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私法比較研究導論(閱讀案例材料)/歐洲法與比較法前沿譯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07758
- 條形碼:9787521607758 ; 978-7-5216-077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私法比較研究導論(閱讀案例材料)/歐洲法與比較法前沿譯叢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非常杰出的著作,恰逢我國《民法典》即將頒行之際,本書中文版的引進,對我國民法學的研究與民事法律的實務操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私法比較研究導論(閱讀案例材料)/歐洲法與比較法前沿譯叢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比較法的名著。作者按照傳統民法的基本框架,分別討論了財產法(物權法)、 侵權法、合同法和不當得利。首先,本書章提供了羅馬法與英國法的基本歷史以及包括法國和德國在內的民法典立法史,有助于讀者從歷史的角度了解傳統民法的來龍去脈和演進流變。其次,本書雖主要針對民事實體法,但也提供了德國、法國以及英國在內的民事訴訟制度的相關討論,為讀者進行多方面的比較法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鑒與資料供給。很后,本書采取“以案說法”的方式,提供了法國、德國和英國等國家的大量知名案例的判決書原文,對我國的法學研究、法學教育和司法實務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私法比較研究導論(閱讀案例材料)/歐洲法與比較法前沿譯叢 目錄
入門閱讀
**章 歷史:英國法和羅馬法
一、英國法
二、羅馬法
第二章 法典編纂(Codification)
一、法國的法典編纂
二、德國的法典編纂
第三章 諸制度
一、德國與美國
二、法國
三、英國
四、歐盟
比較私法:財產、侵權、合同與不當得利
**部分 財產法
**章 占有
一、作為取得權利之方法的占有
二、針對非占有人的占有保護
第二章 所有權
一、 對自然資源的權利
二、干涉鄰人財產
三、權利范圍內的自愿型改變:地役權(easement)、約據(covenant)和役權(servitude)
第三章 緊急避險原則(The Doctrine of Necessity)
一、起源
二、一般規則
三、緊急避險與土地使用
四、緊急避險與意圖
第二部分 侵權法
**章 受保護之權利的范圍
一、引論:侵權法的結構
二、對尊嚴的傷害
第二章 何種行為應負責任
一、引論
二、故意
三、過失
四、嚴格責任
第三部分 合同法
**章 合同法的結構
一、民法
二、普通法
第二章 自愿承諾
一、承諾有約束力的時刻
二、*終承諾做出之前的責任
三、錯誤
第三章 公平
一、價格條款的公平性
二、從屬條款的公平性
第四章 不履行之借口
一、履行不能與不可抗力
二、情勢變更
第五章 救濟
一、實際履行(Specific performance)
二、損害賠償
第四部分 不當得利
**章 原則
第二章 原告并無喪失(lose)的不當得利
一、對他人財產權的使用或侵犯
二、問題:被告應當支付什么
第三章 被告所獲存疑之際的不當得利
一、關于改進的難題
二、被告并未支付其被認定有所利得之數額的情況
索 引
譯后記
私法比較研究導論(閱讀案例材料)/歐洲法與比較法前沿譯叢 節選
法學院必須捫心自問,它們能不能擴寬其學生的心胸?在這種背景下,比較法和法律史的課程就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但與此同時,比較進路和歷史進路應滲透私法各種實質性領域內的常規課程之中。這就非常需要一套教學材料,能讓學生獲取*重要的法源和*有影響力的法律文本——本書正是如此。本書涵蓋了普通法;這就使其成了比較法課程中*好的教學工具:不僅僅是在盎格魯-美利堅的世界,在諸如德國或法國這樣的國家中亦然。另外,本書提供了現代法律規則之歷史發展的材料,因此揭示了法律史和比較法之間的密切關系。而且,1977年的序言里有這么一句話:對那些以英語閱讀的學生來說,本書構成了“一個杰出的工具,使其可以從更廣闊的視角來審視法律,而不會狹隘待之”。時至今日,我們可以更加肯定地證成這一點。對21世紀的法律人來說,這種智識上的視野不僅值得擁有,更是不可或缺。 ——Reinhard Zimmermann 為了讓我們的學生能跨進21世紀,我們需要準備的東西,將會處處擴寬法律比較研究所占據的領域。對于英語世界的學生來說,這本書是一個非常棒的工具,可以讓他們在審視法律時,不會狹仄偏執,而擁有寬廣視角。 ——Andre Tunc
私法比較研究導論(閱讀案例材料)/歐洲法與比較法前沿譯叢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詹姆斯 戈德雷(James Gordley)先后畢業于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獲法律博士學位。自1978年開始任教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2007年開始任教于杜蘭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法與合同法。1984年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杰出教學成就獎;1999年被選舉為美國藝術和科學研究院院士;2001年獲得魯特教學榮譽獎。 阿瑟 泰勒 馮 梅倫(Arthur Taylor von Mehren,1922—2006),美國當代著名比較法學家和國際私法學家,原哈佛大學教授,世界性的國際法研究院院士、比較法國際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以及英國劍橋大學唐寧學院榮譽研究員。2004年被美國比較法學會授予“終身成就獎”。 譯者簡介: 張凇綸(1983.9—),男,吉林長春人,法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土地法制研究院副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云山青年學者”。2006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學士學位;2011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法學院,獲得民商法專業法學博士學位(提前攻博);2011—2013年于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出版專著2本,譯著3本,在《哲學研究》《中外法學》《環球法律評論》《法商研究》《政法論壇》《法學評論》《法律科學》《交大法學》《法治現代化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權法和財產法、土地法、英美財產法、財產法史與財產法哲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