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真原醫:21世紀完整的預防醫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915127
- 條形碼:9787516915127 ; 978-7-5169-1512-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真原醫:21世紀完整的預防醫學 本書特色
超過 90%的疾病是慢性疾病或是因慢性疾病而起,由于身體內在體質及外在因素的影響,長期不平衡慢慢累積下來?諝、水、電磁波的污染,精致、營養不均衡的食品,貧乏的土壤種植出不健康的蔬菜水果且波及禽畜,緊張忙碌、遠離陽光與大自然的生活,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正是造成各種慢性疾病的主因。要根治必須從日常生活的飲食、運動、習慣、身心的平衡整體入手。
作者獨家提出“真原醫”(Primordia Medicine)大健康理念,告訴我們在處理疾病或健康問題時,重在回歸人的本質,以整體為考量,讓身心處于和諧與平衡的狀態中。
本書通過大量醫學先進實證研究、中西醫科學文化,讓我們從更開闊的視野、更科學嚴謹的角度,來看待飲食、運動、呼吸等日常卻大有講究的生活細節,在轉變的身心狀態中贏回真正大健康。
真原醫:21世紀完整的預防醫學 內容簡介
“多吃新鮮食物背后的奧秘是什么?怎樣吃才確實防病防癌?
多吃肉真的能讓人更有力氣嗎?飯吃的多,又為什么往往反而長不壯?
能延長人體壽命的伸展運動,怎樣做才更有效?
都知道氧氣對人身體好,你真的知道如何呼吸才能充分吸納氧氣嗎?
“心平氣和保健康”這句忠告的科學原理是什么?
為什么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康復率極低?康復的真正訣竅又是什么?
熬夜、暴飲暴食、愛發脾氣這些健康壞習慣是靠下決心就能改的嗎?還是另有科學秘訣?”
“現代病”要用現代人的智慧來應對。當你知道“植化素”“螺旋動力學”“量子諧振” “療愈定律”這些前沿科學研究,并且回歸自己的內心,建立起身心平衡、整合的大健康理念時,你其實已經掌握了絕大多數的保健方式背后的真諦。
讓本書強大的醫學成果和生命智慧,陪你徹底參透人體健康的核心奧秘。當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以開放的心態去踐行時,你和家人的健康才是真的堅不可摧。
真原醫:21世紀完整的預防醫學 目錄
推薦序二 科學的先行者—楊定一博士
自 序
壹|重返完美平衡的原始
01 21 世紀預防醫學是健康的關鍵
02 從分子矯正醫學到真原醫
03 中西醫合璧的整體療法
貳|環境與健康
04 完整的全光譜
05 空氣三寶:臭氧、負離子、芬多精
06 微量元素與全面有機耕種
07 榮耀大地
叁|活食材與健康飲食
08 活食物與活性酶
09 蔬果中的植化素
10 蔬菜汁好處多
11 *佳蛋白質來源
12 素食與葷食
13 健康飲食有訣竅
肆|飲食科學新概念
14 理想的飲食指南金字塔
15 大自然的恩賜—調理素
伍|消化系統與健康
16 消化系統是健康的關鍵
17 結腸影響整體健康
18 姿勢與腸道健康
陸|運動與呼吸
19 修身且修心的運動
20 深層的呼吸方式
柒|身心靈的全面診治
21 了解疾病的根源
22 完全的療愈
23 細胞健康的觀念
24 身心清凈
25 好轉反應
26 體內凈化
捌|身心和諧與靜坐
27 壓力與健康
28 心腦相依
29 同步性與合一性
30 靜坐的科學
31 靜坐與健康
32 靜坐在生活中
33 靜坐的方法
34 真正的靜坐是真實體悟
玖|從心出發
35 一切歸心
36 關注法則
37 尋找圣心
拾|如何改變習慣
38 如何改變習慣
39 用行為改變行為
拾壹|身心共舞
40 不再恐懼
41 回到慈悲
42 記得快樂
43 意識轉換
拾貳|教育中的感恩種子
44 全人教育
45 感恩心向下扎根
后記
附錄
真原醫:21世紀完整的預防醫學 節選
出版本書乃希冀能借此與讀者分享一些現代人所需的健康與生活概念。書中知識是前人所累積的智慧,其源自世界各地古老文化并經過千錘百煉。雖然我曾嘗試以現代的科學信息更新這些知識,但觀念中的真理,卻是亙古不變。
全書的核心在于明白“只有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與福祉!唯有全心全意,身體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恢復健康”。換言之,要達到*佳的健康境界,必須全方位改變我們的生活:包括飲食、運動、呼吸、思想與情緒管理。總之,要從生活中每一件事做起。
健康需要借由徹底改變生活規范、看待世界的角度與日常生活方式來獲得,因此健康也正是這種發自內心改變的成果。如此說來,健康是要主動追求而無法被動獲得。此外,健康也是一種綜合指標,說明我們日常的生活與思考方式,而不僅是以毫無生命的實驗數據所證明的身體狀態。我要說明的是,健康不只是身體表相也是心理狀態;兩者事實上是一體卻也彼此影響。環境與周遭的健康也同樣會影響個人健康,而個人的健康也與地球、社會整體的健康有關。反過來說,生理與心理都真正健康的人,自然也會協助恢復環境與周遭事物的健康。
這里對健康的定義或許較讀者所熟悉的定義廣闊。但是,對全世界千千萬萬的人而言,他們早已在日常生活中力行老祖宗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這可能是再自然不過的常識。畢竟要保持*佳健康,還是離不開基本的常識!令人惋惜的是,隨著多年來科技的發展與生活腳步的加快,我們可能已失去這項自然本能或常識,反而以前所未有的狹隘方式來界定健康。
本書旨在以各種方法,提醒我們回到自我—相信生存與追求健康的本能,即使身處于瘋狂又無可逆轉的世界,也不會在此過程中迷失自我或失去健康。
只要想想看,人類史上從未有像現在如此快速的生活步調,過去 50 年來科技的進步已遠超過整個人類歷史。因此,我們也合理懷疑人們在調適身心時,所面對的挑戰是人類進化史上前所未有的復雜。
盡管現代醫學已如此的進步,但還是有各種慢性疾病持續困擾我們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這些疾病不只是憂郁與心理疾病,還有退化性疾病、癌癥、心臟血 管與新陳代謝失調等疾病。
人類也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不快樂,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如此焦慮。以上種種導致一種疾病狀態,那是無法單純只依賴藥物而能醫治的。
我是一個接受專業西醫訓練的醫生。事實上,在早期的學醫過程中也曾接受各種傳統醫學的訓練。因此,我絕不否定西方醫學,而是覺得有必要接納醫學古今中外的各個領域。我采取整合方法,希望將人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分解成各個器官與系統。我們作為病患時,沒有人會希望身體被分解成各個器官來看待;我們需要的是整體療愈,包括身、心、靈。盡管現今醫學在特定領域已達高度的奇跡,卻仍然有急迫的需要來恢復醫學的完整與和諧。除此之外,很清楚地,我們也需要身心的統合。
我相信全方位的醫學是結合全世界所有的醫學奇跡,是沒有界限的,也必須是兼容并蓄,不會有門戶之見。因此,對我而言,沒有所謂的傳統、非傳統、東方、西方或甚至所謂的秘教醫學,只有能夠真正發揮成效的醫學。
在定義上,其實醫生也是科學家,因此必須以開放的態度,面對各種追求健康的方法。多年來,我曾邀請多位醫生以自己及病患為對象,用科學方法檢驗健康的傳統定義;其結果稍后將在本書中摘述。能以開放的態度接收信息的醫生,都能成功維持自身及病患的健康。
在這里,我要討論的是一個人的全方位治療,而不只是局限于某一系統或器官的觀點。我認為疾病雖然只有局部癥狀顯現,但表示整個身體或系統出現失衡。因此,所有疾病都必須由治本做起。對年輕的醫生,我一直以“治人先治己”這句格言相與勉勵。我的意思是以前的醫生都從治療自我身心做起。換句話說,好醫生必須能夠力行對病患的建議。
我很早就開始研究所謂的非傳統醫學,也有幸服務于多個享負盛譽的組織與機構,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其他機構。本書所要公開的資料,雖非全新的材料,卻也是歷久彌新。許多推廣健康的活動,往往欠缺實行細節,或因主辦人的個人偏愛而忽略健康的重要元素。就我的經驗,本書中提及的任何健康細節都是不容忽略的。例如,在運動方面,身體的關節必須放松與伸展,經多年研究,我發現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我稱之為“螺旋運動”或“螺旋動力學”(vortex dynamics)的扭轉運動,可達到很大的伸展效果。
再舉一個例子,我的飲食觀念是要達到“均衡”。根據已知*先進的科學信息,礦物質與微量元素都是健康的關鍵所在,但現在追求完整身心健康的修煉者,對這方面卻未必完全了解 !
綜合整體的知識,包括古代與現代、自然與精神及身體與情緒,我發現其所創造的醫學或名稱也是擷取古人智慧,根據今日的標準與用語,再加以改良。
與所有其他醫生一樣,我的早期背景也是所謂的“化約論醫學”(reductionist medicine),這種醫學將整體簡化成許多部分,*好能簡化成分子與原子。因此,我在紐約市的洛克菲勒大學—康奈爾醫學院長期服務期間,在這個已有近 30 位諾貝爾獎得主的醫學殿堂,我有幸為免疫學領域貢獻一些重要的發現,而今天這些發現已被納入每一本生物與醫學的教科書中。
20 世紀 80 年代,我與兩位科學家于研究細胞的暗殺系統時首度發現白細胞(特別是淋巴細胞)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武器“穿孔素”(perforin),它能夠殺死腫瘤以及受病毒感染的細胞,并對穿孔素進行了包括蛋白質純化、蛋白質測序、生化機轉、轉基因、基因敲除等完整深入的研究后,不僅發現動物的細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如 T 細胞、自然殺傷細胞)與體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如 B 細胞、抗體系統)中都擁有此類蛋白質武器系統,更對于疾病的發生來源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現今這發現已普遍地被運用在癌癥治療上。此外,我們進一步發現此武器系統竟然是自然界中一般微生物(包括變形蟲、細菌、真菌等)殺滅敵人的共同機制!
繼此之后,我又發現當白細胞碰觸到病原細胞表面時,會啟動病原細胞內一組特殊的基因,*后竟然引起病原細胞的自殺死亡!我深入研究這一組特定的自殺基因后,發現竟然與存在于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細胞內能引起細胞凋亡(apoptosis)的自殺基因完全相同,這個發現可以完整解釋自然機制中細胞的殺傷及自殺系統之間的關聯性!
這段時間真的令人非常振奮,在我的實驗室中幾乎每天都有與生物或醫學相關的新發現。我們在科學研究*高峰期間,一年發表超過 50 篇重要科學論文在指標性國際科學期刊如《科學》(Science)、《細胞》(Cell)、《 自 然》(Nature)、《 美 國 國 家 科 學 院 院 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等,其中有許多篇被刊登為封面專題,那都是我們努力的成果。
洛克菲勒大學腹地雖小,在其獨特且濃厚的學術研究風氣下,我們每天都有精彩的科學發表,還有許多同事對醫學發展有深遠的貢獻。2011 年 10 月 3 日諾貝爾委員會公布該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就是由我在洛克菲勒的好友拉爾夫·史坦曼醫師(Ralph Steinman)與另兩位免疫專家共享這項殊榮。得知他獲獎的消息很是為他開心,立即撥電話想傳達恭喜之意,但電話另一端卻傳來令人震驚的訊息,拉爾夫在獎項揭曉的 3 天前因胰腺癌辭世,尚不知自己獲得這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榮耀。
我的心情瞬間由喜悅轉為沉重,感嘆命運的安排真是喜悲交集。諾貝爾委員會在 1974 年改變規章,不再頒獎給已辭世者。今年諾貝爾委員會投票定案時,并不知道拉爾夫已辭世,這也是新規章后首度頒獎給辭世者。如果委員會在公布名單前獲知拉爾夫與世長辭,拉爾夫可能與此殊榮無緣,現今獲此榮耀卻遺憾地未能得知。
拉爾夫曾規劃來臺探訪我,可惜因診斷出胰腺癌而未能成行。回想 40年前我和拉爾夫在洛克菲勒布朗克實驗室 4 樓狹隘的空間中,數不清有多少個夜晚,兩個熱衷科學的年輕人隔著實驗桌埋首于研究中,拉爾夫正進行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的研究,我則嘗試解開自然界殺傷細胞殺傷系統之機制。那時他是來自哈佛大學的年輕醫生,我甫取得生化、醫學雙博士。我們的指導老師寇恩博士(Dr. Zanvil A. Cohn)不僅是巨噬細胞生物學之父,更是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的免疫學大師。
20 世紀 80 年代,我搬到 2 樓設立新的研究中心,拉爾夫和我各自的實驗室都是當時發表*多免疫研究的單位,雖吸引各界目光,卻也引起不少質疑。令人安慰的是日后科學都驗證我們各自的大膽推論是正確的。
除了拉爾夫,在布朗克實驗室還有許多杰出且獲頒諾貝爾獎的同事,如 3 樓是與我共同開課“細胞生物學”(Cell Biology)十多年的老朋友,發現蛋白質如何在細胞內運送的布洛貝爾(Günter Blobel,1999 年諾貝爾獎得主)。5 樓有發現輔酶A的李普曼(Fritz Lipmann,1953 年諾貝爾獎得主)。6 樓有證明細胞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之工廠的帕拉德(George Palade,1974 年諾貝爾獎得主)。7樓有發現溶酶體的德·迪夫(Christian deDuve,1974年諾貝爾獎得主)。9 樓則有闡明免疫球蛋白結構的埃德爾曼(Gerald Edelman,1972 年諾貝爾獎得主)。讀者朋友們可別誤會8樓并無重大突破,事實上其研究是科學界相當關鍵的里程碑。8 樓的馬卡蒂(Maclyn McCarty)發現了 DNA 就是遺傳物質,我們都看好他會因此突破性發現而獲頒諾貝爾獎,可惜后來諾貝爾獎是由 DNA 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沃森(James Watson)與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獲得。不論得獎與否,這些杰出科學家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洛克菲勒大學—康奈爾醫學院服務的日子里,我一年中往往要花好幾個月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講、著書與審查論文。但這些突破以及振奮過后,我很快便注意到這些研究成果竟與整體健康無關。我理解到如果缺少醫學知識與養生之道的整合,我協助創造的知識并不足以恢復自身或其他人的健康。此外,愈深入鉆研科學,反而可能變得機械化,也與心靈漸行漸遠。
真原醫:21世紀完整的預防醫學 作者簡介
楊定一博士
現任臺灣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兼任教授。
6 歲由臺灣隨父親移民巴西,13 歲以全國排名NO.1的成績考上巴西利亞醫學院,21 歲取得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康奈爾醫學院生化、醫學雙博士,27 歲擔任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主任(該校擁有全球近 30 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在一年在指標性國際科學期刊上發表超過 20 篇重要科學論文,如《科學》《細胞》《自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等,其科學成就已達到諾貝爾獎級,被贊譽為“世界預防醫學領域天才中的天才”。
已出版《真原醫》《好睡》《豐盛》《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不合理的快樂》《時間的陷阱》《短路》《奇跡》《轉折點》等多部暢銷著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