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海洋全球史 本書特色
本書縱覽了三千余年的海洋歷史。作者在書中展示了人類與海洋帶來的危險和挑戰打交道的歷史,揭示了海洋為人類提供的諸多可能。通過貨物運輸致富、體驗生死存亡又輸掉一切、開發大海的軍事潛力以及將權力擴張到別的大陸上——無論古今,這一切都與航海、航海學、船舶工藝以及航路的把控不可分割。此外,海洋也是全球化進程的自然空間;如今,對海洋的肆意破壞亦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視而不見的進程。
海洋全球史 內容簡介
地表的四分之三都為海洋和湖泊所覆蓋,因此“水球”一詞要比“地球”貼切得多。隨著人們對優選史觀的興趣日益增加,海洋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主題:科學史發掘了航海學測定地球經緯度的漫長歷史。文學研究描述了往昔文學作品中的海洋概念和意象。社會史為碼頭工人、水手和海盜作傳。經濟史關注優選貿易和航運的歷史。而環境史則致力于研究海洋、海嘯,以及污染和優選變暖等生態變化。由此,過去主要由藝術、文學和哲學塑造出的海洋,便呈現出了不一樣的面貌。本書將著力研究海洋在歷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首先,在人口遷徙和物質及非物質的交換中,海洋同時起到連接與隔絕的作用,帶來的變化也終將波及那些沒有漂洋過海的人。其次,與海洋打交道深深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無論是長在海底的,游在海里的,還是船只運來的,大海一直在為人類提供著生存物資。再者,人類和社會還賦予了海洋不同的角色:生命之源,交流之途,生死戰場,渴望之所或是記憶之境。
海洋全球史 目錄
**章 發現海洋
1.先行者:腓尼基人與希臘人 5
2.海上霸權:雅典、亞歷山大、迦太基和羅馬 11
3.小麥、葡萄酒與寶石 16
4.工具書和游記 18
5.是分崩離析,還是重歸一體? 23
第二章 北海、波羅的海、黑海
1.維京人 25
2.商路 35
3.刀劍、首飾與如尼石刻 39
第三章 紅海、阿拉伯海、南海
1.風向、造船與導航術 47
2.從伊本·白圖泰到馬可·波羅:商人與海港 50
3.海上絲綢之路 54
第四章 地中海
1.海上共和國的興起 63
2.黎凡特的新興貿易強權 67
3.槳帆船:安全而昂貴的運輸工具 71
4.貿易點與貿易網絡 75
5.海盜:搶劫與贖金的生意 82
第五章 北海與波羅的海
1.強大的城市聯盟:漢薩同盟 89
2.北海之都:布魯日、安特衛普與阿姆斯特丹 99
3.“荷蘭人是世界的馬車夫” 101
4.尼德蘭文化對波羅的海地區的影響 106
第六章 印度洋
1.逐鹿印度洋:葡萄牙人、荷蘭人與英國人 110
2.白銀換棉花 123
3.商人的王朝與海上生活 125
4.當歐洲遇見亞洲 138
第七章 大西洋
1.向新大陸前進 144
2.西葡雙雄 149
3.糖、奴隸與皮貨:荷蘭、英國與法國 155
4.非洲人與美洲原住民 163
5.水手、海盜與教士 170
6.認識大西洋 175
第八章 太平洋
1.發現與接觸 181
2.檀香、海參與水獺 193
3.在廣州與加利福尼亞之間 196
4.傳教士與科學家 199
第九章 海洋的全球化
1.從帆船到蒸汽船 204
2.通信革命 209
3.移民與剝削 213
4.斯庫納帆船與拖網 219
5.爭奪海權 222
6.海洋新視界 225
第十章 威脅與污染
1.珍珠港與比基尼環礁 231
2.難民與移民 233
3.油輪與噸位 236
4.豪華游輪與高級酒店 238
5.開發與破壞 239
6.富營養化和污染 242
7.過度捕撈 244
結 語 246
后 記 248
注 釋 251
部分參考文獻 278
海洋全球史 作者簡介
米夏埃爾·諾爾特(Michael North),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近代通史教授。他出版過若干專著:《尼德蘭史》(2013)、《波羅的海史:商貿與文化》(2011)、《中世紀以降的黃金史》(2009)、《德國經濟史:千年概覽》(2005)。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