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愛的小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51583
- 條形碼:9787505751583 ; 978-7-5057-5158-3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愛的小哲學 本書特色
1.40個情愛主題:愛的本質、性倫理、禁欲主義、同性戀、性革命、不婚主義等都有涉及。 2.關于性的勇敢而本真的討論,引導人們更加理性地認識情愛問題。 3.涵蓋范圍廣:西方、東方,宗教、俗世,普遍、特例,精彩熱烈,無所不包。 4.有深度:從哲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角度出發,探究情愛本質。 5.意大利教授維托·曼庫索關于愛情、性和婚姻的專業解讀。 6.“卡爾維諾經典”資深翻譯家張密教授參與翻譯。 7.轟動西方倫理學界的經典之作,報紙、電視、廣播等爭相報道。 8.精裝!封面采用特種紙,燙壓工藝,內文80G膠版,精致美觀。
愛的小哲學 內容簡介
愛是什么?愛的真諦又是什么?愛情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如何分辨激情?它同我們生活中的其他情緒有何區別?本書是關于愛情、性和婚姻的本真揭秘,本書不僅描寫不同類型的愛,由此還引發了當下人們關于性觀念、婚姻觀和避孕的大討論。作者的論述由點及面,層層深入,既緊跟社會現象,又貫穿理論解讀,是一部趣味性、啟發性和思想性三合一的佳作。
愛的小哲學 目錄
第 1 章 愛是什么
1. **次墜入愛河 003
2. 本書觀點 005
3. 愛的起源 006
4. 愛與詩歌 009
5. 愛神之“波” 014
6. 宇宙膨脹 016
7. 萬有引力 021
8. 阿芙羅狄蒂和催情藥 023
9. 護身符、藥水和魔法 027
10. 愛的化學 031
11. 愛的多維度性 037
12. 迷戀 040
13. 性愛追逐 042
14. 娛樂年代的愛 047
15. 戀愛的轉變 052
16. 至高無上的幸福 056
17. 我們愛對方的什么 060
18. 從愛的人的角度看待愛 063
19. 從被愛者的角度看待愛 069
20. 愛上帝 074
21. 愛自己 078
22. 自愛與愛自我 085
23. 內心深處 087
24. 愛的本質 090
第 2 章 如何生活在愛中
25. 愛的黑暗面 097
26.“非道德”問題 100
27. 基督教的道德:原則 106
28. 基督教的道德:限度 114
29. 由下而上的性倫理 129
30. 純潔的和不潔的行為 131
31. 手淫 136
32. 婚前性關系、淫亂和賣淫 139
33. 生育調節 142
34. 通奸 144
35. 離婚 147
36. 同性戀 150
37. 雙性戀和變性者 169
38. 教育在愛中的作用 173
第 3 章 愛的啟示
39. 愛的意義 179
40. 性愛之力 181
41. 愛的原始關系 186
42. 結論 192
附錄 A. 愛在古代思想中作為一種神秘的宇宙力量 196
附錄B.天主教性道德史的要素 203
附錄 C.世界主要宗教的性理論 209
附錄 D.倫理的物質基礎 223
愛的小哲學 節選
第1章 愛是什么1.**次墜入愛河當愛神之箭射中你的時候,你在哪里?在想什么?在做什么?那時我在我家鄉布里安扎的一條鄉間小路上,正接兩個朋友打過來的排球。那是一個10月中旬的下午,我剛上初三。她來了,看了一會兒,或許是因為她看我分數落后不少,又或許只是她想上場,就請求我讓她一起打球。我不加思索地答應了,因為我一開始把她當成了一個男生。只是比賽結束的時候,我才能更清楚地看她的模樣,聽她說話,才意識到她不是男生,而且很漂亮。當我問她叫什么名字的時候,她的聲音讓我覺得像聽仙樂一樣,她的名字對我而言很重要,也很高貴。我盯著她的眼睛看了一眼,就像看到了一片迷霧彌漫的樹林,一瞬間,我就迷失其中了。 這是我“保存記憶”的**次一見鐘情,但我想象得出,這不是我的**次:我這么說,是想到我兒子三歲時的情竇初開,當時的情況他可能都不記得了,但我永遠不會忘記。當他被新保姆抱在懷里的時候,臉突然紅了。我這么說,是想到我女兒大致在同樣的年紀,在西西里鄉村一個8月的晚上,因為一個年輕的男性親戚剛剛騎摩托車過來,我發現她在我懷里想方設法要讓對方抱,那時候她整個臉也都變紅了。但除了吸引之外,在我孩子們的臉上,我還看到了尷尬、迷茫和一點害怕,形成那種“想要—不要—想要”的奇怪的混合情感。在他們那么小的時候,那種矛盾的感覺幾乎立刻消失了,然而我這種感覺卻在排球賽后的那些日子里持續了很久。有多少次,我在她家門口徘徊,既希望她出現,又害怕她出現。時至今日,那些失速的心跳還在我記憶深處,因為在那之后,在一些情境下再次出現了那種心跳。我非常熟悉那種既歡欣又痛苦的奇怪感覺,雖沒有太多的關聯,卻又突然有撕心裂肺的感覺。 2.本書觀點愛情現象的復雜性要求我們從不止一個角度來看待它。這是一個考慮自然在我們身上做了什么,或愛的被動維度問題;我們對自己做了什么,或者愛的積極維度問題;*后,是我們與自然有意識的結合,也就是我們人生在世的意義。愛是我們的天性,是大自然的產物,我在第1章中就要對此加以闡述。我將描述愛作為一種原始力量,是從宇宙誕生之初就有的支配力量的擴展,而墜入愛河就是一種特別的表現。在第2章里,我將從我們被要求塑造自我,而由于我們是自由的人,同時也要求承擔責任的角度來看待愛;如果事實上確實存在那種比我們更強大并經常征服我們的自然力量,那么同樣真實的是,我們并不總是需要這些力量,且還存有一個未知的通常稱其為自由的不確定空間,而這種自由需要意志和智慧的介入,愛情才能成熟。在第3章里,我將主題定為這個世界上愛的存在自身帶來什么意義,因為我相信愛是一個特殊的視角,它能夠找到那些證明“人生意義”的軌跡(證據)。3.愛的起源首先需要面對的是人生中愛的起源問題,也就是說,弄清楚是誰射的箭(誰吸引了誰)。大部分情況下,吸引我們墜入愛河的箭并不是Ta發射的:事實上,他們常常完全沒有意識到這與他們有關,就像那個短頭發的有著綠色眼睛的女孩,我從來沒有勇氣向她表白,我也從來不知道她是否注意到了我的情感。當然,也有人能引誘某人愛上Ta,但是這種情況下,這并不是愛情,而是一種假象,更經常的是誘惑(Seduzione)。這個詞由代詞Se和詞源duzione組成,來自拉丁語動詞ducere-誘導,Condurre-引導(也作dux、duce),所以如果自我引導是讓另一個人關注自己的誘惑,那就是*高級的自戀(自我陶醉)行為,是對另一個人的愛情渴望。真愛恰恰相反,它把自己引向對方,把我們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對方身上,這樣我們就可以放下冷冰冰的自我,舒展心靈,為我們自己的內心創造一個容納他人的空間。為了能談論愛,自我必須被切割,被傷害,被撕裂,然后展開、旋轉和拉伸……當愛情產生的時候,自我會被一種強烈的不可抗拒又有些痛苦的力量所吸引,那是一種席卷一切的力量,是一種原始的力量。它既吸引著你,又讓你害怕,它是一種宇宙的磁力,深藏于人的內心深處,會突然迸發出不可阻擋的力量。但是,是誰,又是什么激活了它呢?所以問題又回來了:當愛神之箭**次射中你的時候,是誰放箭射的你?Ta來自何方?是哪一張弓發射出來的箭呢?不管怎么說,肯定的一點就是,一開始人是要被刺痛的。接下來,就好比我們說“我想”“我選”“我要去”來強調我們是發出動作的主角,在愛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口頭去表達“我愛”是不恰當的。真愛不是我們隨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是我們被愛情激活;真愛不是我們主動的倡議,我們更多的是被它所拉動;真愛剛開始的時候被動成分要比主動成分多得多。另一方面,關于愛情的起始,你甚至不能用動詞被動式說“我是被愛的”,來說明自己是該行為的被動主體,因為在開始的時候,往往是在沒有被愛的情況下才產生愛,甚至不知道我們的愛是否會有回應。這些關于愛情起源的考慮結果就是一種言語上的障礙,象征著一種更深層次的實質性困惑:一方面,我們不能說“我愛”,因為真正主動的或發起的一方不是我,而是一種能抓住人心的更強大的力量;另一方面,我們甚至不能說“我被愛”,因為起初令Ta生愛的那個人還沒愛上Ta,或許永遠不會愛上。那我們該如何談論愛情的初始呢?怎么形容呢?愛這個動詞應該如何正確變位呢?(意大利語動詞要隨主語變位,這種既非主動又非被動的情況經常令人尷尬地無法正確變位。——譯者注)或者需要借用其他動詞表達?4.愛與詩歌在意大利語中,我們說“墜入愛河”(或曰愛上,innamorarsi),這個動詞源于“愛”(amore)的詞根,其中介詞“in”賦予了動詞的意義,更準確地說是進入一個地方,就像我們說“進入房子”一樣。有許多類似的動詞形式,如陷入深淵(innabissarsi)、落入陷阱(inttrappolarsi)、糾纏不休(invischiarsi)、充滿激情(infervorarsi),想要說明主體進入深淵,落入陷阱,陷入困境,情緒激昂(還有出于某種緣故,要表明一種憤怒,就說“incazzarsi”或“incavolarsi”,這都是一種口語的奧秘)。“墜入愛河/愛上”這個動詞幾乎總是反身動詞形式(一個及物動詞的動作對象就是主語自身,用反身代詞取代了賓語。——譯者注),即“io mi innamoro”,而用及物動詞的“io innamoro”的情況幾乎不存在,因為它體現了主體并沒有自覺自愿。西班牙語enamorarse和德語sich verlieben都和意大利語類似。更加精辟的是英語的fall in love,字面意思就是“掉進了愛中”,而法語tomber amoureux的字面意思就是“墜入愛河”,這些表達方式都能很好地渲染“愛上”的被動情形,表達墜入愛河者近乎成為“獵物”的境地。人可以掉進溝里,可以落入陷阱,可以落入埋伏圈,也可以陷入愛的網格。所有這一切都表明,人們意識到:不是我們生出愛,而是愛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就像被身邊一系列力量、環境、偶然性等給吊了起來,它們總比我們更強大,始終居上并主導著我們,偶爾還禁錮著我們。我們人生中*重要的體驗之源都掌握在某個別人手中,或者別的什么事物中。這種獨特的精神迷失狀態所引起的特殊語言就是詩歌,它不同于散文的有序性。平常的語言有時會受到生活的影響,一些到目前為止都正常運行的語法、句法和概念,此刻卻不足以表達生活體驗的高度和低度。愛情無疑是這些情形之一,除了詩歌之外,它還與音樂、藝術和宗教相關(真正的愛情與很多事情都有很大關系,并要求一些宗教的規則:它需要儀式、慶典、圣餐儀式;全身心渴望“絕對”“永遠”的,全心奉獻排他性的一神論)。說到詩歌,這里有位古希臘詩人阿納克里翁,他描述了自戀對自己的影響,把自己比作一棵已經沒有生命的樹干,令其自身隨波逐流:愛神,就像一名伐木工,用一把巨大的斧頭砍倒了我,并把我傾倒在冬天的溪流中。關于古代詩人和我們現今時代的詩歌,人們可以引用無數其他文章,因為愛情和墜入愛河常常激發詩歌的創作。現在我引用一篇關于愛情所引起騷動的*著名的篇章,這首詩寫于約2600年前,在西方文明的起源之初,女詩人薩福(Saffo)獻給她所愛的女人——因此形容詞“薩福的”(Saffico)成為女同性戀的代名詞,因為她生于愛琴海上的萊斯博(Lesbo)島,于是人們亦稱女同性戀為“萊斯博的”(Lesbian),并成了薩福的同義詞。該詩被稱為“第二片段”“第二頌歌”“愛情”等,有時就以夸西莫多所翻譯的**句“在我看來就像神”為名。下面就是該詩的譯文: 在我看來就像神,在你身邊如此溫柔,我演奏他傾聽,而你在大聲說笑。只要看到你,我的心就在胸中猛跳,舌頭僵直,聲音消失。一絲火焰迅速掠過皮膚,我眼前發黑,耳中是血流的轟鳴。周身冒汗,渾身發抖,就像一棵枯萎的草:似乎死亡已不遠,心智已被掠走。五個世紀之后,卡圖盧斯為了他心愛的女人再度引用了這句話,并稱之為萊斯比亞(Lesbia,其原名是Clodia),他正是引用了薩福的詩,并以此來表達文學上的敬意:在我看來就像神,我是說,也許不止一個神,坐在你身旁,目不轉睛盯著你,溫柔地聽你說笑;我羨慕死你,當我看著你時,萊斯比亞,我心里沒有一絲聲音,我舌頭發干,骨頭里竄著一股火苗,耳朵里嗡嗡作響,眼睛里夜幕降臨。《雅歌》被認為是受上帝啟發的充滿愛意的史詩,是《圣經》*經典的一部分。主人公兩次對朋友說到“思愛成病”,并在第二章第5節中使用了這個詞:“求你們給我葡萄干增補我力,給我蘋果暢快我心,因我思愛成病。”第五章第8節說:“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拜托你們,若遇見我的戀人,要告訴他,我因思愛成病。”墜入愛河引起這樣一種內心的動蕩,就像得了一場地道的疾病。這不僅僅是一個詩意的形象,而是人生具體經歷證明的一點。墜入愛河的人不再是自己的主人,Ta的身心不再像以前那樣服從自己,Ta發現自己處于某種不可抗拒的身心磁性控制之下。這是一種真正的依賴,一種類似于審美體驗和宗教體驗中心的現象,它標志著主體面對比其更大更強的一種維度的投降、遺棄和完全開放。從這個角度來看,著名的古典美學條約《崇高條約》寫道:“一旦在恰當的時候爆發,崇高就會像閃電一樣把一切化為碎片。”那么,什么是墜入愛河?是從自我中心主義中的解放,還是一種新的更可怕的禁錮?這很難回答,因為正是陷入了令心智迷失的迷宮,英國詩人懷斯坦·奧登才寫道:“請給我關于愛的真相。”(O tell me the truth about love.)那么,對于那些要求得到愛情真相的人,該怎么回答呢? ......
愛的小哲學 作者簡介
張密,學者、翻譯家,1950年出生于天津。中國意大利語教學研究會前會長,現名譽會長;中國意大利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意大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意大利語翻譯研究會發起成員之一。 1976年畢業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并留校任教。1982年即可在任意教授意語。 1999年6月、2005年12月、2014年4月三次獲得意大利共和國總統頒發的榮譽勛章。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