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怎樣有邏輯地說服別人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8459972
- 條形碼:9787548459972 ; 978-7-5484-5997-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怎樣有邏輯地說服別人 本書特色
★ 亞太國際談判學院嶺南分院院長及執(zhí)行院長強強聯(lián)合 本書作者是亞太國際談判學院嶺南分院院長羅勝輝和執(zhí)行院長泰歌。 羅勝輝老師多年來專門從事職場規(guī)劃和國際商務(wù)談判工作,成果斐然。泰歌帶領(lǐng)團隊多年來專門從事國際商務(wù)談判咨詢和教育營銷及策劃培訓工作,在溝通技巧、團隊建設(shè)和職業(yè)教育營銷培訓上擁有豐富的經(jīng)驗,成果斐然,深受眾多院校及企業(yè)熱捧。兩人根據(jù)自己多年的經(jīng)驗合著本書,強強聯(lián)合,使本書更具權(quán)威性。 ★ 《奇葩說》選手、蔡康永、馬東、何炅等金句王、段子手開口就能說服人的思維利器 泰歌 羅勝輝老師教你克服表達缺點 言語瞬間及心 博弈不亂陣腳 抽絲剝繭信息 巧用敘述套路 掌握話語主動權(quán) 有效解決溝通分歧和僵局 說服無往不利 讓你的每一句話都言之有物 條理清晰 有理有據(jù) 深刻入骨 點石成金 打動人心 ★ 輕松解決溝通7大難題,說服力瞬間提高1倍 說話有深度的人,都有強大的邏輯說服力! 當語言被邏輯賦能,就沒有你說服不了的人! 10大溝通錦囊 58種說服技巧 72個經(jīng)典案例 5秒鐘讓人對你有好感 30秒鐘讓人對你敞開心扉 1分鐘打動人心,3分鐘讓人信服你 ★ 不講理論、不講空話、只講技巧,逐步示范如何說服他人 讓你不需要運用威逼、利誘和操縱等手段,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影響和改變他人,使人按照你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動!
怎樣有邏輯地說服別人 內(nèi)容簡介
《怎樣有邏輯地說服別人》是一本解決溝通難題,提升邏輯表達能力的書!本書從實用性出發(fā),通過新鮮、有趣的案例,講述了常見的邏輯表達問題,例如說話抓不住重點、分不清主次、含混不清、自相矛盾、答非所問等,針對這些問題,分別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法,讓你輕松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在任何場合,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輕松說服任何人。
怎樣有邏輯地說服別人 目錄
01 用心傾聽,先建立自己的邏輯
傾聽往往是我們建立說服邏輯的**步,傾聽的過程,就是開動腦筋、建立自己邏輯的過程,它是我們了解對方、厘清事實的前提和基礎(chǔ)。當我們把傾聽作為一門藝術(shù)去研究時,我們已經(jīng)進入成功說服的門徑。
002 知己知彼,在傾聽中了解對方
006 抓住主線,摸清事情原委
009 察言觀色,猜測對方心理
013 意在言外,聽出對方的弦外之音
017 積極回應,讓對方產(chǎn)生好感
021 多動腦子,做好多種準備
02 樹立信心,說服別人需要氣場
說服本身就是一種信心的傳遞,成功地說服需要說服者對自己說的話抱有絕對的信心。只有一致性說服的影響力,才是*大的影響力,才能發(fā)揮*大的說服力量。
026 先說服自己,再說服別人
030 堅定信念,增加語言的力量
034 樹立權(quán)威,讓話語更值得信服
038 熱情洋溢,用情緒感染對方
042 氣定神閑,遇到反駁不慌張
03 注重開頭,開口便不會被對方拒絕
萬事開頭難,要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就要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精彩的開始會拉近與聽眾的距離,產(chǎn)生情感共鳴。如果我們一開口就能讓對方被我們吸引住,就相當于開了一個好頭,說服過程就會變得順利、容易許多。
048 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052 言簡意賅,避免啰唆
056 邏輯清晰,讓對方快速領(lǐng)悟意圖
060 語速適中,不給對方壓力
064 態(tài)度真誠,使人產(chǎn)生交談意愿
069 傳達正能量,把對話引向積極的方向
04步步為營,把對方帶入你的邏輯
想要讓自己的話更具說服力和影響力,就要一步一步地計劃好,做到環(huán)環(huán)緊扣、步步為營,如果能有次序、由淺入深地進行誘導,使對方一環(huán)又一環(huán)地進入自己的說服邏輯,*后難以反駁,說服就會事半功倍。
074 多用贊美,引導對方進入話題
078 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講話
083 分析需求,把話說進對方心里
088 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對方難以反駁
092 抓準時機,進攻時一語中的
096 適時退讓,*重要的是達成下一步
05 掌握技巧,用邏輯占據(jù)話語高地
說服是一場博弈,不僅是單一情感上的互通與感染,更是邏輯上的解釋與引導。在說服過程中,邏輯上的嚴格謹慎與理由的充分完備,是引導對方思維使之與自己同向,獲取對方認可的不二法門。
102 抓住本質(zhì),復雜問題簡單化
106 條分縷析,方方面面都說透
110 不說廢話,句句都有針對性
114 抓大放小,綜合考慮事情的利弊
117 善用比較,讓對方一眼看出優(yōu)勢
121 蓄勢待發(fā),化被動為主動
125 適時激將,讓對方快速做出決定
06 抓住細節(jié),邏輯說服事半功倍
成也細節(jié),敗也細節(jié),細節(jié)是轉(zhuǎn)動鏈條上的扣環(huán),是千里鋼軌上的鉚釘,是太空飛船上的螺絲……是關(guān)系說服成敗的雙刃劍。抓住說服細節(jié),能讓你說話辦事虛實得法、軟硬有度、深淺得當,事半功倍。
130 態(tài)度友善,讓對方如沐春風
134 創(chuàng)設(shè)氛圍,使雙方快速達成共識
138 表情達意,肢體語言不能少
141 表示尊重,把對方放在中心地位
145 細心觀察,語調(diào)因人而異
149 審時度勢,不斷調(diào)整說服策略
07 以理服人,有理有據(jù)才能打動人
正所謂“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以理服人更動人。在說服的過程中,像講故事一樣講道理,或者巧妙地加入數(shù)字,或者將大道理融于日常小事中,或者借助名人效應,借力使力,讓說理更有高度,讓思想更有深度等方式來代替說教,說服更能深入人心。
154 講講故事,道理一點就透
158 利用數(shù)據(jù),數(shù)字*能說明問題
161 說說身邊的小事,讓對方堅信不疑
165 列舉名人事例,說理更有高度
169 引用名言,把道理講得耐人尋味
08 以情動人,巧妙打出感情牌
正所謂“文飾不如情飾”,“情”的力量,可謂不可估量,無所不在,只是人們常常容易忽略它的重要性。所以,善于利用“情”來表達自己,說服別人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174 尋找共鳴點,觸動對方心弦
177 一諾千金,用誠信打動對方
180 共贏互利,把沖突變成合作
184 以己度人,理解對方的苦衷
189 幽默一下,開懷大笑中解開心結(jié)
193 用情不濫情,守住談判底線
09 巧用暗示,讓說服充滿藝術(shù)感
說服是一場心理戰(zhàn),誰能夠掌握更多的取勝法門,誰便能擁有更大的取勝可能。在說服的過程中,適時暗示,讓對方領(lǐng)悟“話外音”,是很有必要的。
這會讓別人覺得你很有“情商”,跟你溝通很容易,也愿意和你溝通,從而輕松說服別人。
198 旁敲側(cè)擊,側(cè)面說理更有效
203 委婉表達,不說讓人不悅的話
207 話不挑明,巧妙利用
怎樣有邏輯地說服別人 節(jié)選
01 用心傾聽,先建立自己的邏輯 傾聽往往是我們建立說服邏輯的**步,傾聽的過程,就是開動腦筋、建立自己邏輯的過程,它是我們了解對方、厘清事實的前提和基礎(chǔ)。當我們把傾聽作為一門藝術(shù)去研究時,我們已經(jīng)進入成功說服的門徑。 知己知彼,在傾聽中了解對方 傾聽是一種素養(yǎng),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獲取對方的信息,既是尊重對方的表現(xiàn),也是知己知彼、建立自己說服邏輯的**步。 《孫子兵法·謀攻》中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意思是說,在戰(zhàn)事之中,既了解自己又了解敵人,戰(zhàn)斗一百次都不會失敗;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就可能有勝利也有失敗;如果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每場戰(zhàn)斗都必然會失敗。 在“說服別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中,這個道理同樣適用。要想成功俘獲我們的說服對象,就必須對自己和他人有清晰的了解。而想要做到知己知彼,就要學會耐心傾聽,這是了解對方*直接且有效的方法。 善于傾聽會幫助我們捕捉到對方的很多重要信息,如對方的性格、身份、地位、興趣愛好等。這些直接來自溝通對象的信息,一般都是非常可靠、有效的,能讓我們在后期說服對方時更有針對性,效率也更高。 美國有一位著名主持人曾經(jīng)這樣采訪過一個小男孩:“小朋友,你長大以后想當什么呢?”小男孩想了想,天真地回答道:“嗯……我想要當一名飛行員!”主持人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駕駛的飛機飛到海洋上空的時候,突然引擎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呢?”小男孩又想了想,回答道:“我會通知飛機上的乘客先系好安全帶,然后我穿上降落傘跳出去。”在場的觀眾聽了小男孩的話,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可這位主持人并沒有跟著一起笑。 他繼續(xù)注視著男孩,觀察他的反應。他想看看這個小男孩到底是不是個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男孩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時候主持人好像意識到了什么,于是問道:“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呢?”這個小男孩的回答讓所有的人沉默了,他說道:“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的!原來小男孩的真誠和悲憫之心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故事中的主持人并沒有盲從觀眾,跟著他們一起譏笑男孩的“自作聰明”,而是通過觀察,耐心傾聽、深入詢問,了解了男孩跳傘的真正意圖。 當男孩說出“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的”這句話的時候,其他人才意識到自己誤會小男孩了。他跳傘并不是為了自保,而是要去拿燃料,然后回來重新啟動飛機。雖然這樣做有些不切實際,可是,男孩并沒有撇下乘客不管、放棄他們的意思。男孩的心是善良的,這樣的孩子是可愛的、美麗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要了解對方,就要懂得用心傾聽、虛心聆聽。 同時,傾聽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首先要等對方把話講完,不能聽到一半就斷章取義,也不能一味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對方的話,而應站在對方的角度認真思考、耐心傾聽、仔細分析,挖掘其中的深意,這樣才能確保所獲取信息的準確性。 高質(zhì)量的傾聽不僅要求聽者根據(jù)所聽內(nèi)容做出*貼切的反應,更重要的是要透過聽的內(nèi)容了解對方的觀點和感受,做到知己知彼。在聽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用耳傾聽,用眼觀察,用嘴提問,用腦思考,用心感受。所以,不要小看聽的過程,它可是調(diào)動了全部感官來完成信息的接收、加工和反饋。這也是為什么傾聽在說服邏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原因。 在傾聽中了解對方是一種智慧。懂得傾聽的人,是善于分析和理解他人的人。傾聽的過程也是運用邏輯思維的過程,需要注意力長時間的集中去傾聽和思考,從中剝離出有價值的信息為己所用。真正做到善于傾聽,需要我們進行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傾聽以便了解對方呢? 1.復述語句,體察對方感受 俗話說“話是開心鎖”,當對方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如果我們復述對方的語句,不僅能證明我們在認真傾聽,還可以借此表達我們的感同身受,然后可以順著對方的話,慢慢打開他的心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對方。 2.注意反饋,引導對方發(fā)言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對方,就要學會引導對方多談自己的事情。當談到關(guān)鍵信息時,我們要及時給予反饋,增強對方談話的興趣。當對方出現(xiàn)憤怒、喜悅、憂傷等情緒時,也要及時給予理解和安慰,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關(guān)注和關(guān)心。 3.理性分析,不要主觀臆斷 在傾聽他人說話時,不能受主觀情緒的操控,想當然地認為對方就是自己所想象的那個樣子,好像哈哈鏡一樣,將收到的信息變形后呈現(xiàn)在鏡面上,造成判斷上的失誤。而應懂得冷靜、理性地分析對方說出的話,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去思考,以免曲解對方的意圖,導致無法真正了解對方。 蘇格拉底說過:“自然賦予人類一張嘴、兩只耳朵,也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可見,學會傾聽,從傾聽中了解對方,在溝通中是多么重要。傾聽是一種素養(yǎng),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獲取對方的信息,既是尊重對方的表現(xiàn),也是知己知彼、建立自己說服邏輯的**步。 抓住主線,摸清事情原委 說服的過程,也是較量心性的過程。擁有強大的說服力的人,也是擁有強大的心理能量和影響力的人。這樣的人總能占據(jù)說服的高地,搶占先機,建立自己的邏輯,在心性較量中取得勝利。 無論是在日常交際中,還是在職場交往或商務(wù)談判中,我們都免不了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當事情發(fā)生后,我們首先得知的是結(jié)果,至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往往一時摸不著頭腦。這時,我們就要有目的地對當事人展開詢問,引導其發(fā)言,以便獲取我們想得到的信息,摸清事情的原委。 想要摸清事情的原委,就要提前策劃,明確思路,積極主動地詢問,掌握傾聽藝術(shù)中“問”的技巧。通過有目的、有技巧地提問,幫助我們抓住主線,引導談話方向,*終獲取真正需要的信息。 意大利人英里爾那·法拉奇是一位知名的女記者。有一次,為了獲取美國外交談判的*新消息,她專程來到美國,希望從美國國務(wù)卿基辛格那里得到這次新聞事件的*新消息。不過,基辛格是國際談判界的老手,想要從他那里得到消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女記者法拉奇為了能從基辛格那里套出點兒新聞來,可真是沒少下功夫。她一開口就拋出了一個新奇有趣的問題:“博士,您的名氣變得簡直比總統(tǒng)還大,您的訣竅是什么呀?”狡猾的基辛格對此并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反問道:“你認為呢?”他早就準備守口如瓶了,當然不會輕易讓對方套出話來。 法拉奇見基辛格把問題又拋了回來,并沒有氣餒,而是順著話題繼續(xù)說道:“我可不清楚。我正想通過這次采訪找到其中的奧秘呢!我的意思是說,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您走了幾步絕招?”沒想到法拉奇機智地又將問題拋給了基辛格。法拉奇一會兒將基辛格說得比總統(tǒng)還有名氣,一會兒又拿高明的棋手比喻他,這讓他實在有些招架不住了,飄飄然竟然不知不覺地談出了不少美國談判的秘密新聞。 這次采訪見諸報端之后,就連基辛格都大為吃驚,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他竟然會透露這么多中美談判的內(nèi)幕出來。 法拉奇無疑是一位優(yōu)秀的女記者,她利用高明的提問技巧,成功地打開了基辛格的“話匣子”,摸清了中美外交談判的新聞,完成了這次重要的采訪。 從案例中我們看到,法拉奇緊緊抓住外交談判這一主線,設(shè)置自己的問題,談話思路清晰、目的明確,當基辛格提出疑問,想要引開話題的時候,法拉奇并沒有受到對方邏輯的干擾,而是通過簡單的回答,將話題重新拉了回來,成功將對方引到自己設(shè)置的邏輯之中。基辛格在對方嚴密的問題攻勢下,終于露出破綻,掉入法拉奇設(shè)置的邏輯之中,將中美外交談判的重要信息不知不覺地透露出來。 其實,在我們說服他人之前,也應該像新聞工作者那樣掌握一定的提問技巧,以便深入了解對方,摸清事情原委,找到問題的根源,為對癥下藥地展開說服做好鋪墊。 1.以尊重對方為前提 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我們在傾聽和詢問的過程中要以尊重對方為前提。不過,尊重也不是沒原則地一味逢迎,而要有禮有節(jié),不卑不亢,這樣才能贏得信任,奠定說服的基礎(chǔ)。 2.提前做好問題策劃 想要了解事情的原委,我們應該提前做好相關(guān)問題的策劃,明確思路,這樣我們在提問的時候才能更好地抓住主線,摸清問題的真相。如果出現(xiàn)被對方的邏輯牽著走的情況,多是因為缺乏規(guī)劃。說了很多,聽了不少,卻在無關(guān)的問題上糾纏,抓不住重點,導致偏移了談話方向,使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3.掌握必要的提問技巧 提問的技巧有很多。比如,將問題具體化,讓對方便于回答;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切中要害和興奮點,成功吸引對方回答;要抓住提問時機,因人因時制宜;提問要盡量避免對方的拒絕等。一個善于交際的人,必定是一個善于提問的人。因為很多信息都是在問題中尋找到的,優(yōu)秀的談判者借助提問來引申或轉(zhuǎn)換話題,進而掌握談判的主動權(quán)。 總之,在說服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積極接收信息,巧妙設(shè)置問題,引導對方沿著我們的思路展開話題。就算對方有意或無意地打斷了我們的思路,也要迅速調(diào)整過來,不能讓對方牽著走。其實,說服的過程,也是較量心性的過程。擁有強大的說服力的人,也是擁有強大的心理能量和影響力的人。這樣的人總能占據(jù)說服的高地,搶占先機,建立自己的邏輯,在心性較量中取得勝利。 察言觀色,猜測對方心理 察言觀色是猜測對方心理、建立自己說服邏輯的必修課。 察言觀色,是指通過對方的言行來揣摩對方的心意,屬于行為心理學的范疇。在傾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察言觀色的方法,留心觀察對方的言語和神態(tài)變化,以此來猜測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畢竟,語言是可以修飾的,而細微處的動作、行為、表情卻很難掩飾。通過觀察這些微表情和微動作,便能有效地識破人心,猜測對方的心理。 有學者發(fā)現(xiàn),在我們與人溝通時,大約有7%的效果產(chǎn)生自說話的內(nèi)容,38%產(chǎn)生自說話時的聲音,如音量、音調(diào)、韻腳等,而約有55%產(chǎn)生自肢體語言,包括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等。可見肢體語言在溝通中的作用有多么重要。所以,在與對方溝通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他說了什么,更要注意他是怎么說的,只有這樣才能更清晰地解讀對方心理。 大文豪蘇軾就很善于察言觀色。有一天,蘇軾和一個叫謝景溫的人相約一起到郊外游玩。兩人走到一棵大樹下時,正好一只雛鳥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蘇軾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只受傷的小百靈鳥,蘇軾本想將它撿起來,放回到樹上去,可謝景溫卻搶先一步,一腳將小鳥踢到了一邊,完全是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 蘇軾見狀,心涼了半截,心想謝景溫這個人怎么如此輕賤生命,不管他是有心還是無意,這個人缺乏同情心是真的,做起事來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必定是個損人利己的人。平常看他高談闊論,像個風度翩翩的君子,如今看來只不過虛有其表罷了,和這樣的人一定不能深交下去。之后,蘇軾便漸漸疏遠了謝景溫。 沒想到,蘇軾的想法果真應驗了。在王安石當上宰相、推行變法之際,謝景溫為了討好王安石,竟然誣陷反對變法的蘇軾販賣私鹽。幸好蘇軾沒有和其深交,謝景溫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jù)指證蘇軾,蘇軾才幸免于難。 蘇軾通過觀察謝景溫的言行舉止,便猜測出這個人的性格比較陰暗,于是提高了警惕。謝景溫也因為這個不經(jīng)意的行為暴露了自己的本性。這便是“見微知著”的道理,不好的本性總會暴露出來,是掩飾不住的,越早一點兒知道這些,越能早一些避免被傷害和被欺騙。所以,通過察言觀色,猜測對方心理,我們就能準確地把握與人交往的方向和深度。 在古代,通過觀察對方的表情動作來猜測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的例子有很多。善于察言觀色的人,有時無須通過語言就能偵破很多真相。 戰(zhàn)國時期,齊國準備攻打宋國,宋國派遣臧孫子去南面的鄰國楚國請求救援。臧孫子剛表明來意,楚王就欣然同意,答應支援。可臧孫子并沒有因為楚王答應支援感到高興,反而憂慮起來。他的車夫感到好奇,問道:“我們來求救而獲得成功,可現(xiàn)在先生卻面帶愁容,一副憂心的神情,這是為什么呢?”臧孫子說道:“宋國弱小,而齊國強大。楚王答應救援弱小的宋國,便會得罪強大的齊國,這本是一件使人憂慮的事情,可是楚王卻是一副很高興的樣子。他必定是想用這種緩兵之計來堅定我們抵抗的信心。而我們堅定抗戰(zhàn),齊國就會疲憊虛弱,這對楚國來說就是有利的。” 臧孫子就這樣回到了宋國。果不其然,齊國人一連攻占了宋國五座城池,而楚國的援兵還沒有來到。 臧孫子通過觀察楚王的表現(xiàn),看出了楚王的言行不一,猜測出楚王這樣做只不過是在敷衍自己罷了。其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讓齊國和宋國兩敗俱傷,而自己不出一兵一卒便能坐收漁翁之利。臧孫子窺探出了對方的真正意圖,猜測出了對方的隱藏意圖,是一個非常善于察言觀色的人。 在我們?nèi)粘I钪凶⒁獠煅杂^色,猜測對方心理是一種常見的識人之法。特別是在職場之中,學會察言觀色是尤為重要的能力。不論是和同事相處,還是向上級要求升職加薪,或者與客戶談判交易,都需要用敏銳的觀察力來猜測對方的心理,及時調(diào)整說服的策略,以便更順利地達成協(xié)議,完成任務(wù)。那么,我們?nèi)绾尾拍芨玫刈龅讲煅杂^色,猜測出對方心理呢? 1.觀察微表情和微動作 想要分析一個人的情緒特征,可以通過觀察其嘴角、嘴形、眉毛、眼角、眼睛以及額頭等部位來綜合判斷。因為,很多情緒都隱藏在這些臉部區(qū)域之中。例如,一個人在悲傷和恐懼的時候,眉毛及額頭就會緊鎖;當一個人厭惡或喜悅的時候,嘴巴就會出現(xiàn)撇嘴或上揚的動作。通過這些我們便能很好地辨識其情緒了。 2.觀察對方的穿著打扮 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往往透露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穿著的T恤,手提包的款式,佩戴的手表、帽子以及各種首飾等,都會傳遞出這個人的品位、價值取向等信息。從發(fā)型、發(fā)質(zhì)、服裝款式等,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傳統(tǒng)型的還是時尚型的。從男性隨身攜帶的手機、筆,以及領(lǐng)帶的打法、色彩等可以識別男性的身份以及性格等特點。 總之,察言觀色是猜測對方心理、建立自己說服邏輯的必修課。但丁在《神曲》中說道:“一個人在智者面前可要小心呀!他不僅看清了你的外在行為,就是你的內(nèi)在思想他也能看清楚呢!”我們只要在生活中用心觀察,細心揣摩對方意圖,就能成為一名生活的智者。當我們看清一個人的心理后,我們便能更好地把握對其說服的方向,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
怎樣有邏輯地說服別人 作者簡介
泰歌(原名陳冬堂),廣州市泰歌文化教育有限公司董事長、亞太國際談判學院嶺南分院執(zhí)行院長、中國青年創(chuàng)業(yè)導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國際商務(wù)談判研修班導師、中國職業(yè)教育金牌銷講師、中國民辦教育行業(yè)十大杰出校長。泰歌帶領(lǐng)團隊多年來專門從事國際商務(wù)談判咨詢和教育營銷及策劃培訓工作,在溝通技巧、團隊建設(shè)和職業(yè)教育營銷培訓上擁有豐富的經(jīng)驗,成果斐然,深受眾多院校及企業(yè)熱捧。 羅勝輝,亞太國際談判學院嶺南分院院長、中國青年創(chuàng)業(yè)導師、應用心理學博士。羅老師多年來專門從事職場規(guī)劃和國際商務(wù)談判工作,成果斐然。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jīng)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