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鎮壓革命(美國政府針對其公民的戰爭)(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71854
- 條形碼:9787520171854 ; 978-7-5201-7185-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鎮壓革命(美國政府針對其公民的戰爭)(精) 本書特色
★ 約翰·米爾斯海默口中的不安之書
★ 一部關于民主制度的警世之書
★ 深刻分析反革命的緣起和發展
★ 揭露這個時代新的暴政形式
★ 為抵抗反叛亂策略敲響警鐘
鎮壓革命(美國政府針對其公民的戰爭)(精) 內容簡介
擁有坦克和無人機的軍事化警察,無孔不入的政府監控和信息收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并跟蹤我們的社交媒體和手機應用程序——這些都是美國近年來激進的統治范式的方方面面。這種統治范式根植于為鎮壓反殖民革命而發展起來的反叛亂戰爭,很近則用于反恐戰爭。
“9·11”事件后,反叛亂戰略重塑了美國的對外政策,無人機襲擊、無限期拘留、酷刑等延伸到傳統戰區之外。與此同時,反叛亂也成了美國政府在海內外統治本國普通公民的方式,實現了本土化和合法化。很發人深省的是,這種模式在沒有任何起義和革命的美國國內發生了。沒有叛變的反叛亂、沒有革命的反革命正直指每一個人。
本書追溯了反叛亂戰略的歷史性變革: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阿爾及利亞、越南等地的反殖民斗爭中發展和完善,到“9·11”事件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部署,重塑美國的對外政策,再到它的本土化和在美國領土上的應用,很后到達優選階段,即在沒有任何本土叛亂和革命的情況下的反叛亂模式——反革命。
鎮壓革命(美國政府針對其公民的戰爭)(精) 目錄
**部分 現代戰爭的興起/001
第1章 反叛亂戰爭的政治性/006
第2章 兩面的范式/021
第二部分 在對外政策中的勝利/037
第3章 全面信息感知/042
第4章 無限期拘留和無人機殺戮/060
第5章 贏得民心/077
第6章 通過恐怖實施統治/090
第三部分 反叛亂的本土化/117
第7章 反叛亂回國/123
第8章 監視美國人/141
第9章 以美國人為目標/160
第10章 分心的美國人/182
第四部分 從反叛亂到反革命/201
第11章 反革命的誕生/203
第12章 合法性狀態/218
第13章 新系統/240
奧卡姆的剃刀,或,抵制反革命/255
致謝/262
尾注/266
索引/321
鎮壓革命(美國政府針對其公民的戰爭)(精) 節選
《甲骨文叢書·鎮壓革命:美國政府針對其公民的戰爭》: 水刑、無限期拘留、隔離和單獨囚禁、無人機空襲、被活活地關在棺材大小的籠子和帶鐵絲網的監獄里——這些做法當然是反叛亂戰爭的戰略組成部分:它們在獲取情報、消滅激進少數群體和控制大眾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很好地服務于反叛亂理論的“三管齊下”策略。不過,它們還能做到更多。 恐怖不僅是將反叛亂的三大核心戰略串聯在一起的線,更起著以多種方式推動反叛亂成為一種統治范式的作用——通過制造真實的恐怖效果,通過賦予恐怖政權合法性,通過在反革命的少數中制造恐懼并建立紀律,等等。恐怖能做到的比人們預期的要多得多。它產生的整體效果遠遠大于各部分單獨相加的總和。 例如,恐怖使反叛亂理論具有韌性,盡管事實上現代戰爭很少(即便有的話)在軍事層面取得成功。實際上,所有反叛亂都以叛亂分子獲得民族獨立及反叛亂策劃者的徹底失敗而告終。然而,反叛亂在更廣泛的政治層面上獲得了完美反彈,因為它的擁護者會而且總會爭辯說,他們的失敗是因為缺乏決心,絕不是因為反叛亂內在邏輯的失敗,而是未能將這一邏輯貫徹到底——敗于未能足夠強硬。每次反叛亂流產時——在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越南——原因總是被歸結于軍隊未能向少數叛亂分子表現得足夠嚴酷。羅歇·特蘭基耶強調指出:“我們輸掉了印度支那戰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采取必要措施時猶豫再三,或者付諸實踐時已經太遲。”他預言道:“出于同樣的理由,我們將輸掉阿爾及利亞的戰爭。”……總是缺乏足夠的決心——缺乏足夠的恐怖——被“證明”為失敗的罪魁禍首,因而這種反彈為反叛亂范式提供了助力。 事實證明,恐怖一直是反叛亂的關鍵。部分提倡者明確地欣然信奉它,另一些人則躡手躡腳地繞著它轉,承認恐怖蘊含的力量,但試圖忽視或避免它。然而,即便是作為陰影,恐怖也總是存在的。它出沒于司法調查的假象下,它給酷刑備忘錄投下了一層陰影,它就存在于恐怖主義是叛亂分子*有效工具的這種認識或不應放棄使用任何手段的建議中。它總是存在于彼處。因為,*終現代戰爭就是通過恐怖來統治的范式。 如今,即便恐怖在反叛亂模式中可能扮演了一個獨特的構成角色,它也并非統治手段中新冒出來的組成要素。從奴隸社會開始,從古代的諸多宗教裁判所到現代的拘留所、集中營,恐怖就一直和我們同在。此外,在它每一種表現出的形態中,恐怖都在支持著不同的統治模式,并在多個層面發揮著作用。回顧歷史,恐怖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今天也是如此。看看今日恐怖所達成的全部成就——遠超出反叛亂“三管齊下”戰略——就會讓人覺得,重溫歷史,回顧一下恐怖的不同功能以及它曾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益的。過去的它在今日的倒影會讓人感到震驚。 本章將——稍微更注重歷史性和理論性——以五部分來回顧,并在某些細節上具體展示恐怖在歷史上做過的工作,以及這些工作如何被折射入今天的反叛亂統治范式。本章的目標是展示那些過度的殘暴、酷刑和恐怖對反叛亂戰略到底有多么重要。其中的大部分但非全部將集中于酷刑之上——當我們開始討論后“9·11”的美國政策時,酷刑還是搜集情報的手段,現在則是實現恐怖的手段。但是,恐怖還有其他特征,這也是為什么*終范疇更廣的恐怖會更適合于今天。 **部分可追溯到古代,但也代表了在整個歷史中曾反復出現的主題:恐怖常常被用于加工出它自己的真相——特別是就它的效力而言。“他們都交代了。”這句話反復不斷地出現在酷刑刑訊整理出的文字材料中。《阿爾及爾之戰》開場畫面就是年輕的審訊者說:“他終于吐出來了!”他們對穆罕默德·薩拉希這樣說。他們對亨利·阿萊格這樣說。不是一次,而是貫穿全片:“你會交代的,我向你保證。”“每個人都會交代。你必須告訴我們一切——不只是一點點實情,而是一切!”“你會交代的!每個人都會在這里交代的!” 嘗試讓一個嫌疑人相信他會交代,告訴他總會交代的——這當然是一種心理技巧,但它的作用不止于此。這是反叛亂理論家們在審訊室外也堅持的信念。比如,羅歇·特蘭基耶在1970年與薩阿迪·雅西夫的電視辯論中就堅持這一點——他在那里(阿爾及利亞)從不試圖軟化某一嫌疑人。甚至就連“民陣”顯然也相信事實如此,這就是為何他們命令其被捕的成員只需抵抗24小時,因為這正是可讓其他“民陣”成員躲藏所需的時間。所有人都這么說,于是所有人都開始相信它。*終,它就成為恐怖的真相。 ……
鎮壓革命(美國政府針對其公民的戰爭)(精) 作者簡介
伯納德·E.哈考特(Bernard E. Harcourt)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和政治科學教授,著有《自由市場的幻想》(The Illusion of Free Markets)和《暴露:數字時代的欲望與抵制》(Exposed:Desire and Disobedience in the Digital Age)等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