.1 漢語方所介詞的內部分類
3.1.1 前人的分類
3.1.2 基于語義特征的漢語方所介詞分類
3.2 漢語方所介詞的語義特征及語義強制性
3.3 方所結構的普遍性層級序列與漢語方所介詞的結構表征
3.3.1 方所結構的普遍性層級序列
3.3.2 漢語方所介詞結構的句法表征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漢語方位成分的句法性質及語義功能
4.1 漢語方位成分的內部分化及具體類型
4.1.1 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分類模型
4.1.2 方位成分的內部分化及具體分類
4.2 漢語方位成分的句法語義特征
4.2.1 方位成分與“在”的共現
4.2.2 方位成分與“從”的共現
4.2.3 方位成分與“到”的共現
4.2.4 方位成分與“從”的共現
4.3 漢語方位詞的句法屬性及語義功能
4.3.1 前人的研究
4.3.2 本書的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漢語方所介詞的結構形式及推導機制
5.1 漢語方所介詞的句法表現
5.1.1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的句法表現
5.1.2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的句法表現
5.2 漢語方所介詞短語結構的內部構造
5.2.1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結構的內部構造
5.2.2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結構的內部構造
5.2.3 漢語方所介詞結構的普遍性結構表征
5.3 漢語方所介詞短語結構的推導機制及生成動因
5.3.1 納米句法的理論主張及句法運算模式
5.3.2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結構的推導機制及
生成動因
5.3.3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結構的推導機制及
生成動因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方所介詞結構中介詞及方位詞的隱現機制研究
6.1 方所介詞結構中介詞及方位詞的隱現規律
6.1.1 方所介詞中介詞的隱現規律
6.1.2 方所介詞中方位詞的隱現規律
6.2 方所介詞結構中介詞的隱現機制研究
6.3 方所介詞結構中方位詞的隱現機制研究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方所介詞結構的句法分布及游移動因
7.1 方所介詞結構的句法分布
7.1.1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結構在句子中的
句法分布
7.1.2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結構在句子中的句法分布
7.2 方所介詞結構在句子中的游移形式
7.2.1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在句子中的游移形式
7.2.2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結構在句子中的游移形式
7.3 方所介詞結構游移的推導機制及動因
7.3.1 方位類(Place)方所介詞結構游移的生成機制
7.3.2 路徑類(Path)方所介詞結構游移的生成機制
7.3.3 方所介詞結構游移的內在動因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語
8.1 創新之處及存在問題
8.2 研究總結及未來展望
附錄 本書常用術語英漢對照表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漢語方所介詞的納米句法研究 作者簡介
孫文統,河南鄭州人,鄭州商學院副教授,河南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句法學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在《外語教學與研究》《現代外語》《語言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項,參與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項,榮獲廳級科研項目一等獎4項。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