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紅色引擎 來自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紅旗黨組織的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3836
- 條形碼:9787521213836 ; 978-7-5212-138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色引擎 來自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紅旗黨組織的報告 本書特色
這部作品始終將敘述的焦點對準企業發展與黨建關系這一關鍵問題,既沒有單獨講述企業發展的成績,也沒有將黨建工作分開敘述,而是通過各種方式講出了黨建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這是這部作品*為突出的主題,也是*為重要的價值所在。 《紅色引擎》全方位地展示了黨在國有企業各個領域中的厚實根基,呈現了黨在不同歷史階段凝聚力量、帶領企業不斷走向輝煌的豐富實踐!都t色引擎》的敘述對象涵蓋了金融、建筑、餐飲、保險、醫藥、海事、外服等不同的行業和領域,可以說是全景式地展現了國有企業中黨的建設的全貌,以及黨建歷史的基本脈絡。 報告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可以用真實的人和事,雕琢出光彩照人的藝術作品!都t色引擎》的幾十位作者,通過深入細致的采訪,以小故事透視大時代、以小人物折射大變革、以小細節揭示大趨勢。 文學作品要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在新時代,這些優秀的黨員就是楷模和英雄,是應該被書寫和歌頌的對象,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紅色引擎 來自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紅旗黨組織的報告 內容簡介
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誕辰之際,上海市國資委黨委從一萬多家國有企業中評選出40家“紅旗黨組織”,為新時代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樹立了新的標桿。流淌著紅色基因的黨的誕生地黃浦江畔,吹響了國企改革再出發的強勁集結號。 數十位來自全國的優秀報告文學作家,揮灑繽紛多姿的筆墨,聚焦、描繪紅旗黨組織群體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精神風貌和感人事跡,演奏了一曲氣勢磅礴的多聲部紅色交響樂。
紅色引擎 來自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紅旗黨組織的報告 目錄
目 錄
001序 國有企業黨建經驗的文學呈現/吳義勤
001??地下本無路/任芙康
015??上海工匠/李春雷
027??錦江酒店的“海派精致”/陳歆耕
040??一橋飛架上海與世界/王成章
055??MEB光譜/陳啟文
067??百舸爭流中的引航人/李朝全
078??藍色太平洋上的紅/丁一鶴
091??藍夢啟程/楊繡麗
101??陽光初心/葛??遜
114??“問渠那得清如許”/傅寧軍
127??玉蘭花開鵬城香/南??翔
139??通向資本市場的航行之歌/沈家祺
155??地平線下的美麗/蔣??璉
167??“八閩大地”亮麗的風景/石華鵬
180??高度、深度、精度、速度與溫度/王曉云
194??國家使命/劉蒙之
210??主心骨/許??晨
229??一路綠色暢通/凌??寒
238??牽動“龍頭”的主軸/李朝全
251??浪花云集向東開/楊繡麗
262??為人民設計/劉蒙之
277??重塑輝煌/張茂龍??胥容菲
291??為建筑注入靈魂/張曉惠
307??追光之路/吳斐兒
318??探訪上海野生動物園/羅光輝
329??行穩致遠“初心路”/林??楣
341??滴水湖畔掀起“浦發巨浪”/潘阿虎
358??樹與人/繆國慶
370??天空和海洋以及大地的三重奏/朱全弟
383??扛著黨旗繪藍圖/毛永溫
396??“百年老店”年輕的心/王曉云
407??黃浦江上的鉆石絲帶 /李王超??湯朔梅
419??大愛鑄仁心/陳德民
433??七月之熱/繆國慶
445??生命能量在“家”中噴發/朱一卉
459??綠地春天的領跑者/史修輝
471??奏響黨建鑄魂的海立交響/王成章
486??“進京趕考”/余義林
498??永遠在路上/陳啟文
513??初心的溫度/丁一鶴
526??后記??記錄時代英雄的足跡/ 董 勤
紅色引擎 來自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紅旗黨組織的報告 節選
地下本無路 任芙康 一 魯迅有句名言,按現在的說法,堪稱“金句”,但人們未必都了解,此話問世,已整整百年。魯迅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边@是先生短篇小說《故鄉》結束的句子。有條不紊地回憶完往事,出人意料,續上一條哲理的豹尾。我曾反復讀,來回想,企望體會其中的蘊藉。但我初學《故鄉》,時年十五,全然悟不出話里的微言大義,至多看作大師高妙,能用素樸語句,說清世上道路的本源而已。 仍是十五歲這年,1965年的一天,在校園閱報欄前,仰讀一篇大塊文章,記敘北京中外記者招待會的盛況。外交部長陳毅,面對數百名古怪刁鉆的記者,即興答問,應對如流。比如,一位外國記者問:“貴國*近擊落美制U-2型偵察機,請問使用了何種導彈?”陳毅哈哈大笑:“記者先生,美國飛機經不起導彈喲,我們是用竹竿把它捅下來的!庇直热,一位西方記者討教:“面對軍事干涉的威脅,貴國如何應對?”陳毅成竹在胸:“那些叫囂戰爭的人,可以從天上來,從海上來,從地上來,難道我們就不可以從地下去嗎?” 從地下去?我連讀數遍,頓生興奮:昔日的“地道戰”,今已直抵大洋彼岸?聯想前邊竹竿捅飛機的幽默,我自然很快回過神來。陳毅眼里,越是兇悍對手,越是紙虎一只。聲稱我們有捷徑,直搗敵方老窩,正是元帥陳毅蔑視列強的詩意表達。從此,讓我崇敬的前輩同鄉,又添了這段“地下滅敵”的佳話。 無巧不成書,就在陳毅答記者問的同一年,亦是他做過首任市長的新上海,真就誕生了一支地下開路的“鐵軍”。回頭望去,五十五個春秋歲月,歷經數不清的起承轉合,數不清的蜿蜒逶迤,數不清的風起云涌,在上海灘施工企業的方陣中,始終威風凜凜。一種敬重,引我南下拜訪。數日接觸,突有醒悟,真誠待我的“東家”,與1965年相連,與魯迅筆下“地上的路”有緣,與陳毅口中“地下的路”相關。一份親切與喜悅,叫人無以言表。 二 接到吳潔晴的電話,聲音清脆,自報是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人員,詢問我“做客”事宜。待這日見到接站的小伙子曾祥,才知道,吳并非一般員工,而是他的頂頭上司。 在趕往酒店的四十分鐘里,我不拿自己當外人,隨興相問,將小曾的家世,曉得了個輪廓。其父上海人,十幾歲去江西當知青,后與當地女友結婚。小曾跟著外婆,一直在家鄉求學、長大,二十三歲方投奔父母回滬,今已六年矣。因我早年亦曾下鄉插隊,向來視知青同輩及子弟如自家親人。于是與小曾的聊天,不知不覺間便細碎與世俗起來。他的日常作息,他的父親母親,他的新婚妻子……盡管都屬“隱私”,彬彬有禮的小曾,倒不扭捏,有問便答。聽出他雖說仍有許多向往,卻顯然相當知足。眼下一些青年,給人印象訝異,工作純為糊口,張嘴便是牢騷。小曾似亦覺出我的欣賞,滿臉誠懇:“任老師,我們公司主業施工,目標是打造一流工程。而在精神與生活層面,則致力于打造幸福工程。周圍年輕的同事,都十分認可企業的舒心指數,確實挺有性價比呢! 剛剛辦完入住手續,吳潔晴趕到。細看遞我的名片:黨委宣傳科、企業形象策劃部。兩個部門,分外醒目。以我外行眼神兒,兩攤業務好像搭點界,又似乎不沾邊。而竟能合二為一,可以想見,他們每天張羅的事情,一定龐雜而又多彩。 隨即很快領略到“策劃部主任”的干練。未來數日行程,諸如點與面的參觀,面談典型人士,會見公司領導,等等等等,都有細心構思。小吳表示,時間很緊,盡量讓任老師多看一些。我一一聽罷,初來乍到,一片陌生,心下只覺周到,遂爽快表示,一切行動聽從指揮。 此后數日,小吳帶著小曾,全程陪我參訪。所到之處,給人感覺,小吳無不如魚得水?邕M每個單位,都像回家;碰見每位主人,全是朋友。更叫人意外的,是小吳的“內行”狀態,如數家珍,幾乎囊括隧道公司所有行當。她做“向導”,再合適不過。到任何一個現場,所看所聽,我皆有興趣,可惜隔行如隔山,于技術范疇的講解,領會起來,常是一頭霧水。 我曾于采訪期間,在微信朋友圈發過一張照片及幾句感慨:“上海隧道施工現場,請非常年輕的人,講特別尖端的事。其實聽不懂,靜心慢慢品。”那日在盾構隧道施工管控中心,如置身童話、神話境地。對玄妙的信息化手段,主人一番啟蒙,仍舊似懂非懂。小吳心細,從我的提問,便明白我的認知,尚在“不明就里”的層級。她從旁參言,娓娓道來,列舉隧道的自動盾構、自動管控、自動排障……而發號施令的人,則在相距甚遠的遠方。隔空監控,近乎“超人”所為,好在我的要求不高,有個一知半解,留份疑惑,便已足矣。 數日零星閑聊,積在一起,可成為吳潔晴的簡歷,亦是她熟悉公司全局、無處不曉的答案。大學畢業,直接進入隧道公司本部。整整十五年,曾有過短期基層交流,但與政工為伍,始終未改換門庭。于是,早早凸顯出文武雙全的潛質,既能在機關伏案熬夜,又可下工地促膝談心。當公司的企業形象策劃成為宣傳科主業之一時,小吳工程信息管理專業的知識儲備,便熠熠閃光起來。她說,自己*興奮的事情莫過于企業的形象塑造,并醉心于形式的創意與內容的新穎。而今黨委宣傳科的運轉,*大化地精簡文牘、整合報表、離別空談、切近實際,就是為了全心全意地服務一線。 早些年的宣傳科成員,下到企業,多是遵循上級意圖,索要各種素材,反身回去編撰材料,便往往與實際情形油水分離。如今倒了過來,在幫助企業清晰思路、展示優長中,實事求是,不追求子虛烏有的不同凡響;鶎訉λ麄児笆窒嘤,便也就順理成章。 三 溫文爾雅的田軍,職務是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此番接觸,一道談過一席話,下過一次現場。田軍畢業于上海城市建筑學院建筑管理專業,跨出校門,即成為隧道公司員工。二十八年的歷練(包括十余年專職質量管理),讓他手握高級工程師職稱。我們聊到地下掘進,六十多年前,我童年生活的礦區,開采煤炭與鐵礦。那是一個人心單純的年代,生活素樸的年代,同時亦是一個生產裝備簡陋的年代。煤炭與鐵礦的井下開采,路數大同小異,往往由炸藥、雷管開路,然后用鐵锨一鏟一鏟地裝載,拖車一趟一趟地運輸,木料一根一根地支撐,辟出掌子面,筑牢邊墻面,穩固拱頂面。對這種笨辦法,十里洋場長大的田軍,當然聞所未聞。上海隧道幸運,自隊伍拉起之日,便“閃”過了掘進的原始階段,直接進入先進的盾構時代。但他也說,公司起步不低,但開初仍舊多有尷尬,基本上依照手頭的裝備承攬工程。而現在則已完全主動,盡可根據“瓷器活”的要求,研發、制造“金剛鉆”了。隧道開掘不同于地面施工,種種曾經復雜的“難”,成為今日可以掌控的“易”,終究是地下勞作者的福音。那席話,于是談出了彼此的欣慰。 田軍建議我,先行去趟機械制造分公司,那里有隧道掘進的“龍頭”。翌日上午,進得浦東新區的制造基地。碩大、寬敞的空間里,靜臥著一臺剛剛竣工的新款盾構機。照相是少不了的,人與機器,互為道具。拍照的人,由多種組合,蕩漾出笑語歡聲。納悶怎會有這么多參觀者。田軍介紹,事有湊巧,今日恰逢“業主”單位(即此臺盾構機的買家)組織新黨員入黨宣誓。實在是好構思:盾構機*強悍的特點,一旦啟程,唯有前進,不可后退。專程來這里宣讀誓言,其寓意之鄭重,必會回味久長。
紅色引擎 來自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紅旗黨組織的報告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包括三十余位國內知名作家、評論家。如: 任芙康,著名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天津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天津寫作學會會長,《文學自由談》原主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李春雷,國家一級作家,現為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陳歆耕,曾任《解放軍報》記者部副主任,《文學報》原社長、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大學客座教授。 李朝全,現任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許晨,國家一級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山東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 等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