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耳鼻喉疾病中醫特色外治337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423266
- 條形碼:9787521423266 ; 978-7-5214-232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耳鼻喉疾病中醫特色外治337法 內容簡介
《耳鼻喉疾病中醫特色外治337法/當代中醫外治臨床叢書》從宏觀上對中醫耳鼻喉科外治法的發展歷程,常用外治法、作用機制及特點,臨床應用要點及發展前景進行了系統介紹;重點介紹臨床上27種常見耳鼻喉疾病的外治療法。每種疾病均按照概述、藥物外治法、非藥物外治法、綜合評按四部分進行編寫。 《耳鼻喉疾病中醫特色外治337法/當代中醫外治臨床叢書》每種外治法下再按處方、用法、適應證、注意事項、出處進行編寫,以方便讀者臨床查找使用。 《耳鼻喉疾病中醫特色外治337法/當代中醫外治臨床叢書》適用于各級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耳鼻喉專業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者參考應用。
耳鼻喉疾病中醫特色外治337法 目錄
**節 耳鼻喉疾病外治法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耳鼻喉疾病常用外治法
第三節 耳鼻喉疾病外治法的作用機制及特點
第四節 耳鼻喉疾病外治法臨床應用要點
第五節 耳鼻喉疾病外治法發展前景及應用方法
第二章 臨床應用
**節 耳鳴、耳聾
第二節 分泌性中耳炎
第三節 化膿性中耳炎
第四節 先天性耳前瘺管
第五節 耵聹栓塞
第六節 外耳道癤
第七節 彌漫性外耳道炎
第八節 耳郭化膿性軟骨膜炎
第九節 外耳濕疹
第十節 耳郭假性囊腫
第十一節 急性鼻炎
第十二節 慢性鼻炎
第十三節 萎縮性鼻炎
第十四節 過敏性鼻炎
第十五節 鼻竇炎
第十六節 鼻前庭炎
第十七節 鼻疔
第十八節 鼻出血
第十九節 鼻息肉
第二十節 扁桃體周膿腫
第二十一節 慢性咽炎
第二十二節 喉息肉
第二十三節 急性扁桃體炎
第二十四節 慢性扁桃體炎
第二十五節 咽異感癥
第二十六節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第二十七節 甲狀舌骨囊腫
耳鼻喉疾病中醫特色外治337法 節選
《耳鼻喉疾病中醫特色外治337法/當代中醫外治臨床叢書》: (一)中藥外治法整體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整體作用是指在某一特殊部位施以外治,通過藥物的吸收或局部刺激所引起的整體藥理效應或全身調節作用。因此,它又可分為藥物的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種。 1.直接作用 (1)傳統認識:直接作用是指藥物透過皮膚、孔竅、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進入血絡經脈,輸布全身,以發揮其藥理作用而言。如藥物施于耳腔、鼻腔或咽喉腔,通過血脈運行全身,可改變五臟六腑的病理狀態,從而治療相關五官疾病。如應用熏鼻法、滴鼻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實踐證明,這一療法對耳鼻喉科多種疾病有肯定療效。 (2)現代研究:隨著中醫現代化的發展,中藥外治機制的現代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僅從兩個方面概述如下。 藥物吸收機制的研究:這一研究的開展為中藥外治療法,尤其是內病外治的研究提供了客觀依據,對指導中藥外治途徑的選擇和新型外治制劑的研制有著重要意義。 皮膚吸收:中醫皮膚給藥的特色在于經穴外敷。藥物經皮膚吸收的途徑主要有四。a.通過動脈通道,角質層轉運(包括細胞內擴散,細胞間質擴散)和表皮深層轉運而被吸收,藥物可通過一種或多種途徑進入血液循環。b.水合作用:角質層的含水量為環境相對濕度的函數。中藥外貼,“形附麗而不離”“氣閉藏而不泄”,局部形成一種汗水難以蒸發擴散的密閉狀態,使角質層含水量由5%-15%,增至50%。角質層經水合作用后,可膨脹成多孔狀態,易于藥物穿透。實踐證明,藥物的透皮速率可因此而增加4-5倍。同時還能使皮溫從32℃增至37℃,加速血液循環。c.表面活性劑作用:如膏藥中所含的鉛皂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可促進被動擴散的吸收,增加表皮類脂膜對藥物的透過率。d.芳香性藥物的促進作用:在外治方藥中,冰片、麝香、沉香、檀香、石菖蒲、川椒、白芥子、生姜、肉桂之類芳香藥物,幾乎方方皆有。現代實驗研究表明,芳香性藥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質類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說明我們的先賢多取芳香類藥物為主進行外治,是有其深刻道理的。 灌腸吸收:西醫學對大腸的生理和腸道給藥的吸收、轉送過程已有較明確認識。正常人大腸吸收液體的能力為每日4-6L,在病理狀態下仍然很強,直腸給藥吸收有兩個途徑:**是通過直腸靜脈經門靜脈進入肝臟,然后進入大循環;第二是通過中直腸和下直腸靜脈進入下腔靜脈,繞過肝臟而直接進入大循環。藥物注入結腸時,其吸收途徑是由上直腸靜脈和結腸靜脈。其特點一是減少藥物在肝臟中發生化學變化,能較好地保持藥物效力的完整性。二是吸收快、奏效速。研究表明,大腸給藥的吸收速度較口服為快,其黏膜吸收在用藥之后立即開始。 鼻腔吸收:無論是取嚏法、噴鼻法,還是滴藥法、塞藥法、聞藥法等都是通過鼻黏膜的吸收途徑而起到治療作用的。國外研究表明,鼻黏膜有反射作用,當刺激有關部位時,可產生生理和治療效應。鼻黏膜表面積約150cm2,其上分布有豐富的血管,鼻黏膜上的纖毛可增加藥物吸收的有效面積。因此,鼻腔用藥對某些病有較好療效。 口腔吸收:口腔黏膜血管豐富,口腔給藥可使藥物在口中含化溶解經黏膜表面擴散,通過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因口腔黏膜對某些藥物吸收較快,有時僅次于靜脈注射及霧化吸入。 肺部吸收:肺部對藥物的吸收,主要是通過吸人氣霧劑實現的。當藥物霧化成粒徑為0.51μm的顆粒,經口腔噴人可直達肺泡囊,不但能迅速起局部作用,也可很快吸收而起全身作用,其吸收速度,甚至不低于靜脈滴注法。因肺泡是空氣一血液進行交換的場所,它的特殊解剖結構使肺成為一個巨大的吸收部位。人的肺泡總數為3億-4億個,總面積可達100m2,而肺泡細胞間質中有著致密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兩層膜間隔僅為0.5-1μm,肺泡內藥物就能很容易進入血液循環。此外,分布于肺泡的毛細血管總面積約達90m2,而通過肺的血液循環量又很大,這些都是促進肺部對藥物迅速吸收而發揮全身治療作用的重要因素。 ……
耳鼻喉疾病中醫特色外治337法 作者簡介
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曾于廣東省中醫院進修學習。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對過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竇炎、咽喉炎、中耳炎,聲帶息肉,聲帶小結,突發性耳聾,神經性耳鳴,耳源性眩暈等疾病,運用中醫藥物并穴位針灸綜合治療,效果佳。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