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204165
- 條形碼:9787559204165 ; 978-7-5592-041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 本書特色
◎非遺專家傾力撰寫、重磅推薦。 ◎振興傳統工藝,弘揚工匠精神。 ◎為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改革、創新和發展提供彌足珍貴的第1手資料。 ◎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傳承和收藏價值。 翻閱中國歷史,出彩的不僅僅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民間的五行八作、傳統藝術,也大有精彩華章。作為中國當代弓箭制作大師,楊福喜走過的道路,就值得大書一筆;歷史上的弓箭故事和弓箭人生,對廣大讀者來講,亦不無啟示,不無益處。
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 內容簡介
數千年來,弓箭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中國文化和哲學思想上。北京聚元號弓箭鋪曾是皇家御用兵工廠。聚元號弓箭完整地保存了傳統弓箭制作復雜的生產工藝流程。細膩的工序和精湛的技術,濃縮了中國傳統弓箭發展軌跡和弓箭文化。這些技藝難以為現代技術所替代,是中國傳統手工工藝的杰出代表,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本書向讀者詳細介紹了聚元號的整個發展歷程以及聚元號弓箭的制作技藝。
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 目錄
序
前言
**章
聚元號弓箭的來歷
**節 從造辦處到東四弓箭大院
第二節 聚元號弓箭鋪什么時候姓了楊
第三節 清朝弓箭制作的管理
第二章
聚元號弓箭的特色
**節 聚元號與民間弓箭的區別
第二節 聚元號弓箭鋪的經營之道
第三章
弓箭制作與聚元號技藝
**節 歷史文獻中制造弓箭的記載
第二節 聚元號傳統弓制作流程
第三節 聚元號箭的制作工藝
第四節 聚元號弓的制作工藝
第五節 “三年成弓”的由來
第四章
難忘的歷程
**節 *艱難的歲月
第二節 *輝煌的往事
第五章
聚元號起死回生
**節 割舍不掉的家傳老手藝
第二節 老玩意兒還有希望嗎?
第六章
老行當重見天日
**節 父子又成師徒
第二節 功夫學到家了嗎?
第三節 遇到兩位“貴人”
第四節 什么是“有的放矢”?
第七章
讓外界突然關注的小屋
**節 紛至沓來的聲譽
第二節 與專家、學者共同研究
第三節 居民小區內的尷尬
第四節 潛移默化的演變
第八章
古代弓箭文化
**節 古代射藝
第二節 弓箭行業的祖師
第三節 射藝的傳播
第四節 古代射禮與奧林匹克
第五節 弓箭文化影響深遠
第九章
難題一道道解開
**節 無章可循的苦惱
第二節 漂泊當中的弓箭鋪
第三節 怎么還沒有帶徒弟?
第四節 傳統弓箭行當還能走多遠?
第十章
圖賞聚元號
附錄
《聚元號》弓箭鋪大事記
后記
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 作者簡介
韓春鳴,本名韓春明,筆名春鳴、寒菊、春溟。男,漢族。出生于北京,籍貫河北省衡水縣。中共黨員。畢業于北京門頭溝大峪中學。 曾任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峪街道勞動服務公司經理,大峪街道黨委辦公室副主任、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主任,黨工委副書記、代書記,門頭溝區旅游事業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門頭溝區檔案史志局局長、黨組書記。1977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91年加入北京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復活的感覺》《品位京西》,游記散文集《天涯芳草》,短篇小說《姚老大一家》《井下歌星》,中篇小說《激戰靈山》,長篇報告文學《繡花女》,長篇紀實文學《長江王的回憶》《紅藍箍》,傳記文學《諸葛亮成長之謎》《聚元號弓箭》,主編《門頭溝百科全書》《北京琉璃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