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秦封泥與中國書法藝術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520224
- 條形碼:9787569520224 ; 978-7-5695-2022-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秦封泥與中國書法藝術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選取□05枚秦代封泥,賞析封泥所附文字的內涵、書寫字體、位置構圖、明暗設計等,解讀封泥上的文字字源演變,并附作者所書的書法作品以供讀者品鑒,生動形象地將秦封泥文字的美展現在讀者面前,是本值得書法愛好者收藏的通俗易懂、意蘊優雅的好書。
秦封泥與中國書法藝術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上百枚秦代封泥, 賞析封泥所附文字的內涵、書寫字體、位置構圖、明暗設計等, 解讀封泥上的文字字源演變, 并附作者所書的書法作品以供讀者品鑒, 生動形象地將秦封泥文字的美展現在讀者面前。主要內容包括: 秦封泥文字簡介 ; 秦封泥書法藝術賞析等。
秦封泥與中國書法藝術研究 節選
□□部分秦封泥文字簡介
一、秦封泥文字的由來
曾經有人問筆者,為什么情真意切、音韻鏗鏘、感人至深、精彩無比的唐詩、宋詞、元曲只能出現在它們所屬的那個時代呢?筆者認為,古代的通信交通不發達,人與人之間交往、分別、重逢等每一個階段都蓄積了太過濃厚的情感,因此厚積而薄發,博觀而約取,這一切被歷史上的文人才子用生花妙筆表現出來,于是成就了那些震古爍今的經典之作。由此大家就可以發現通信技術對于人類歷史的發展、文化的樣態更迭帶來了怎樣的巨變?近代以來,電話、電報、無線電臺、電視、電腦、手機、微信,這一個個嶄新的通信工具紛至沓來,不斷帶給人們通信行為上的方便與觀念上的沖擊,令人應接不暇。那么,可曾有人想過,在遙遠的古代,在那個“從前車馬很慢”的時代,人們是如何進行通信的?在通信之時又是如何保證不被泄密的?其實我們聰明的老祖先們早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那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談的本書的主角——秦封泥。
何為秦封泥?它指的是流行于秦漢時期的封泥,也可叫作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跡──蓋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堅硬的泥團──保留下來的珍貴實物。由于原印是陰文,鈐在泥上便成了陽文,其邊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寬邊。封泥是一種官印的印跡,為古代緘封簡牘鈐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驗物(可見古人是多么聰明)。由于依古制,官吏去官,須將原官印上繳銷毀,故存世古官印絕大多數是為殉葬而仿制的明器。所以封泥作為官方鄭重頒發或私家日常使用印章的遺蛻,具有不容忽視的學術價值。總體上,秦封泥可分為三期,即秦國、秦始皇與秦二世三個階段,這對于研究秦帝制的形成與演進,尤其是秦漢歷史地理的研究等具有重要價值 (秦封泥涉及秦朝縣名近140個,這對于重新解讀秦代□□機構和中國縣域發展史等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封泥的使用□早見于先秦文獻,如《周禮》《左傳》中關于“璽之”“璽書”等幾處都有記載,但卻一直只聞其名未見其形。人們對它的實物充滿了期待。直到清道光二年(18□□),四川農民在挖山藥時才發現了一批封泥,有百余枚。其中若干為當時著名學者龔自珍所得。吳榮光也得到6枚,184□年,他將其摹入《筠清館金石》中,這是對封泥的□早著錄。封泥這才向世人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但當時人并不明其用,誤以為“漢世印范子”。后劉喜海根據《后漢書·百官志》守宮令下本注“主御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一說,□早為封泥正名,并于咸豐二年(185□)在《長安獲古編》一書中又摹入西安所得東郡太守章、同心國丞等封泥30枚。隨著封泥的出土越來越多,對封泥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對封泥使用的系統透徹研究始于王國維,他自己寫成《簡牘檢署考》一書,并于1913年幫助羅振玉又輯成《齊魯封泥集存》。這些著作對封泥的功用及價值的論述十分精辟。從此研究者們對封泥的編訂與考證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二、秦封泥文字的書法價值
秦封泥的價值是多方面的,除了歷史考古價值之外,像其他別的事物一樣,在滿足了實用功能之后,人類一般還要賦予該物品以藝術欣賞的價值。秦封泥也不例外,其所涉及的文字在書法領域展現的藝術價值和創作水準更是令人贊嘆。
眾所周知,像文學在每一個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文體發展到□□一樣,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書法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結合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字體。秦代就是小篆的確立、傳播和應用時期(秦丞相李斯于此功莫大焉)。小篆是秦人在繼承商周金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官定字體,篆書之美至此也達到了□□。這些精美的文字見于秦時的銅器、兵器、陶器、刻石、貨幣、瓦當、璽印、簡牘等載體之上,為后人的書法欣賞與學習、繼承與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1995年夏,對于秦封泥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古都西安北郊長安城遺址相家巷村,陸續發現和出土了一大批秦封泥,其數量之多、品類之全、文字書法價值之大,可以說在秦文化研究史上是極為罕見的。經考古學家初步考證,這批秦封泥的上限不早于秦始皇二十年(前□□7),下限約在子嬰元年(前□06)。具體地點大體位于渭河南岸的秦甘泉宮,隔河與秦之心臟咸陽相對,這里是秦王處理朝政之所在,眾多的封泥就是秦王在甘泉宮批閱公文(簡冊)的遺物。欣賞把玩這些秦封泥,歷史仿佛一下子充滿了可觸可感的溫度,眾多歷史人物和事件也在腦海一一浮現。
經研究發現,秦封泥文字源于秦璽印文字,但又不同于璽印文字,奧妙之處在于,秦璽印文字均為鑿刻白文,而施之于封泥后,變成凸起的朱文,兩者一陰一陽,若合符節。可以說秦封泥文字是秦璽印文字的一次再創造,具有獨特的書法意義和審美價值。那么,秦封泥文字的書法價值和意義都有哪些呢?
秦封泥與中國書法藝術研究 作者簡介
周世聞,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書法創作委員會副主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特聘藝術教授。編著有《中華書法入門》《中國歷代名家書法鑒賞——文徵明書法經典鑒賞》等。
高華強,國家一級書法師,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研究會會員,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研究員,西安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被授予“中國書畫名家”等稱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