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聞與文學的價值追尋(暨南文庫·新聞傳播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31491
- 條形碼:9787566831491 ; 978-7-5668-314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聞與文學的價值追尋(暨南文庫·新聞傳播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以價值追尋為話語脈絡,收錄作者二十多年來在報紙、學術刊物發表的二十多篇文章。全書共分四輯,從輿論引導、媒體變遷以及小說文本解讀等方面,闡述新聞與文學如何呈現人與外部世界之間所建立的價值關系。
新聞與文學的價值追尋(暨南文庫·新聞傳播學) 目錄
**編
新聞輿論工作中的價值觀引導理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輿論導向
出版的文化維度與價值導向探析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價值觀的國際傳播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與中國價值觀的國際傳播
第二編
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報業與廣電媒體發展變遷
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獲獎消息、系列報道、新聞攝影評析
微傳播環境下新聞評論的嬗變
新媒體內容建設亟需大戰略、大觀念、大使命
以嶺南文化夯實大灣區人文底蘊
第三編
康樂園中的詩情守望者——懷念恩師程文超教授
程文超的文學研究與文化建構
學者與學府的不了情緣——讀黃天驥教授《中大往事》
筆墨意趣與審美內蘊的史論建構——評徐志興教授《中國書畫美學概論》
坍塌的神殿——讀鄒月照《牛二先生的純情史》
尋找一種活法——讀何繼青的《一段行程》
“視點”之外的影像——讀張梅《保齡球館13號線》
生命的還鄉之路——評張黎明的《他人》
主體的劫難和先鋒的潰逃——評余華《我的故事》
無法闡釋的“意義”——解讀格非的《喜悅無限》
重建語詞和意義的深度空間——我讀趙琪的《蒼茫組歌》
返回日常生活的原初起點——讀魯羊《越來越紅的耳根》有感
附錄
《白門柳》:歷史與敘事
《白門柳》敘述語言論
后記
新聞與文學的價值追尋(暨南文庫·新聞傳播學) 節選
《新聞與文學的價值追尋/暨南文庫·新聞傳播學》: 一、內涵提煉:中國價值觀的理念概括與國際話語融通 要理解中國,首先必須理解中國的價值觀。中國價值觀是中國文化精神的核心構成要素,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和意識形態的觀念基礎,是中國人民的心靈紐帶和精神家園。中國價值觀來源于中國人的實踐與生活,又對實踐與生活具有導向作用,是中國人民現實生活的生動詮釋。中國價值觀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精神風貌和生命訴求。要讓其他國家的人們了解中國社會、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民,*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以一種恰切的方式闡明中國價值觀。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推進中國價值觀的國際傳播,其實質是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中國國家形象的提升,離不開中國文化和中國價值觀獲得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2016年12月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的指導意見》。會議指出,“軟力量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助推器。要加強總體謀劃和統籌協調,堅持陸海統籌、內外統籌、政企統籌,加強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建設,推進輿論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理論支撐、輿論支持、文化條件”。軟力量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至關重要,通過軟力量將相關國家構造為發展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才能真正獲得各方支持、參與,取得長遠實效。 有效提升中國價值觀的國際傳播力,是軟力量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從對外傳播的角度來看,習近平高度重視當代中國價值觀傳播,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加強提煉和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臺和載體,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于國際交流和傳播方方面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歷史悠久,民族、宗教和文化豐富多樣,價值觀不盡相同,我們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不斷提高國際話語權,增強文化軟實力,讓不同的國家、民族從對話和交流的場域中重新發現中國,通過中國價值觀的影響力來宣示自己在國際舞臺的“在場”狀態。 在世界文明轉型的語境中,價值觀是文明轉型、文明對話的深層內核。面對全球范圍內的價值多元化格局,西方價值觀在國際上的強勢影響,西方話語霸權以及少數國家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偏見,我們必須推進中國價值觀傳播能力的現代化、國際化,需要在“和而不同”基礎上優化中國價值觀的國際傳播策略,完善話語轉換機制,提升中國價值觀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認同度,樹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東方大國形象,使“一帶一路”建設真正實現民心相通。 對外傳播中國價值觀重在說明闡釋,旨在世界的認可理解。我們要用中國道理豐富世界通行的價值概念的內涵,用中國式的話語方式豐富全世界的價值表達。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西方現代文化價值于一體,以融通中外的話語提煉中國價值觀及其表達方式,探索其國際傳播的理念、內涵、功能、原則、形態、話語體系、生態、環境、受眾、效果,將中國價值觀的研究系統化,形成更加完善的基本框架和理論體系。 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我們要以新的理念提煉中國價值觀,從內涵表達、話語轉換等層面,推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符合中國特色、民族特性和時代特征的新概念與新表達,使之易于被各國理解和接受,從而提升中國價值觀的國際影響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建立在中國價值觀的基礎之上,建構起了中國人的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充分凸顯話語的概括性、內容理念的吸引力和表達方式的感召力,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可以說,“中國夢”是中國價值觀凝練的典范。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包括“一帶一路”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表達,其中所蘊含的中國價值觀,在國際上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
新聞與文學的價值追尋(暨南文庫·新聞傳播學) 作者簡介
陳偉軍,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受聘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委,中央電視臺特邀評獎專家。發表論文80多篇,出版專著4部,其中《社會思潮傳播與核心價值引領》獲廣東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多項。首批國家一流本科社會實踐課程“準記者南方訓練營”負責人。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