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客家傳統村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30083
- 條形碼:9787550730083 ; 978-7-5507-3008-3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客家傳統村落 本書特色
1.本項目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十三五”出版規劃,入選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2.本項目的出版,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中國傳統村落進行搶救性保護的一種方式,更是踐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之“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的一種方法。 3.每冊圖書前面附有一幅《中國傳統村落文化區總圖》的拉頁地圖,全面具體呈現中國傳統村落各個文化區的分布現狀,極具學術研究價值和文化傳播價值。 4.叢書作者均為中國村落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和高校教師,該套叢書是高校村落文化研究方向不可或缺的研究參考圖書,有助于推動“傳統村落學”學術框架的形成。 5.傳統村落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是地理環境、人口遷移和社會經濟交互作用的結果。但在快速城鎮化、現代化和某些不當措施的沖擊下,中國傳統村落正在面臨生存的挑戰。傳統村落的消失不僅意味著村落建筑的消亡,更嚴重的是意味著傳統村落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的消亡。因此本套叢書試圖對中國傳統村落進行一次科學的梳理、搶救性記錄和提出保護建議,通過深度挖掘傳統村落的價值,重新喚起社會關注,重振鄉居生活方式。
客家傳統村落 內容簡介
本書涵蓋客家文化區內的地理環境、人口變遷、物質景觀、非物質文化景觀、重點保護村落概述等內容, 多角度分類解讀區域內的傳統村落文化, 書末附本文化區內所有的傳統村落名錄、地理信息及價值評估表等。該書是學院派專家與“古村之友”志愿者強強聯合打造的通俗易懂又不失學術價值的經典讀物, 試圖對中國傳統村落進行一次科學的梳理、搶救性記錄和保護性活化, 通過深度挖掘傳統村落的價值, 喚起社會關注, 重振鄉居生活方式。
客家傳統村落 目錄
**章 概述 001
**節 客家文化淵源與客家文化區 / 002
一、客家文化淵源 / 002
二、客家文化區 / 004
第二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內涵與類型 / 010
一、村落內涵 / 010
二、村落類型 / 011
第二章 客家傳統村落的時空分布與變遷 013
**節 歷代客家人遷徙與客家傳統村落形成的重要關系 / 014
一、客家人走出中原南遷的歷史印記 / 014
二、歷史上客家人大遷徙的形成 / 015
第二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歷史發展 / 016
第三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地理分布 / 018
一、總體特征 / 018
二、區域差異 / 021
第三章 客家傳統村落的“三脈”特征與村貌成因 025
**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文脈特征 / 026
一、物質文化 / 026
二、非物質文化 / 036
第二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地脈特征 / 043
一、生活空間 / 043
二、生產空間 / 050
三、生態空間 / 051
四、空間印象 / 054
第三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人脈特征 / 058
一、肇興的人物源流 / 058
二、轉型的歷史事件 / 059
三、傳承的宗族人脈 / 061
第四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風貌成因 / 066
一、風貌形成的自然環境 / 066
二、風貌形成的人文活動 / 069
第四章 客家傳統村落的物質文化遺產 073
**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地理環境 / 074
一、地形環境特征 / 074
二、自然景觀特色 / 076
第二節 獨具特色的客家傳統建筑 / 077
一、民居建筑 / 077
二、公用建筑 / 104
第五章 客家傳統村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29
**節 客家傳統文化之脈 / 130
一、客家人承載中原古文化的南遷 / 130
二、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遺存于相對獨立的客家群體中 / 131
第二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民俗文化 / 133
一、日常習俗 / 133
二、人生禮俗 / 145
三、節事活動 / 153
四、客家方言 / 165
五、特色民俗 / 166
第三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宗教文化 / 186
一、宗教信仰 / 187
二、祭祀活動 / 200
第四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制度文化 / 205
一、宗族制度 / 205
二、教育制度 / 212
第五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藝術文化 / 226
一、地方戲曲 / 226
二、民間文學 / 247
三、建筑藝術 / 250
第六章 客家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 259
**節 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 / 260
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 / 260
二、各省區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 / 263
三、各省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 / 273
第二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保護現狀 / 280
一、整體保護現狀 / 280
二、保護概況 / 280
三、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 292
第三節 城鎮化對客家傳統村落的沖擊 / 294
一、生存環境 / 294
二、發展現狀與趨勢 / 294
三、保護面臨的壓力 / 296
四、特色景觀和鄉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 297
五、新時期特色村鎮的規劃建設 / 298
第四節 客家傳統村落的旅游活化 / 301
一、客家傳統村落旅游活化的類型 / 301
二、江西典型傳統村落的活化案例 / 304
三、福建典型傳統村落的活化案例 / 313
四、廣東典型傳統村落的活化案例 / 324
五、廣西典型傳統村落的活化案例 / 330
參考文獻 / 336
附錄:客家傳統村落名單 / 338
后記 / 346
客家傳統村落 節選
客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图胰,又稱為“河洛郎”,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征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漢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因為身在異鄉,對于故鄉河洛地區(以洛陽為中心的洛河流域)有深深的眷戀,自稱“河洛郎”。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其底蘊十分深厚。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富有傳奇色彩的遷徙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客家語言符號、音樂戲曲、民俗舞蹈、建筑及飲食等方方面面的客家文化,對于我國漢族文化傳承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客家文化將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巧妙地融匯在一起,形成以保守、穩重、節儉為特色的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文化在悠長的歷史中不斷地演變與發展,贏得了“古漢文化活化石”的美譽,客家學也被定義為當今世界的一門顯學?图易嫦仍谶w徙過程中,將先進的中原文化帶到落后的客家居住地區,使得中國古代漢族文化在客居環境中發揚并傳承至今?图椅幕瘻Y源與客家民系的形成密切相關,二者相伴而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客家民系的形成區域是贛、閩、粵三省交界地區,但是自孕育到定型有個發展過程,三省在不同的時期中各自均發揮了不同作用,從而興起了客家民系形成階段論。萬陸指出,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個歷史過程,它起于客家先民南遷的西晉末,歷經六朝、隋、唐、五代十國時期,至南宋中完顏亮南侵結束而*后完成,大體可概括為孕育于贛南,成熟于閩西,發展于粵東。楊鶴書則認為:“客家人和其他民族、民系的形成和發展一樣是一個歷史過程。贛州、汀州(長。、惠州三州及這三江流域在客家形成發展中各自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贛州和贛江流域是客家人形成的搖籃;汀州與汀江流域是客家先民初步轉變為客家人之地;惠州及東江流域是客家人*終形成、完善與興旺發達之地。”胡希張等人同樣也指出客家民系的形成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客家民系在贛南開始,在閩西進一步發展,在粵東完成。 因此,客家民系肇始于贛南,發展形成在閩西,定型成熟在粵東。
客家傳統村落 作者簡介
本叢書由北京大學吳必虎教授、清華大學羅德胤副教授、復旦大學張曉虹教授、“古村之友”全國古村落志愿者網絡發起人湯敏擔任主編。 吳必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國際旅游學會秘書長,中國區域旅游開發研究會會長。中國地理學會旅游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旅游學會副會長,商務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顧問,國土資源部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著有《中國景觀史》《區域旅游規劃原理》等學術專著,并發表多篇地理學權威論文。 羅德胤,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傳統聚落與鄉土建筑的研究工作,2012 年起擔任住建部傳統村落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持全國范圍內的村落保護發展項目數十個,其中包括:紅河哈尼梯田世界遺產申報地環境整治,元陽縣哈尼族傳統民居保護修繕和環境治理導則,河南新縣西河村保護發展規劃與落地實施等項目。 張曉虹,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2002—2003 年度哈佛燕京學者。主要從事歷史城市地理和歷史文化地理研究。著有《文化區域的分異與整合——陜西歷史文化地理研究》《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萬民所依:建筑與意象》等。 湯敏,“古村之友”全國古村落志愿者網絡發起人,北京大學碩士!肮糯逯选睘槿珖畟。▍^市)、近千個縣市共計數萬的傳統村落保護與活化志愿者社群搭建平臺,共同推動傳統村落的全面保護與活化。湯敏獲得“哈佛大學社會創新領袖”稱號、2014—2015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提名,并帶領“古村之友”獲得深圳市創意設計七彩獎設計之都特別貢獻獎、中國慈展會項目大賽金獎、中國城市化影響力機構等榮譽。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