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2020年中國數字財政年度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24803
- 條形碼:9787521824803 ; 978-7-5218-2480-3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20年中國數字財政年度報告 內容簡介
《2020年數字財政年度報告》由緊密相關的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財政數字化轉型,二是財政大數據應用:前者為后者提供必不可少的要素——數據,而后者則為前者提供前進動力和技術支撐。上篇“財政數字化轉型”從理論層面著手,考察財政數字化轉型相關問題。下篇“財政大數據應用”從不同角度入手,剖析財政大數據在各級財政部門或各個業務領域的實際應用。《2020年數字財政年度報告》是國內首份系統考察財政數字化轉型和財政大數據應用的分析報告,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企業、科研機構、科研人員來持續關注中國數字財政建設,共同推進財政治理現代化。
2020年中國數字財政年度報告 目錄
**章 財政數字化轉型加速到來
一、數字技術與財政管理
二、數字技術與財政收入
三、數字技術與財政支出
四、數字財政推動財政治理現代化
第二章 財政數字化轉型、數字財政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一、引言
二、財政數字化轉型、數字財政與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三、政策建議
第三章 政府數字化轉型下的預算績效管理實踐
一、數字經濟時代預算績效管理的機遇與挑戰
二、政府數字化轉型與預算績效管理:雙輪推進財政治理現代化
三、政府數字化轉型與預算績效管理的融合:問題與解決路徑
四、基于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預算績效管理:地方實踐
五、總結與建議
下篇 財政大數據應用
第四章 財政大數據應用成熟度模型:構建、評估與展望
一、研究背景、目標及價值
二、財政大數據應用能力成熟度模型基本構成
三、財政大數據應用成熟度模型數據來源
四、財政大數據應用成熟度評估方法
五、財政大數據應用發展指數與展望
第五章 財政支出政策的結構管理與國庫現金管理
一、財政支出結構管理與數據分析指標設計
二、國庫現金管理與收支余額預測
第六章 經濟數字化背景下國際稅收規則發展:對OECD*新應對方案的解讀與研究
一、0ECD制定“統一方法”的主要動因
二、0ECD*新應對方案的主要內容
三、思考與啟示
第七章 稅收征管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基于“不可能三角”的思考
一、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稅收領域的價值
二、區塊鏈技術在稅收領域的應用
三、區塊鏈技術在稅收征管應用中的局限性
四、稅收征管應用區塊鏈的推進領域和途徑
第八章 財政收入預測方法綜述與案例
一、財政收入預測方法綜述
二、財政收入預測使用數據
三、案例:從旅游業看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稅收收入的影響
第九章 智能會計發展對財會監督的影響:內涵、框架及對策
一、智能會計及其宏觀作用
二、智能會計賦能財會監督新內涵
三、以智能會計為基礎構建智能財會監督體系
四、深化智能財會監督發展的對策建議
后記
2020年中國數字財政年度報告 節選
(二)數字財政建設面臨的五大挑戰 數字財政建設涵蓋的面極為廣泛,短期內要有一套相對清晰的建設指南并非易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這就需要政府、企業、學術界等各方加強對話交流形成共識,逐步探索形成一套科學的頂層規劃,以系統化改革推動建設進程。當前,財政數字化轉型面臨以下五個方面的挑戰。 1.數字財政的理念尚未普及 數字財政不是簡單的技術手段運用,而是一種先進的治理理念。將數字技術與財政業務進行深度融合,有助于實現政府、個人、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讓政府可以以更為精準的公共服務滿足公眾合理需求,提升公民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增強社會凝聚力。數字財政是現代財政制度建設的*優路徑,對于改進財政管理績效、政策績效等具有劃時代意義,要將其放在一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高度來認識,而不能僅僅視為一種技術。 2.數據產權制度有待完善 2017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絡安全法》)實施;2019年5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就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管理,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分析這些制度內容,可以說,目前與數據產權相關的制度尚未出臺。產權明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前提,要形成規范、有序、高效、公平的數據市場,就必須建立起完善的數據產權制度,通過一系列規則,明確數據市場主體在數據生成、挖掘、加工、交易、應用以及監督與問責等方面的權責利。只有數據的權屬得以明確、權利主體關系得以厘清,數據才能夠成為可流通的具有經濟價值的資產。建立數據產權制度,可以使產權主體的各項權利受到法律保護,使數據市場的各方參與者具備挖掘數據價值、創新商業模式的不竭動力,從而加速數據的流通與應用,促進數據產業生態系統的生成。 這里以數據產權不清晰導致的政府采購數字化轉型困境為例。政府采購中將產生采購公告、合同、支付記錄等各類采購數據,并集中存儲于政府采購平臺。對采購數據進行開發利用,是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數字化轉型潛在作用的必然要求,而這涉及數據的管理權和使用權問題。現實中,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是平臺數據的所有者,在不影響用戶私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有權對數據進行開發利用。相比之下,政府采購平臺所集成的采購數據并不存在明確的產權主體。政府采購數據源自各個分散的采購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國有資產的性質。雖然每項數據都有對應的所有者,但數據集成后必然出現所有者缺位。同時,平臺運營者雖然承擔著數據的存儲與管理職責,但卻沒有法律明確賦予其對數據的管理權和使用權。平臺運營者可以將數據用于履行預警、監管、決策支持等公益職能,但若沒有所有者為其授權,在對數據進行商業性開發利用方面必然受到一定的質疑和阻力,從而制約其基于采購數據更好地服務于各采購監管部門和市場主體、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促進和繁榮數字經濟與數字政府建設。隨著數字化政府采購的持續進行,政府采購平臺集成的采購數據將越來越多。如果長期不明確管理權和使用權的問題,采購數據將會成為冗余資產,難以發揮政府數據資產的價值。數據規模的擴大只會增加政府采購平臺運營商的存儲與管理成本,卻無法為其帶來相應的收益。這一矛盾將嚴重抑制政府采購平臺運營者的激勵與活力,*終阻礙政府采購數字化轉型的進一步發展。 3.數字財政建設的基礎有待夯實 數字財政首先要有一個較為完備的財政數字基礎設施,即財政大數據平臺,這里面既有數據生產系統,又有數據交換和使用系統。作為數據生產系統,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標準化建設還在推進中。預算管理一體化的基礎是項目庫管理,預算項目的定義、范圍、管理標準的不統一會導致央地間、財政部門與其他非財政部門間的項目庫管理難以銜接,不利于預算編審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現有的財政業務信息系統之間仍未形成統一的數據采集、交換、使用等技術或業務標準,上下級財政系統間的數據交換通道不暢,對外部數據的搜集、共享程度不夠,導致單位信息、人員信息、資產信息、政府債務信息、支出標準、績效指標、會計信息、采購信息、賬戶信息等基礎信息還未能實現全覆蓋。此外,各地的財政資金管理信息化進展不一,基層財政部門的數字基礎設施薄弱,政策落地“*后一公里”面臨挑戰。 4.數字財政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不足 盡管數字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如何將其與財政業務進行無縫銜接,需要進行詳細的應用場景分析,也就是以問題為導向,這需要一批復合型人才。復合型人才供給已經成為數字財政建設的短板,無論是財政部門還是信息技術提供商內部都存在復合型人才短缺問題,這導致雙方在合作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進行溝通,從而延緩了相關系統建設進度。作為數字財政復合型人才的主要提供者,高校相關數字財政學科建設亦滯后。數字財政復合型人才供求失衡不利于數字財政建設,需要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加快“產學研用”的深度合作,共同推進數字財政建設。 ……
2020年中國數字財政年度報告 作者簡介
?劉尚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院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專家,國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監察委員會第一屆特約監察員,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馬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 王文京,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執行理事長。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中國軟件企業十大領軍人物”“ 中國產業互聯網領軍人物”“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等社會榮譽。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