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應用語言學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37938
- 條形碼:9787100037938 ; 978-7-100-03793-8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應用語言學概論 內容簡介
本書論述了語言應用研究的意義,應用語言學的性質和范圍,應用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詳細論述了中國的應用語言學,以及與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有關的問題。
應用語言學概論 目錄
**章 緒論
**節 語言應用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應用語言學學科建立前的情況
第三節 應用語言學學科形成到現在的情況
第四節 應用語言學學科的任務和本課程的目的
第二章 應用語言學的性質和范圍
**節 應用語言學的定義
第二節 應用語言學在語言學中的地位
第三節 應用語言學的范圍
第四節 廣義的社會語言學
第五節 語言規劃
第六節 語言教學
第七節 計算語言學
第三章 應用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節 概說
第二節 調查和比較
第三節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第四節 實驗方法
第五節 預測法
第四章 應用語言學的基本理論
**節 交際理論
第二節 動態理論
第三節 中介理論
第四節 層次理論
第五節 潛顯理論
第六節 人文性理論
第五章 中國的應用語言學(上)
**節 推廣普通話
第二節 現代漢語規范化
第三節 中國的語言教學
第四節 計算語言學
第六章 中國的應用語言學(下)
**節 新詞新語
第二節 播音主持語言
第三節 法律語言
第四節 廣告語言
第五節 網絡語言
第六節 語言交際
第七章 與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有關的重要方面
**節 機構建設
第二節 陣地建設
第三節 隊伍建設
第四節 課題設置及成果推廣
后記
術語表
應用語言學概論 節選
《應用語言學概論》: 或許可以對語言作這樣一個比喻: 語言像一座蓊蓊郁郁的大森林。站在森林的遠處眺望,眼前除了一碧無垠的綠色,耳邊間或傳來幾聲風吼鳥鳴泉唱,未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然而,我們一旦深入這座大森林,各看各的景,各尋各的路,那可就有大不同了。從人們進入森林的目的看,游人為的是探奇攬勝;林場工人為的可能是伐木取材;山下的村姑為的可能是采到蘑菇和野菜;而偷獵者為的則又可能是找到珍禽異獸。因為目的不同,人們拿的工具也不一樣,游人或許背著相機,伐木工人扛著電鋸,村姑臂彎里挎著籃子,偷獵者則端著獵槍。從人們的行動看,旅游者醉心于奇峰怪石,伐木者留意于參天大樹,村姑則低頭尋著潮濕的泥地,偷獵者則到處追蹤野獸的足跡。到*后,從人們的收獲看,有的可能兩手空空,有的可能扛著幾截木頭,有的可能提了一籃子滾著珠露的野菜…… 上面的比喻旨在說明:語言絕不是一個面、一條線甚至一個點,而是一個具有生態學意義的寶庫,這個寶庫因為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所以永遠有取之不盡的寶藏,永遠有等待揭示的謎底。而對研究它的人來說,就如進入森林的人們一樣,因為目的不同,方法和手段也必然不同,所選擇的視角也當然各有差異,*后的結論也很難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高下。研究語言的人文性,只是選擇了另一個視角去研究語言、文化及它們的關系,而絕不意 這里所說的語言人文性研究的視角,核心就是站在人的角度,通過語言的交際功能去研究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這實際不是站在語言或文化的哪一邊,而是站在人的高度,從語言與文化二者的關系上去兼顧文化對語言的影響和語言對文化的反映,因為語言畢竟是人用的。 由于文化現象與所有科學領域都密切相關,尤其與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的關系更為密切,而語言又往往是這些文化現象的載體,因此,在研究語言人文性過程中,出現了眾多相關的學科。如人類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民族語言學、心理語言學以及近些年來的交際語言學、廣告語言學等。這其中,當然是文化語言學對語言人文性的研究更集中,更全面,從而也有資格作為語言人文性研究的代表。所以,語言人文性的研究視角,主要還是站在文化語言學現有的成果基礎上,注意汲取相關學科在這一領域研究的成果和方法,注意站在文化角度看語言和站在語言角度審視二者的發展變化。但*終還是要通過研究語言文化來研究人,研究人在社會歷史中形形色色的關系;通過研究文化來研究人的語言,研究語言所反映的人的不同觀念、思想,直到其共性、差異的規律。 當然,由于語言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就每個人或幾個人來說,都不可能作窮盡式的研究。這就意味著人們在研究過程中至多只能選取一個或幾個合適的角度。同時,盡管“條條道路通羅馬”,人們卻不能從每一條大路都走一遍。而所謂選定了研究的視角,也只不過確定了研究的重點,并不等于科學研究的全部。 語言作為語言學研究的中心,它實際是人、文化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語言與所有要素在空間上形成了一個拓撲型結構,在這種結構中,站在語言這個角度向外看,那么,語言不但與人、文化等因素相關聯,同時,語言之外的各因素也相互關聯。無論語言研究還是文化研究,截取的往往是一個側重點或一個側面,并非全部,這就是上面提到的人類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民族語言學、文化語言學既有差別又很難截然區分的根本原因。“語言首先是人的語言,文化也是人的文化”(邢福義主編《文化語言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因此,在選取語言人文性的研究視角的時候,不管站在語言角度還是文化角度,都旨在從人的角度去解釋語言現象、語言規律。這就要避免兩個不足:一是語言的泛文化傾向,即以為文化是萬能的,可以解釋語言的一切;二是文化的泛語言傾向,即以為語言是無所不在的,可以反映所有的文化現象。從理論上說,對于語言和文化,我們不但要互為參照地加以研究,更要把它們和它們的關系放到更為廣闊的社會與人等多種因素組成的巨系統中去研究。這是研究語言的人文性時應該注意的。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