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西南傳統村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30342
- 條形碼:9787550730342 ; 978-7-5507-3034-2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南傳統村落 本書特色
1.本項目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十三五”出版規劃,入選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2.本項目的出版,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中國傳統村落進行搶救性保護的一種方式,更是踐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之“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的一種方法。 3.每冊圖書前面附有一幅《中國傳統村落文化區總圖》的拉頁地圖,全面具體呈現中國傳統村落各個文化區的分布現狀,極具學術研究價值和文化傳播價值。 4.叢書作者均為中國村落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和高校教師,該套叢書是高校村落文化研究方向不可或缺的研究參考圖書,有助于推動“傳統村落學”學術框架的形成。 5.傳統村落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是地理環境、人口遷移和社會經濟交互作用的結果。但在快速城鎮化、現代化和某些不當措施的沖擊下,中國傳統村落正在面臨生存的挑戰。傳統村落的消失不僅意味著村落建筑的消亡,更嚴重的是意味著傳統村落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的消亡。因此本套叢書試圖對中國傳統村落進行一次科學的梳理、搶救性記錄和提出保護建議,通過深度挖掘傳統村落的價值,重新喚起社會關注,重振鄉居生活方式。
西南傳統村落 內容簡介
本書涵蓋西南文化區內的地理環境、人口變遷、物質景觀、非物質文化景觀、重點保護村落概述等內容, 多角度分類解讀區域內的傳統村落文化, 書末附本文化區內所有的傳統村落名錄、地理信息及價值評估表等。該書是學院派專家與“古村之友”志愿者強強聯合打造的通俗易懂又不失學術價值的經典讀物, 試圖對中國傳統村落進行一次科學的梳理、搶救性記錄和保護性活化, 通過深度挖掘傳統村落的價值, 喚起社會關注, 重振鄉居生活方式。
西南傳統村落 目錄
**章
**章 概述 001
**節 地理學中的西南 / 002
一、中國古代的西南區域概念 / 003
二、中國近代的西南區域概念 / 004
三、中國現代的西南區域概念 / 005
四、本書所指的西南區域概念 / 006
第二節 西南區域的自然與民族地理學透視 / 007
一、地形復雜多變 / 007
二、多民族分布與融合 / 008
第三節 西南傳統村落總格局 / 013
一、數量巨大 / 014
二、分布不平衡 / 015
三、與少數民族人口分布近乎重合 / 019
四、與人文地理要素密切相關 / 020
五、具有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載體功能 / 020
第二章 西南傳統村落的成因與類型 023
**節 自然地理基礎 / 024
第二節 文化生態學解釋 / 026
第三節 西南傳統村落的主要類型 / 031
一、經濟型 / 032
二、宗族型 / 034
三、軍事型 / 037
第三章 西南傳統村落的物質文化景觀 041
**節 選址與格局 / 042
一、傳統村落選址 / 042
二、傳統村落格局 / 048
第二節 傳統村落民居 / 049
一、貴州傳統民居 / 050
二、云南傳統民居 / 057
三、廣西傳統民居 / 067
第三節 公共空間 / 070
一、風雨橋 / 071
二、鼓樓 / 073
三、哈尼族祭祀場所 / 075
四、屯堡公共空間 / 077
五、四方街 / 078
第四章 西南傳統村落的非物質文化景觀 081
**節 原始崇拜及信仰 / 082
一、苗族原始崇拜 / 082
二、彝族原始崇拜 / 083
三、傣族原始信仰 / 083
四、白族自然崇拜 / 084
五、納西族東巴教 / 085
第二節 民間藝術 / 085
一、侗族大歌 / 085
二、繪畫雕刻藝術 / 087
三、苗族銀飾 / 088
四、布依戲 / 089
五、壯族三聲部民歌 / 090
第三節 傳統技藝 / 092
一、哈尼族木刻分水 / 092
二、苗族蠟染 / 094
第五章 西南典型傳統村落 097
**節 貴州典型傳統村落 / 098
一、黔東南典型傳統村落 / 098
二、黔西北典型傳統村落 / 112
三、黔中典型傳統村落 / 116
四、黔西典型傳統村落 / 121
第二節 云南典型傳統村落 / 125
一、滇東南典型傳統村落 / 125
二、滇西北典型傳統村落 / 128
三、滇西南典型傳統村落 / 131
四、滇中典型傳統村落 / 137
第三節 廣西典型傳統村落 / 139
一、桂北典型傳統村落 / 139
二、桂南典型傳統村落 / 147
三、桂西典型傳統村落 / 151
四、桂東典型傳統村落 / 153
第六章 西南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活化 157
**節 貴州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活化 / 158
一、保護現狀 / 158
二、活化模式初探 / 160
第二節 云南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活化 / 170
一、保護現狀 / 170
二、活化模式初探 / 172
第三節 廣西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活化 / 176
一、保護現狀 / 176
二、活化模式初探 / 177
參考文獻 / 182
附錄:西南傳統村落名單 / 186
后記 / 244
西南傳統村落 節選
說起西南,多數人首先會從方位來理解其含義。歷史上,西南作為一個地理單元的區域性稱謂,始見于《山海經·海內經》,其中言及“西南”有兩條——“西南有巴國”“西南黑水之間”,可見早期人們認識西南時已明顯具有區域的概念。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西南首先有了表層的區域地理意義,代表位置和方向,是歷史時期以漢文化為中心的方位界定;隨著文明的進步和人們認識世界的不斷深入,在此基礎上又賦予西南民族的、文化的深層意義。村落作為文化的一種物質存在形式,其分布、形態、結構和功能也是文化影響的必然結果。理解這些是建立起探討西南傳統村落何去何從的基礎。西南區域地理概念及范圍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演變歷程,下文首先從區域地理學角度出發,介紹西南區域地理概念及范圍的歷史演變過程。 先秦時期,西南主要包括巴和蜀。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里以“西南夷”命名巴蜀之外的西南少數民族,首次將西南夷地區納入西南的范圍,至此標志著西南區域地理概念 的正式形成。唐宋時期,狹義的西南是指唐宋王朝疆域內的西南地區,即唐代的劍南道、山南西道、黔中道,宋代的川峽四路;廣義的西南還包括疆域外的南詔(大理)以及周邊一些民族和王國。 元朝消除了西南地區長期割據對峙局面,實行行省制度。在元人眼里,西南區域范圍主要包括元代四川行省、云南行省的全部以及湖廣行省的部分非漢民族地區。到了明清時期,隨著視野的進一步拓展,人們對西南地區的認識和論述愈加豐富,對西南范圍的界定也趨于多樣。歸納起來,明清人關于疆域內西南地區(狹義的西南)的范圍的認識主要有三種觀點:其一,西南地區包括四川、云南、貴州以及廣西等行。黄涠,西南地區包括四川、云南、貴州、廣西以及湖廣的民族地區;其三,西南地區還包括西藏。也就是說,上述三種觀點分別在前代“西南”的基礎上增加了廣西、湖廣、西藏等地區,使得疆域內西南的區域范圍有了較大擴張。其中,第二種觀點為官方所采納,并通過朝廷的分區制度和正史典籍予以確認,由此衍生出近現代“西南諸省”的各種說法。
西南傳統村落 作者簡介
本叢書由北京大學吳必虎教授、清華大學羅德胤副教授、復旦大學張曉虹教授、“古村之友”全國古村落志愿者網絡發起人湯敏擔任主編。 吳必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國際旅游學會秘書長,中國區域旅游開發研究會會長。中國地理學會旅游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旅游學會副會長,商務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顧問,國土資源部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著有《中國景觀史》《區域旅游規劃原理》等學術專著,并發表多篇地理學權威論文。 羅德胤,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傳統聚落與鄉土建筑的研究工作,2012 年起擔任住建部傳統村落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持全國范圍內的村落保護發展項目數十個,其中包括:紅河哈尼梯田世界遺產申報地環境整治,元陽縣哈尼族傳統民居保護修繕和環境治理導則,河南新縣西河村保護發展規劃與落地實施等項目。 張曉虹,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2002—2003 年度哈佛燕京學者。主要從事歷史城市地理和歷史文化地理研究。著有《文化區域的分異與整合——陜西歷史文化地理研究》《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萬民所依:建筑與意象》等。 湯敏,“古村之友”全國古村落志愿者網絡發起人,北京大學碩士!肮糯逯选睘槿珖畟。▍^市)、近千個縣市共計數萬的傳統村落保護與活化志愿者社群搭建平臺,共同推動傳統村落的全面保護與活化。湯敏獲得“哈佛大學社會創新領袖”稱號、2014—2015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提名,并帶領“古村之友”獲得深圳市創意設計七彩獎設計之都特別貢獻獎、中國慈展會項目大賽金獎、中國城市化影響力機構等榮譽。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