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叢書: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主陣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005262
- 條形碼:9787530005262 ; 978-7-5300-052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叢書: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主陣地 本書特色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北京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緊密相連。這里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主陣地,由此成為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主要孕育地。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的這段歷史,是中國思想革命和民族覺醒的嶄新階段,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中國革命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叢書: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主陣地 內容簡介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深入挖掘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歷史淵源及其內涵,豐富和深化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研究,更好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編寫“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叢書”。 本冊講述俄國十月革命以后,特別是在五四運動的有力促進下,以李大釗等為代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以北大紅樓為主要基地,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思潮進行交鋒論戰,推動馬克思主義在全國廣泛傳播并與中國革命斗爭實際初步結合的過程,深刻揭示馬克思主義永恒的真理光芒和時代價值。
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叢書: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主陣地 目錄
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叢書: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主陣地 節選
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社會主義思想運動在歐洲國家蓬勃發展,馬克思學說傳到了中國,受到梁啟超、孫中山、朱執信等人的關注。馬克思主義在早期傳入中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被誤讀,甚至被曲解,但是卻為在黑暗中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先進中國人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新文化運動興起后,在俄國十月革命和五四愛國運動的推動下,馬克思主義逐漸由涓涓細流匯聚成洪波巨流,并形成一種社會思潮,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政治形勢和社會發展趨向。在這個過程中,李大釗、陳獨秀等北京大學師生發揮了引領時代潮流的作用。在他們的帶動和影響下,北京大學逐漸成為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源泉和中心。馬克思學說傳入中國馬克思主義誕生于歐洲,是近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一種新思潮傳入中國后,之所以能夠廣泛傳播,并且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追根溯源,有兩個主要原因是不容忽視的,即合適的歷史文化土壤與近代中國的時代需要。首先,中國具有適合馬克思主義傳播與發展的歷史文化土壤。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不少內容蘊含樸素的社會主義因素!抖Y記·禮運》關于大同社會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盿比較具體地反映了古代先賢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中國古代的大同思想并不等于近代社會主義,但是,它描繪出了一種天下為公、互愛互助的社會發展境界,“由這種境界產生的理想主義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b。千百年來,大同思想所描繪的理想社會美景,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使人們向往不已。對于當時的中國人而言,大同思想與他們所了解的共產主義有一定相似之處。除了大同思想,中國文化中的“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貧富”“有田同耕,有飯同吃”“四海之內皆兄弟”等思想觀念,也對中國人產生了深刻影響。這些思想中蘊含著樸素的社會主義因素,體現了人類對美好社會的憧憬,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提供了合適的社會土壤。
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叢書: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主陣地 作者簡介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是市委主管黨史研究、宣傳教育的工作部門;楊勝群系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主要從事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共領導人的著作編輯和生平、思想研究工作;李良,現任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法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共運史專業),高級政工師。本書作者張衛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中共黨史研究。曾在《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著有《抗日根據地文化建設研究》《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等專著4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