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馬克思的幽靈 債務國家、哀悼活動和新國際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34199
- 條形碼:9787300234199 ; 978-7-300-2341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的幽靈 債務國家、哀悼活動和新國際 內容簡介
面對蘇聯解體后靠前形勢劇變,西方現代主義大師德里達用解構主義的分析法剖析社會現狀,提出“馬克思主義向何處去”等尖銳問題。作者通過對當代世界資本主義新秩序即“新靠前”的分析,結合對《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資本論》等馬克思的文本的閱讀,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對“新靠前”神話的解構功能和當代意義。德里達從求助于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和方法論出發,寄望于馬克思主義獲得新生,以挽救趨于破敗的世界。
馬克思的幽靈 債務國家、哀悼活動和新國際 目錄
**章 馬克思的指令
第二章 驅魔——馬克思主義
第三章 耗損殆盡(一個不會老的世界的畫面)
第四章 以革命的名義——雙重街壘(不純粹的“不純粹的一不純粹的諸幽靈史”)
第五章 隱形者的顯形(現象學的“花招”)
馬克思的幽靈 債務國家、哀悼活動和新國際 節選
《馬克思的幽靈:債務國家、哀悼活動和新國際/馬克思主義研究譯叢·典藏版》: 那即將突然出現的僅僅是一個例子嗎?是的,但是是一個物品即那桌子的例子,它似乎是自行突然出現的,且立即就用四條腿站立著。它是一種顯形的例子。 因此,在做了如此多的說明之后,我們不妨冒險做一次坦率的讀解。我們不妨試著看看有什么事發生。但這不是不可能立刻做到的嗎?馬克思在**段文字中就警告了我們。關鍵是要立刻一下子越過首次的瀏覽,進而一下子看到這種瀏覽所忽視的地方,使人睜大眼看到別人在那里視而不見的東西。我們必須一眼就看到難以看見的東西。而且這就是不可見性本身。因為**眼錯過的東西就是不可見的。**眼的缺陷或錯誤就是觀看而不是注意不可見的東西。如果人們不想讓自己錯過這種不可見性,那么,立即被感知到的商品即桌子就仍然非其所是,而只是一個被認為微不足道的和過于顯眼的簡單物品。這個微不足道的物品似乎能領會自身:在它的現象的現象性中的物品本身,一張極其平凡的木制桌子。為了讓我們準備看一下這種不可見性,看一下視而不見的東西,并因此思考一下沒有軀體的這種不可見的可見性的軀體——那幽靈已經在成形——馬克思聲稱,那所論的物品,亦即商品,并不這么簡單(這個提醒會令所有低智商的人沒完沒了地竊笑不已——這些人當然從不相信任何東西——因為他們只相信他們所看見的東西,所看見的一切東西,或者說只要是看見的東西)。商品甚至是十分復雜的;它模糊難辨,錯綜復雜,令人無所適從,莫衷一是,難以決斷。這種作為商品的物品,它是如此地令人為難,以至于人們不得不以一種“玄學的”精細和“神學的”煩瑣研究它。這恰恰是為了分析玄學和神學的東西,它們構成了有血有肉的物品本身或立即可見的商品的現象學洞識:就好像是“一眼”就看到了。這種現象學的洞識對于使用價值也許是有效的。它甚至可能意味著只對使用價值有效,仿佛這些概念的互為關聯就是為了適應這種功能:作為使用價值話語的現象學,是為了不去思考市場,或者說是為了使人們漠視交換價值。也許是。并且正是因為這一緣故,感覺的現象學洞識或現象學(這在馬克思那里同樣起作用,尤其當他認為他能談論一種純粹而簡單的使用價值的時候)可以要求去促進啟蒙運動,因為使用價值對此沒有任何“神秘之處”。如果人們保留使用價值,那么物品的諸屬性(這將是屬性的一個問題)實際上就會總是極具人情味的,并會恰恰因為這一點而令人放心。它們就會總是關聯著當屬于人、屬于人的屬性的東西:或者與人的需要相適應,而這恰恰是它們的使用價值。再不就是人類活動的產品,而人類活動的目的似乎就是想讓它們滿足他們的需要。 例如——而且這里正是那桌子登上舞臺的地方——木頭即使被做成桌子也還是木頭:因此它是“一種普通的可以感覺的東西”。但當它變成商品時,當市場的帷幕拉開,桌子開始扮演角色同時還是主角時,當作為商品的桌子,馬克思說,登上舞臺,開始四處走動展示其市場價值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真是戲劇性的變化:普通的可以感覺的東西改變了面貌,成了某個人,擔當著某個角色。這個木質的和堅固的密度變成了一個超自然的東西,一種感性的非感性之物,一種感性的但又是非感性的東西,一種可感覺的超感覺之物。現在那個幽靈般的圖表的出現不可避免了。商品是一種沒有現象的“物品”,一種在遷徙中超越了感官的東西(它是不可見的、不可觸知的、不可聽見的,而且是無味的);但是這種超越并不完全是精神的,它仍保留著我們將其作為區分幽靈與精神的東西加以認識的那個無有軀體的身軀。那超越感官的東西在可感覺的軀體的側影中經過我們面前,不過那可感覺的軀體缺少軀體,或者說是我們所不可接近的。馬克思并沒有論及感性的且非感性的或者說感性的而又非感性的;他只說過感性的非感性和可感覺的超感覺。超越、超某某的運動、超越的步伐,正是在那個超越過程中變成了可感覺的。它反映著非感覺的感覺之物。人們在無法觸摸的地方觸摸,在無法感覺的地方感覺,甚至在不會發生痛苦的地方感受痛苦,至少是在人們感到痛苦的地方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我們可別忘記,這也是談論幽靈的軀干時所說的,亦即對任何感覺現象學而言,現象是用一個X表示出來的)。因此商品總是徘徊于物品中,它的幽靈在使用價值中發揮著作用。這種游蕩就像一個匿名的側影或者說一個可以成為主要的或頭號角色的編外角色那樣移動。它變換著位置,人們再也無法知道它確切的方位,無法知道它究竟會轉向哪里,它通過移動潛入舞臺:在那里有一個臺階,而它的吸引力只屬于這個變異物。馬克思必定要求助于戲劇語言,他必須描述商品作為一個舞臺入口的顯形。他還必須描述作為一張成為商品的桌子,在唯靈論者的降神會期間,這演員或舞蹈家造型時那樣轉動。沒有確定性別的半神半人的形象(Tisch,桌子,是一個陽性名詞),亦即桌子,有腳,有面,有充滿活力的軀體,它就像一種機構那樣樹立起它的整個自我,它站起來向其他的東西,首先是向其他的商品亦即它在幽靈性方面的同類演講,它面對著它們或是背對著它們。因為幽靈是社會的,一旦它初次顯形,甚至就會參加競爭或者說投入一場戰爭。否則,社會、沖突、欲望、愛、和平就全部站不住腳了。 ……
馬克思的幽靈 債務國家、哀悼活動和新國際 作者簡介
雅克·德里達(Jacques Derrida),當代思想巨擘、解構主義哲學家。青年時代的德里達求學于有“思想家的搖籃”之稱的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后來成為西方解構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20世紀中后期掀起巨大波瀾,不僅使他成為歐美知識界非常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也成為后現代思潮非常重要的理論源泉。其核心概念“解構”所向披靡,廣泛滲透到藝術、語言學、人類學、政治學甚至建筑等領域。其著作超過40本,目前不少已經譯成中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