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明清山西碑刻題名輯要(全兩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5461
- 條形碼:9787100195461 ; 978-7-100-19546-1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清山西碑刻題名輯要(全兩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史研究工作者1.明清時期的碑刻資料是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生活的重要資料之一,但隨著社會觀念的轉型和現代經濟的開發與利用,碑刻賴以依托的鄉間神廟一步步走向衰落和消亡,大量的碑刻文獻資料亟待搶救,因此本書的出版,一方面對史學、文獻學以及社會學、宗教學等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科學地保護了這些文獻資料,以實現其應有的人文社會價值。 2.囿于碑刻題名資料編纂的缺乏,造成對整體碑刻史料解讀的訛誤和斷裂,使得成文的碑刻集未能發揮到應有的作用,本書利用田野調查所獲得的各項資料補全題名,使其與正文形成有機整體,可以起到補遺之功用,為學界提供可供借鑒的完整史料。
明清山西碑刻題名輯要(全兩冊)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明清時期山西碑刻題名整理與研究”的結項成果。全書共精選明清山西碑刻305通,其中大部分為搶先發售錄入。簡介部分簡要說明碑刻刊刻時間、碑刻形制及存廢情況。正文部分對每通碑刻的碑文及題名進行整理移錄,并附碑刻拓片照片。山西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而保留了大量的碑刻,尤以明清時期為重,約占到存量總數的五分之四強,但目前出版的石刻編纂成果中多數僅摘錄正文內容,大量題名被略,為史料解讀、利用帶來了不便。本書旨在前人編纂成果的基礎上,利用田野調查所獲得的各項資料補全題名,使其與正文形成有機整體,為學界提供可資借鑒的完整史料。
明清山西碑刻題名輯要(全兩冊) 目錄
重修后土禹稷廟記
重修后土圣母祠記
法王廟創建舞庭記
重建普濟寺記
重修源神行祠記
重修東岳廟正殿記
重修水神圣母廟宇
重修三教廟牌記
計開施財功德主花名于后
捐銀采石修路碑記
重修東岳廟碑記
澤州周村鎮重修廟祀記
重建移修玄天上帝廟記
新豎后土香貲記
新建義勇武安王廟志
重修東岳廟記
重修湯王廟記
修建玄帝廟記
增修護國將廟記
武池村敕封喬澤廟創建
獻殿碑記
增修邑哭頭村高襟祠記
重修東岳天齊廟舞樓三門記
重修佛堂碑記
重修晉祠廟記
水神廟祭典文碑
商山廟新建磚窯碑記
創建救苦十王碑記
陽邑寺新建膳亭樂亭并
磚天王殿墻記
添修玄帝閣碑記
妝塑菩薩圣像記
重修潤民侯龍王廟碑記
佛殿碑記
重整殿宇補建獻亭戲樓碑記
增建角殿西房碑記
隰州暨石永蒲太施財
鄉紳檀越碑
重修拜殿碑序
遷修圣母廟記
冶底村創起關圣帝君
堆金會碑記
新建樂樓施過錢糧碑記
娘娘宮中公備物件碑記
重修東樓小引
小靳村重修東岳廟碑記
重修將軍神廟碑記
重修黑潭之玉帝廟記
重修凈信寺碑記
重修元天上帝廟記
創修樂棚碑記
重金妝碾玉序
建立戲臺碑記
大澤里北石甕村創建
戲樓三間
重修圣母廟碑記
重修玄帝廟記
新建戲樓碑記
大廟記事碑
重建廟碑記
重修凈信寺碑記
中兵村重修碑序
澤城西南隅五里許□南社
重修廟宇口塑金妝碑記
卦山天寧寺重立常住
地畝碑記
重修西溪二仙真澤宮記
重修城隍廟碑記
補修圣母廟碑記
重修東岳廟碑記
重修高襟殿金妝圣像碑記
重修觀音閣碑記
馬王廟施銀碣
重金妝南殿三大士諸佛
神像碑記
凈信寺重修佛殿金妝圣像
增建社房門亭碑記
西方圣境燈油碑記
創建戲樓碑記
創立獅子敘
創建佛廟碑記
重修岱岳廟碑記
創建行祠碑記
創建樂亭碑記
創建磚牌樓財神廟三星廟碑記
弘道庵記
重修廟宇碑序
重修玄帝殿碣
補修三教堂碑記
創建玄天殿碑記
重修碑記
圣母廟置地碑記
創建關帝廟宇碑記
重修三大士堂碑記
重修關帝廟碑記
創建五龍宮正殿煖閣鑄鐵旗桿并起建東樓序
□修黑龍廟碑記
請積金神會金妝佛像修
理南殿西廊外小房二門
及起會日期序
重修三官廟東丹房碑記
碑記
重修媧蝗圣母廟碑記
重修樂樓碑記
施地碑記
重修石磐村諸神廟碑記
重修高禖祠碑志
羅家莊西社新建樂亭并
神堂碑記
修立黑龍王廟碑記
……
明清山西碑刻題名輯要(全兩冊) 節選
凡 例 一、本書輯錄明清山西碑刻,分為拓本照片和碑刻錄文兩部分。主要選取有典型性、相對重要的明清碑刻,其中不少為戲曲碑刻。重點突出題名,特別是捐資人、捐資數額等信息。每通碑刻編纂內容包括名稱(全稱)、簡介、錄文(全文),并附碑刻的拓本照片。 二、山西以今山西省轄區為據,地名以現行地名為準。參考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行政區劃簡冊》。 三、主要輯錄的是明清時期山西碑刻,民國時期的部分碑刻亦酌情收錄。全書共計305通碑刻,起自明景泰元年(1450),迄于民國二十八年(1939)。所有碑刻均按照立碑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無確切年代或難以辨識的則排在*末。 四、碑刻中無確切題目的,以首句或碑刻主題進行擬定。 五、碑刻簡介位于拓本照片上方,主要介紹碑刻的來源、規格、屬性等,內容為:碑名,如“重修后土圣母祠記”?棠甏,如“明景泰七年(1456)刊”。其下為碑刻的高、寬、厚度,尺寸單位用“厘米”,如“碑高133厘米,寬55厘米,厚18厘米”。但個別碑刻缺少規格信息,暫不錄入。如有碑額則將碑額錄出,如“碑額書‘后土圣母’”。*后是碑刻的現存地點,盡可能詳細,寫作“現存于××市××縣××鄉××村××廟”,如“現存于呂梁市離石區交口鎮石盤村圣母廟”。簡介中的刊刻年代,1912年以前的碑刻,立碑時間一律用歷史紀年,括注公元紀年。括號內公元紀年前后不加“公元”和“年”,如“明景泰七年(1456)”。如果是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一律用民國紀年,括注公元紀年,其他要求一致。 六、碑文全錄。碑額內容已列于簡介之中。碑陽、碑陰書于簡介和拓本照片之后,加方括號“【】”予以證明,碑陽作【碑陽】,碑陰作【碑陰】,其他則作【碑文】。碑刻題目居中,碑文中的正文部分比碑陰或題名大一個字號。但由于每通碑的長短、布局各不相同,因而字號的變化將視其具體情況而定。 七、本書均使用簡體字。對碑別字、俗字、異體字等情形分別進行了處理。數字方面也盡量采用簡體字。由于“於”字出現較多,故保持原字,不作修改。 八、本書對收錄的碑刻文字進行了點校,盡量保持原貌。標點采用現代橫排標點符號。題名、紀年等分段展示,盡量不加標點。多個人名并列時,人名之間空一個字符。錄文原則上根據文意分段,首行縮進兩個字符,不易分段的則連排錄入,盡量保持整齊。碑刻正文與題名之間空一行,如碑刻較短或情況特殊,則無須空行,視其具體情況而定。 九、碑刻上的立碑人、捐資人、捐資數額,以及木工、石工、泥瓦工等全部照錄,不予刪除。碑刻因年代久遠,風雨剝蝕和出土過程中形成的刮痕及漫漶不清,字跡無法辨識者,用缺字符號“□”代替。缺損字數不清或缺字數量較多者,以“(闕文)”標出。 十、部分碑刻拓本照片只存碑陽,碑陰缺失,但碑陰文字仍存的,則照常錄入。碑刻中疑為錯字的,于疑錯字后用“(。睒顺鲆墒亲,以作參考。一些需要特別說明的內容在“(。敝羞M行補充。
明清山西碑刻題名輯要(全兩冊) 作者簡介
姚春敏,女,1972年11月生,山西永濟人。現任山西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華北區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清代社會史、文化史、明清碑刻文獻、民俗文化。先后就讀于山西師范大學歷史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分別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學位。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戲曲民俗研究所做訪問學者。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級項目多項。在《文藝研究》《清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清代華北鄉村廟宇與社會組織》等多部專著,主編《戲曲碑刻》等。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