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E.M.福斯特作品系列: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59970
- 條形碼:9787020159970 ; 978-7-02-01599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E.M.福斯特作品系列: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本書特色
對我來說,福斯特是唯一一位可以反復閱讀其作品的還在世的小說家,每次讀他的書我都有學到了東西的感受,而進入小說閱讀之門以后,就很少有小說家能給我們這樣的感覺了。 ——美國著名文學與社會文化批評家 萊昂內爾·特里林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是一部完美的作品。 ——英國評論家 奧利弗·斯塔利布拉斯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采用了一種污穢的喜劇形式,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它帶著一種真實的戲劇性力量,在一場怪誕的悲劇中達到高潮。 ——《衛報》
E.M.福斯特作品系列: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內容簡介
小說通過對幾段愛情和婚姻的描寫,表現了氣氛沉悶、虛偽做作的英國中產階級社會與生氣勃勃、熱情奔放的意大利世俗生活之間的尖銳對立,謳歌對世俗偏見的沖破,對自然率真的生活的追求。
E.M.福斯特作品系列: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目錄
目錄
總序 / 1
**章 / 1
第二章 / 15
第三章 / 30
第四章 / 43
第五章 / 53
第六章 / 73
第七章 / 99
第八章 / 113
第九章 / 131
第十章 / 138
譯后記 / 147
E.M.福斯特作品系列: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節選
總序 英國作家愛德華??摩根??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一向是文學界的寵兒,有關研究著述可謂汗牛充棟,所以本文首先主要從閱讀的角度對這套叢書做個簡單的介紹。 文學作品的直接閱讀無疑非常重要。會讀書的人都知道,看作品以有感為上,有所啟迪更佳,可以一直讀到舒心快意,能與有識者共賞古今世界文學經典之瑰麗,品味螻蟻人類勤奮思考之精華。這套叢書所選的書目就都是福斯特的代表作,從中可見“這一位”所貢獻的瑰麗與精華:長篇小說《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1905),《看得見風景的房間》(A Room with a View,1908),《霍華德莊園》(Howards End,1910),《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文學評論《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1927);《天國的公共馬車:E.M.福斯特短篇小說集》(《天國的公共馬車及其他故事》[The Celestial Omnibus and other stories,1911]和《永恒的瞬間及其他故事》[The Eternal Moment and other stories,1928]這兩部短篇小說集的合集)。作品時間跨度為從1905年到1928年,這正是福斯特的創作巔峰時期。 其實福斯特的作品不光專家喜歡研究,大眾也喜歡看。這當然和影視手段的推動不無關系。這套叢書里的四部長篇小說都有電影版:《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91),《看得見風景的房間》(1985),《霍華德莊園》(1992;另有2017年拍的電視劇版),《印度之行》(1984)。影視手段和大眾閱讀的關系嚴格說是互動互惠的,有讀者緣,影視制作機構也就喜歡拍。文學研究關注的東西都比較深遠,大眾的喜好也未必淺薄,能打動人心就一定自有其道理。 福斯特的長篇小說充滿了地道的英國風味,但是他并沒有滿足于對英國上層社會生活圖景及其趣味的展示。在貌似復雜而瑣碎的人物關系描寫和故事情節推進中,他的重點更多地是揭示,揭示這個階層的人在與國內外各色人等打交道的時候出現的種種問題,其中涉及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我的關系,殖民地宗主國與殖民地人民之間各種內在的和表面化了的沖突,還有理想化生活方式與現實之間的沖突。給福斯特套什么“主義”似乎不太容易,我們只要從他的作品里看到了他筆下那個時候若干英國人的生活狀態,看到了他或曲折暗示或直接表述的種種思考,也就對得起作者的苦心了。 福斯特的文論著作《小說面面觀》基于他自己作為一個小說家的體驗去觀察小說這種文學存在,去評論小說的方方面面,早已列入文學專業的必讀書目。他在書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幻想小說(或奇幻小說)等小說類別、小說節奏等等,為文學理論大廈的構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這套書給了我驚艷之感的,還有福斯特的短篇小說。他長篇小說的那些特點同樣表現在了他的短篇作品中。除此以外,在這些輕靈活潑、引人入勝的短篇中,對人類去向和人性發展的沉重思考,超越了現實局限、時代局限和社會局限,細想起來,的確令人震撼,卻又處處不離“文學即人學”“偉大的文學家必然是思想家”這些耳熟能詳的文學正道。難怪文學界如此尊崇福斯特。 毋庸諱言,這類書的出版不可避免地要再次涉及兩個話題,一個是讀經典的意義,另一個就是重譯的必要。 關于讀經典,近年談論的人比較多,筆者也在其他場合參與過討論,重復的話就不說了。這里想強調的是:首先,經典的涵蓋范圍是一直在變的,新的經典不斷加入,文學界的評論探究和出版界的反復出版,其實就是個大浪淘沙、沙里淘金的過程,這個過程始終沒有而且也不應該中斷,一百年后也是如此;其次,和創作一樣,文學閱讀也有代際承接的問題,新的讀者不斷產生,對經典作品必然有著數量和質量上不斷更新的需求。即便是宗教經典那種對曲解極為警惕的作品,也存在著更新的需要,因為教徒在生長,在變動。這是生命的特征。而與時俱進是生命力的特征。更何況經典的一個本質性特點就是耐讀,即經得起反復讀,而且常讀常新。巧的是,在對福斯特的各種評介中,印象*深的正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這樣一句話:“愛??摩??福斯特對我來說,是唯一一位可以反復閱讀其作品的還在世的小說家,每次讀他的書我都有學到了東西的感受,而進入小說閱讀之門以后,就很少有小說家能給我們這樣的感覺了。” ...... 衷心感謝叢書譯者和出版社眾多編輯的辛勤付出。 感謝愛??摩??福斯特賦予我們的文學盛宴。 楊曉榮 2020年11月16日于南京茶亭 譯后記 福斯特的**部長篇小說《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出版于1905年。此前幾年間,作家先后游歷了意大利、希臘等地,這部處女作是他在1904年底用一個月時間寫出來的。小說始于車站送行的歡快場景,初看起來好像是輕松諧謔的喜劇,但隨著情節的推進,幾經轉折,變成了看似出乎意料、實則無可避免的悲劇,*后故事在返回英國的火車上戛然而止,留下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開放式結局。無論是思想深度、情節設置,還是人物刻畫、敘事技巧,《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都堪稱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杰作。 小說創作過程中用的書名是“拯救”(The Rescue,即主人公菲利普兩次受命前往意大利充當“救火隊長”的核心情節),也曾以書中虛構的意大利小鎮“蒙特里亞諾”為題。*終確定的書名,出自英國詩人蒲柏作品《論批評》(Essay on Criticism)中的一句詩“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蠢人卻闖了進來”(For 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詩人的本意,是諷刺那些毫無敬畏之心、對什么作品都敢肆意抨擊的文學批評家。福斯特筆下的蠢人,也并非智力低下、無知無識之輩,而是在成見、虛偽、偏執、盲從、社會地位差異、民族文化隔閡等種種因素的驅使下,做出蠢事、鑄成大錯的所謂“高雅”人士。讀罷此書,回頭再看文中多次出現的“粗俗”一詞,愈發能感受到作家辛辣的諷刺意味。 福斯特寫這部小說只用了一個月,我把它翻出來卻花了小一年。一則身為業余“選手”,只能利用案牘勞形以外的碎片時間;二則涉獵文學翻譯的這些年來,深感自己是越做越膽小,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形容并不為過。譯福斯特的時候,力求準確到位、盡量不出現疏漏,只能算是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面對作家精到而意味深長、犀利卻不失機趣的語言,總擔心譯文不能曲盡其妙,總覺得再怎么打磨都還有提高的余地,總想著這句或那句話還能找到更妥帖的譯法,畢竟翻譯的理想境界是“上不封頂”的。取法乎上,僅得其中,現在的這個譯本肯定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這套福斯特作品叢書的主編楊曉榮老師不僅仔細審讀、修改了我的譯稿,還針對語言風格和用語習慣提出了極為中肯的建議。非常感謝楊老師和同在南京的祁阿紅老師,沒有二位老師多年來的悉心教導、提攜和鼓勵,我不可能走上文學翻譯之路,更不可能堅持至今。本書翻譯的過程中,我細讀了早先的兩個譯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年版,林林、薛力敏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版,馬愛農譯)以資參照,倘若新的譯本在理解表達上有幾分“后見之明”,應該說也是站在前輩譯者肩膀上的成果。 二十七年前,高考結束后的暑假,我如饑似渴地讀完了人民文學出版社《戰爭風云》《戰爭與回憶》兩部譯著,深受震撼之余,也朦朦朧朧地產生了“做翻譯好像挺有意思”的想法,雖說當時對扉頁背面施咸榮、蕭乾、方平等翻譯大家的名字還毫無概念。二十七年后,能夠參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這套福斯特作品叢書的翻譯,真有夢想照進現實之感。做翻譯真的特有意思;至于譯事之難,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在文學翻譯這個精神家園里,“上不封頂”的理想境界固然還遙不可及,但一定是畢生追求的目標。 張鯤 2020年11月
E.M.福斯特作品系列: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作者簡介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20世紀英國著名作家。其作品包括六部小說,兩集短篇小說集,幾部傳記和一些評論文章。其作品語風清新淡雅,描寫的都是二十世紀初英國的社會狀況,尤其長篇小說幾乎都是反映英國中上層階級的精神貧困,在每部作品中主人公都試圖通過掙脫社會與習俗的約束來求得個人解放。代表作包括長篇小說《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霍華德莊園》《印度之行》以及文學論著《小說面面觀》等。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