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局部:我的大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38320
- 條形碼:9787547738320 ; 978-7-5477-383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局部:我的大學 本書特色
1、藝術在意眼界,觀看不講道理。局部自成景別,洞見應要開眼。《局部:我的大學》截取美術館層疊時空中的一個個片段,講述東西方藝術史上規范與偏離的人物、顯要與次要的杰作,面對繪畫,*要緊的不是懂得,而是驚喜——驚喜不講道理,用不上道理。 2、“美術館是我的大學,我至今尚未畢業。”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陳丹青“平生**次進入收藏世界藝術經典的美術館。”他的境遇、經歷與經驗,在這里交織、串聯。《局部:我的大學》是一部特別的、獨特的美術館導覽。 3、流量時代的“小眾”節目,卻凝聚起“一小撮”的非凡力量《局部》首集節目上線10小時,點擊量就超過100萬次,目前三季節目的觀看次數累計1.5億,截止目前三季節目豆瓣評分都達到9.5分以上。 4、陳丹青精心修訂三季節目講稿及視頻內容,補充文字近萬,甄選藝術史上百余幅“局部”,采用超感藝術紙印刷,貼近原作質感,可看可觸,將《局部》作為一本書,鄭重交付讀者。
局部:我的大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陳丹青視頻節目《局部》第二季的講稿,圍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鋪展開來。歷史不是靜止的,美術館收藏的就是重重疊疊的時間。勃魯蓋爾與李公麟對望眼前的麥田,維米爾堆砌起凝結層的魅力,印象派在百年后將沙龍繪畫擠至次席……這些藝術家,大多數沒進過大學,古人更不消說——規范永遠期待天才的偏離。再完美的規范也無法包容千差萬別的真實。“此所以美術館是我的大學,此所以我至今尚未畢業。”
局部:我的大學 目錄
曼哈頓第五大道
規范與偏離
昏睡與醒來
易縣的羅漢
離開祭壇的祭壇畫
離開寺廟的藥師圖
眼前的麥田
嫵媚的暴徒
優雅的暴行
凝結層的魅力
白熱化的羞辱
所恨古人不見我
鄭重其事的肖像
草稿與正稿
繪畫與時間
藝術與大眾
局部:我的大學 節選
序 我的大學(節選) 陳丹青 經過十個月的交涉、交涉、交涉,2017 年夏,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終于給了《局部》團隊三個晚上的拍攝準許,每晚給足五小時。 8 月28 日,將近六點,人潮退盡,博物館閉館了。等在廣場西側的我們—導演夢茜、兩位攝影師、一位錄音師、一位制片,還有我,被館員領著,魚貫進入西側邊門甬道,在龐大的地下室轉彎復轉彎,上到空蕩蕩的前廳。 全館燈火輝煌。昔年熟悉的每個大廳空無一人—埃及廳、希臘廳、歐洲廳、中亞廳、東亞廳—所有雕刻與繪畫,轉臉看向這幾位中國人。 小時候,吃過夜飯,只身潛入空蕩蕩的破爛校園走一圈,我會狂喜到渾身戰栗—此刻我們竟被準許進入全部撤空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度過整個夜晚嗎? 但我不可能享受如此良宵。與其說緊張工作,不如說,我們鬼一般夢游。導演早在16 集文案中標明每夜我必須在某畫前講述的段落,換句話說,我們得掐準時分,講完勃魯蓋爾立即趕赴普桑的畫前,或者,從明清山水畫館迅速轉移到擺放易縣羅漢的專廳。 那是近乎滑稽的場面。每當陣地更換,我趁孩子們占位布燈之際,找個角落低頭背誦導演指定的詞語。初起,不知是害羞還是禮貌,我壓低聲音,近乎囁嚅著,喃喃背誦,幾番試過,忽然就管他的,揚聲朗讀起來。還有比背誦自己寫的臺詞更滑稽的事嗎?頭一夜我就明白我不是《局部》作者,而是客串演員。 瑞貝卡,館內宣傳部的小姐,全程跟著,只手扶穩照明燈,生怕撞到墻上的凡·高或馬蒂斯。8 月30 日十點半,工作結束了,她一變倦怠而盡職的臉色,忽然誠懇地說: “I really want to know what you say…”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么。寫作,畫畫,你能瞧見畫面和文稿如何生成,隨時調整;視頻拍攝全過程,我只是被支使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做得怎樣、效果如何。熬到翌年元月,在佛羅倫薩拍完單獨講述的部分—其時我正在意大利考察《局部》第三季的濕壁畫主題—總算可以撒手,余事扔給夢茜折騰了。 …… 臨了請允許我對每集的開篇詞,稍作辯解: “我沒上過高中和大學……”播出后,有人反感道:你研究生畢業,怎可說沒上過大學?這么說,對得起學院嗎? 這是正義的質問—容我稟報實情。我16 歲初中畢業,17 歲下農村。1977 年全國恢復高考,招收本科生;1978 年恢復招收研究生,那年我25 歲,有幸混進學院;1980 年畢業,我們全體得到結業證,沒有碩士學位:其時學位制尚未恢復,我們的指導教授,畢業于徐悲鴻時代的幾位老師,也沒正式的教授銜。 2000 年受聘清華美院,進門頭一件事,填寫學歷表。高中、大學那兩欄,我無可奉告,由它空著,另一欄必須如實填寫證明本人學歷的校名或人名。我想了想,端端正正填上:“毛主席”。 蘇俄作家高爾基,如今的青年未必知道。我小時候讀他的回憶錄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涕淚橫流。魯迅曾說高爾基“一副流氓相”,其實這位苦孩子小學沒讀完就四處流浪,日后回憶,便將俄羅斯江湖稱之曰“大學”。《局部》第二季總標題《我的大學》,便是偷了這位流浪漢的書名。 索性把話說開吧:鎖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藝術家,九成以上沒進過大學。意大利的曼坦納與荷蘭的哈爾斯,分別在10 歲和12 歲進入畫家同業公會。我不知道委拉斯開茲是否上過“高中”,也不知17 世紀的歐洲有沒有所謂高中,但他18 歲畫的畫,能把你氣死。19 世紀的馬奈,16 歲當水手,18 歲進畫室,那種畫室不是如今所謂大學。畢加索,則臨老都無法背全26個字母。 古人更不消說。古希臘、古羅馬、先秦、兩漢,哪有什么“大學”。多數工匠根本不識字,據說敦煌的大部分畫手是戰俘,元代廣勝寺壁畫的作者,就是一幫到處畫畫的打工仔…… 此所以美術館是我的大學,此所以我至今尚未畢業。 2018年7 月寫在倫敦
局部:我的大學 作者簡介
陳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家。2000年回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年作并置系列及書籍靜物系列。業余寫作,出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草草集》《談話的泥沼》《無知的游歷》,以及《局部》系列等。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