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百年清史研究史(政治史卷)(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88710
- 條形碼:9787300288710 ; 978-7-300-28871-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年清史研究史(政治史卷)(精) 本書特色
對清代百年政治史研究成果進行全面總結梳理,有助于明了清史研究學術史的淵源流變的歷史脈絡。 在清代整體歷史視角下梳理政治史的發展演進,有助于明了清史研究在中國斷代史書寫中的地位和作用。 客觀評價百年來的進展得失,以此作為進一步推進清代政治史研究的起點,資鑒當今后世。
百年清史研究史(政治史卷)(精) 內容簡介
本卷塒清末民初以來百余年間清代政治史研究的狀況進行了全面的梳理、歸納和總結。由于清代政治史內容極為豐富,本卷只能以問題為導向,采擇取舍:一方面按照類別對八旗政治、皇權政治、官僚政治、政治革命等問題的學術研究歷程進行歸納,另一方面也注重對近代史、革命史、王朝史等不同視野轉換之下政治史研究成果的提煉,以期能夠真實把握百余年來清代政治史研究的實際狀況,捕捉各種問題研究不斷發展、激蕩的關節點,展現清代政治史研究的學術脈絡,并嘗試揭示學術史演變背后的動力。
百年清史研究史(政治史卷)(精) 目錄
導論1
**章從部落到國家:清代八旗政治變遷研究15
**節八旗創建與變革問題研究20
第二節清朝從八旗體制到國家構建的相關問題研究50
第三節國家制度之下的八旗官僚體制研究70
第四節清末八旗制度的存廢問題研究92
第二章專制的頂峰:清代皇權政治研究97
**節清代皇帝研究98
第二節清代中樞權力機制研究128
第三節清代宮廷與皇權政治研究171
第四節清代皇位繼承制度研究176
第三章清代官僚政治研究184
**節銓選考核:清代官員選任與監督研究184
第二節清代督撫政治研究206
第三節清代州縣政治研究227
第四章“近代史”還是“王朝史”?兩種視域下的晚清政治與制度
變革研究252
**節“近代史”視野下晚清制度變革研究的宏觀趨勢253
第二節作為“王朝史”的晚清政治變革研究270
第五章革命史觀與晚清民間起事、革命百年話語之嬗變299
**節由“造反”到“革命”——新話語的引入299
第二節新中國成立初期革命的話語表述(1949—1979)312
第三節改革開放以來研究的多樣化走向(1980—)327
第六章清末政治變革與近代國家構建349
**節地方軍事化與晚清軍政集團研究349
第二節清末新政研究377
第三節清帝遜位及皇帝制度終結研究382
第七章回到“國家”:中國學術界對“新清史”的回應及對清代
政治史研究方向之思考403
**節交鋒:“新清史”的興起與國內外的數次論爭403
第二節爭鳴:“新清史”爭論中的主要觀點421
第三節以“國家構建”為路徑,推進清代政治史研究453
主要參考文獻460
后記560
百年清史研究史(政治史卷)(精) 節選
要對百年清史研究中的政治史研究進行學術史梳理,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作,主要是因為“政治史”所涉及的內容太多,太復雜。而要確定梳理范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界定“政治史”的概念,也就是要弄清楚,這里的“政治”的內涵應該是什么,以此確定學術史梳理的范疇!罢巍庇歇M義、廣義的層級不同的概念之分。*狹義的“政治”,專指一個政權權力運行的制度、實踐等內容。廣義的“政治”,則可以將政權運行、軍事、外交、邊疆民族等內容全部涵蓋在內。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傳統的帝王將相歷史中,還是20世紀以來在各種思潮形成的歷史敘事中,政治史一直是中國歷史的主體內容。百余年來,有關清代政治史研究的著作、論文等成果浩如煙海,如何進行篩選、梳理,再有所評述,確非學識淺陋的我們能夠駕馭得了的。故此,我們只能采取一種“守拙”的辦法,按照*狹義的“政治”的概念,即在政權運行與實踐的范疇內,對清代政治史的研究成果進行篩選、采擇,設置研究專題,略加評述,以期能夠對內在的學術規律有所把握,大政治史范圍中所涉及的邊疆民族、軍事外交等內容,將納入別的卷本中,本卷之中不再涉及。十余年來,學術界對政治史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社會史、文化史潮流的沖擊,在帝王將相歷史受到冷落的同時,政治史的研究呈現出邊緣化的趨勢。但近年來,在社會史研究大規模流行多年以后,很多學者呼吁重新回歸政治史,或者重新思考政治史的研究路徑。何齡修指出:“史學是以具體史實為基礎的學問。上世紀*后階段的清史研究,出于對空洞的僵化的教條式論著的反感,微觀化、具體化傾向較明顯。但理清史實只是研究的重要一步、深入分析的前提,如果只停留在此,則對歷史的認識仍沒有完成。上世紀末清史史籍、檔案大量問世,為理清史實準備了比較充分的條件。新世紀的清史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將在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理論與歷史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得到大發展,達到新的高度。” 何齡修清史研究的世紀回顧與展望中國史研究動態,2002(1).楊念群對社會史、文化史研究影響下政治史碎片化的傾向提出了尖銳批評:“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期,‘政治史’這塊‘帝國版圖’迅速被‘文化史’和‘社會史’等新興學科所吞噬和肢解,*終淪落成為邊緣學門!闭问费芯块_始轉向關注下層日常生活的社會史,“其嚴重程度幾乎到了任何政治現象似乎只有涵化到‘地方史’的框架里才能得到更為精細與合理的解釋”,中國的“政治史敘事基本是‘制度史’研究的一種翻版”。楊念群認為,人們在政治史的表述中根本無法感受到中國政治運作奇詭多變的態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聯意義。“‘政治史’終于還是被碎片化了,碎化到似乎只能是一種地方文化實踐的表達形式! 楊念群為什么要重提“政治史”研究歷史研究,2004(4).幾年后,他又進一步提出,回到“大一統”的形成,應該是研究清代政治史的根本路徑。楊念群重估“大一統”歷史觀與清代政治史研究的突破清史研究,2010(2).和衛國也指出,歷史學研究大有再次走向另一極端之勢,即偏重了“社會”,忽視了“國家”和政府,特別是國家政治的運作、政府政策等問題的研究被淡化,提出“政治史研究需要認真反思”,呼吁政治史研究的回歸。 和衛國中國政治史研究的反思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向政治史的回歸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并顯得越發明顯,甚至急切。無論如何,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在中國這樣一個以政治為核心的傳統社會中,對歷史上諸多社會經濟問題的解釋終究要回到政治上,否則便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缺少了源頭與根基。
百年清史研究史(政治史卷)(精) 作者簡介
劉文鵬,河北寧晉人,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所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清代驛站史研究”首席專家,兼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秘書組組長、《清史編纂通訊》主編、《清史研究》編委會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清代政治史、邊疆民族史,現已出版《清代驛傳及其與疆域形成關系之研究》(2004)、《盛世背后:乾隆時代的偽稿案研究》(2014)、《清代驛站考》(2017)、《問清:他們的清朝》(2020)專著 4 部及論文集《清朝的國家認同——“新清史”研究與爭鳴》(2010,合編),發表《內陸亞洲視野下的“新清史”研究》等學術論文 40 余篇,主持、完成多個國家課題,曾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做訪問學者(2008.2—2009.2)。楊瑞,河北張家口人,歷史學博士,現任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中國近代農業團體資料整理研究與數據庫建設”首席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思想史、政治與鄉村史,現已出版《中華農學會研究:農業現代性因素的接引(1916—1937)》(2018),并主編《中國近代農業團體資料匯編》(全四十四冊,2020),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 30 余篇,其中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光明日報》《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轉載,多項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以及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和省部級獎項。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