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南段拉祜熙話語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7874
- 條形碼:9787520377874 ; 978-7-5203-778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段拉祜熙話語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南段地區(qū)拉祜熙方言的語法為主要研究對象,借鑒語言類型學參考語法的理論框架觀察語言事實,通過語言學描寫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對南段拉祜熙方言的語法結構及其特點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共時描寫與分析。
南段拉祜熙話語法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1.1 拉祜族拉祜熙支系概況
1.1.1 地理分布
1.1.2 社會經濟
1.1.3 文化習俗
1.1.4 語言概況
1.2 南段老寨拉祜熙人語言使用現(xiàn)狀
1.3 前人研究綜述
1.3.1 拉祜納話的研究
1.3.2 苦聰話的研究
1.3.3 拉祜熙話的研究
1.4 研究理論與方法
1.5 語料來源及搜集情況
1.6 語法標注符號
第二章 音系
2.1 聲韻調系統(tǒng)
2.1.1 聲母系統(tǒng)
2.1.2 韻母系統(tǒng)
2.1.3 聲調系統(tǒng)
2.2 音節(jié)結構
2.3 小結
第三章 詞與構詞法
3.1 拉祜熙方言中的語法詞與音系詞
3.1.1 拉祜熙方言中的音系詞
3.1.2 拉祜熙方言中的語法詞
3.1.3 拉祜熙方言中音系詞和語法詞的對應關系
3.2 構詞法
3.2.1 復合構詞法
3.2.2 派生構詞法
3.2.3 復雜構詞法
3.3 拉祜熙方言中的漢語借詞
3.3.1 全詞借入
3.3.2 半借詞
第四章 名詞及名詞性短語
4.1 名詞
4.1.1 拉祜熙方言名詞的界定和類別
4.1.2 名詞的構形重疊
4.1.3 名詞的類稱范疇
4.1.4 名詞的性
4.1.5 名詞的數(shù)
4.1.6 名詞的格
4.2 代名詞
4.2.1 人稱代詞
4.2.2 相互后附綴詞
4.2.3 疑問代詞
4.3 介詞
4.3.1 后置詞與格形態(tài)
4.3.2 后置詞與連詞
4.3.3 后置詞不允許懸空
4.3.4 可以修飾后置詞的成分
4.4 指量結構修飾名詞
4.4.1 指示詞
4.4.2 量詞
4.4.3 指量結構
4.5 數(shù)量結構修飾名詞
4.5.1 數(shù)詞
4.5.2 數(shù)量結構修飾名詞
4.6 領屬結構修飾名詞
4.6.1 領屬結構的基本構成
4.6.2 親屬-集體關系領屬的表達
4.6.3 所有權關系領屬的表達
4.7 內涵性定語
4.7.1 組合式內涵性定語
4.7.2 黏合式內涵性定語
4.8 修飾語的共現(xiàn)與語序
4.8.1 多項黏合式定語共現(xiàn)的語序
4.8.2 多項定語共現(xiàn)的語序
4.8.3 重成分移位
4.9 名詞及名詞短語的并列
4.10 同位結構
4.10.1 由名詞構成的同位結構
4.10.2 由人稱代詞構成的同位結構
4.10.3 由指示成分復指構成的同位結構
第五章 謂詞及謂詞性短語
5.1 動詞及動詞性短語
5.1.1 動詞的類別
5.1.2 助動詞
5.2 性質形容詞與狀態(tài)形容詞
5.2.1 性質形容詞
5.2.2 狀態(tài)形容詞
5.2.3 性質形容詞與狀態(tài)形容詞的句法功能
5.3 謂詞重疊的構形與構式
5.4 修飾謂詞及謂詞性短語的狀語成分
5.4.1 構成形式
5.4.2 句法語義屬性
5.5 動詞連用
5.5.1 普通動詞連用時的數(shù)量
5.5.2 普通動詞與時體助動詞連用
5.5.3 由普通動詞構成的動詞連用
5.6 謂詞的配價
5.6.1 動詞的配價
5.6.2 形容詞的配價
5.7 謂詞及謂詞性短語的名物化
5.7.1 動詞加名物化標記
5.7.2 形容詞加名物化標記
5.8 謂詞及謂詞性短語的并列
第六章 簡單句
6.1 簡單句的主要類型
6.1.1 完整句
6.1.2 非完整句
6.2 動詞謂語句的論元結構及配置
6.2.1 不及物句及其論元配置
6.2.2 單及物句及其論元配置
6.2.3 雙及物句及其論元配置
6.3 論元編碼方式的調整
6.3.1 致使結構
6.3.2 被動結構
6.3.3 處置結構
6.3.4 相互結構
6.4 狀語
6.4.1 介詞短語做狀語
6.4.2 副詞做狀語
6.4.3 擬聲詞做狀語
6.5 特殊的動詞謂語句
6.5.1 處所句
6.5.2 存現(xiàn)句和隱現(xiàn)句
6.5.3 領有句
6.5.4 系詞句
6.6 話題成分
6.6.1 話題成分及其構成
6.6.2 話題結構的結構類型
6.6.3 話題化的規(guī)則
6.6.4 話題的話語功能
6.7 焦點結構
6.7.1 整句焦點
6.7.2 成分焦點
第七章 復雜句和復合句
7.1 名詞從句
7.1.1 主語從句
7.1.2 賓語從句
7.1.3 表語從句
7.2 形容詞從句
7.2.1 關系從句
7.2.2 同位語從句
7.3 狀語從句
7.3.1 狀語從句標記
7.3.2 狀語從句類型
7.4 復合句
7.4.1 并列關系
7.4.2 選擇關系
7.4.3 承接關系
7.4.4 遞進關系
7.4.5 取舍關系
7.4.6 轉折關系
第八章 句子的功能類型
8.1 疑問句
8.1.1 是非問
8.1.2 特指問
8.1.3 回聲問
8.2 祈使句
8.2.1 肯定性祈使
8.2.2 否定性祈使
8.3 感嘆句
8.4 代句詞:嘆詞
8.4.1 感嘆類
8.4.2 陳述類
8.4.3 祈使類
8.4.4 疑問類
8.4.5 稱呼招呼類
第九章 語義范疇
9.1 否定范疇
9.1.1 否定詞的詞形特征
9.1.2 與時體相關的否定
9.1.3 與情態(tài)相關的否定
9.1.4 與程度相關的否定
1.1 拉祜族拉祜熙支系概況
1.1.1 地理分布
1.1.2 社會經濟
1.1.3 文化習俗
1.1.4 語言概況
1.2 南段老寨拉祜熙人語言使用現(xiàn)狀
1.3 前人研究綜述
1.3.1 拉祜納話的研究
1.3.2 苦聰話的研究
1.3.3 拉祜熙話的研究
1.4 研究理論與方法
1.5 語料來源及搜集情況
1.6 語法標注符號
第二章 音系
2.1 聲韻調系統(tǒng)
2.1.1 聲母系統(tǒng)
2.1.2 韻母系統(tǒng)
2.1.3 聲調系統(tǒng)
2.2 音節(jié)結構
2.3 小結
第三章 詞與構詞法
3.1 拉祜熙方言中的語法詞與音系詞
3.1.1 拉祜熙方言中的音系詞
3.1.2 拉祜熙方言中的語法詞
3.1.3 拉祜熙方言中音系詞和語法詞的對應關系
3.2 構詞法
3.2.1 復合構詞法
3.2.2 派生構詞法
3.2.3 復雜構詞法
3.3 拉祜熙方言中的漢語借詞
3.3.1 全詞借入
3.3.2 半借詞
第四章 名詞及名詞性短語
4.1 名詞
4.1.1 拉祜熙方言名詞的界定和類別
4.1.2 名詞的構形重疊
4.1.3 名詞的類稱范疇
4.1.4 名詞的性
4.1.5 名詞的數(shù)
4.1.6 名詞的格
4.2 代名詞
4.2.1 人稱代詞
4.2.2 相互后附綴詞
4.2.3 疑問代詞
4.3 介詞
4.3.1 后置詞與格形態(tài)
4.3.2 后置詞與連詞
4.3.3 后置詞不允許懸空
4.3.4 可以修飾后置詞的成分
4.4 指量結構修飾名詞
4.4.1 指示詞
4.4.2 量詞
4.4.3 指量結構
4.5 數(shù)量結構修飾名詞
4.5.1 數(shù)詞
4.5.2 數(shù)量結構修飾名詞
4.6 領屬結構修飾名詞
4.6.1 領屬結構的基本構成
4.6.2 親屬-集體關系領屬的表達
4.6.3 所有權關系領屬的表達
4.7 內涵性定語
4.7.1 組合式內涵性定語
4.7.2 黏合式內涵性定語
4.8 修飾語的共現(xiàn)與語序
4.8.1 多項黏合式定語共現(xiàn)的語序
4.8.2 多項定語共現(xiàn)的語序
4.8.3 重成分移位
4.9 名詞及名詞短語的并列
4.10 同位結構
4.10.1 由名詞構成的同位結構
4.10.2 由人稱代詞構成的同位結構
4.10.3 由指示成分復指構成的同位結構
第五章 謂詞及謂詞性短語
5.1 動詞及動詞性短語
5.1.1 動詞的類別
5.1.2 助動詞
5.2 性質形容詞與狀態(tài)形容詞
5.2.1 性質形容詞
5.2.2 狀態(tài)形容詞
5.2.3 性質形容詞與狀態(tài)形容詞的句法功能
5.3 謂詞重疊的構形與構式
5.4 修飾謂詞及謂詞性短語的狀語成分
5.4.1 構成形式
5.4.2 句法語義屬性
5.5 動詞連用
5.5.1 普通動詞連用時的數(shù)量
5.5.2 普通動詞與時體助動詞連用
5.5.3 由普通動詞構成的動詞連用
5.6 謂詞的配價
5.6.1 動詞的配價
5.6.2 形容詞的配價
5.7 謂詞及謂詞性短語的名物化
5.7.1 動詞加名物化標記
5.7.2 形容詞加名物化標記
5.8 謂詞及謂詞性短語的并列
第六章 簡單句
6.1 簡單句的主要類型
6.1.1 完整句
6.1.2 非完整句
6.2 動詞謂語句的論元結構及配置
6.2.1 不及物句及其論元配置
6.2.2 單及物句及其論元配置
6.2.3 雙及物句及其論元配置
6.3 論元編碼方式的調整
6.3.1 致使結構
6.3.2 被動結構
6.3.3 處置結構
6.3.4 相互結構
6.4 狀語
6.4.1 介詞短語做狀語
6.4.2 副詞做狀語
6.4.3 擬聲詞做狀語
6.5 特殊的動詞謂語句
6.5.1 處所句
6.5.2 存現(xiàn)句和隱現(xiàn)句
6.5.3 領有句
6.5.4 系詞句
6.6 話題成分
6.6.1 話題成分及其構成
6.6.2 話題結構的結構類型
6.6.3 話題化的規(guī)則
6.6.4 話題的話語功能
6.7 焦點結構
6.7.1 整句焦點
6.7.2 成分焦點
第七章 復雜句和復合句
7.1 名詞從句
7.1.1 主語從句
7.1.2 賓語從句
7.1.3 表語從句
7.2 形容詞從句
7.2.1 關系從句
7.2.2 同位語從句
7.3 狀語從句
7.3.1 狀語從句標記
7.3.2 狀語從句類型
7.4 復合句
7.4.1 并列關系
7.4.2 選擇關系
7.4.3 承接關系
7.4.4 遞進關系
7.4.5 取舍關系
7.4.6 轉折關系
第八章 句子的功能類型
8.1 疑問句
8.1.1 是非問
8.1.2 特指問
8.1.3 回聲問
8.2 祈使句
8.2.1 肯定性祈使
8.2.2 否定性祈使
8.3 感嘆句
8.4 代句詞:嘆詞
8.4.1 感嘆類
8.4.2 陳述類
8.4.3 祈使類
8.4.4 疑問類
8.4.5 稱呼招呼類
第九章 語義范疇
9.1 否定范疇
9.1.1 否定詞的詞形特征
9.1.2 與時體相關的否定
9.1.3 與情態(tài)相關的否定
9.1.4 與程度相關的否定
展開全部
南段拉祜熙話語法研究 作者簡介
張琪,漢族,講師,博士,任職于云南民族大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主持并完成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專項任務2項,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項;主持云南省省級民族文化項目1項,參著2部,曾在《民族語文》等期刊公開發(fā)表論文9篇;榮獲云南省第二十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1次。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