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實用武術擒拿訓練教程:擒拿解脫和反擒拿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
>
武當流通門武功闡秘
《意道中樞(大成拳論)》注解點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955184
- 條形碼:9787500955184 ; 978-7-5009-551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意道中樞(大成拳論)》注解點評 內容簡介
王薌齋為20世紀中國武術一代宗師,自創意拳(又稱大成拳),在武林具有極高的知名度。留下了《意拳正軌》《拳道中樞(大成拳論)》《斷手述要》《意拳論》等幾部著作。本書主要圍繞著《拳道中樞(大成拳論)》這部著作內容,從習拳述要、論單雙重與不著象、抽象虛無有無體認、總綱、歌要、練習步驟、論信條與規守、論拳套與方法、論拳與器械之關系、論點穴、天賦與學力之別、解除神秘、知行解釋等方面進行注解點評。
《意道中樞(大成拳論)》注解點評 目錄
二、習拳述要
三、論單雙重與不著象
四、抽象虛實有無體認
五、總綱
六、歌要
七、練習步驟
(一)站樁
(二)試力
(三)試聲
(四)自衛
(五)技擊樁法
(六)神意之運用
(七)力之運用
(八)論樁功之境界
八、論信條與規守
九、論拳套與方法
十、論拳與器械之關系
十一、論點穴
十二、天賦與學力之別
十三、解除神秘
十四、知行解釋
十五、拳道喪失之原因
十六、解除師徒制之商榷
十七、結論
十八、附記
《意道中樞(大成拳論)》注解點評 節選
《注解點評》: 這里的“力”,并非單純的外形力量大小之謂也,是含有內勁、外形匹配合一之功能的種種能力能不能體會得到,能不能運用得精純的能力而言,這是理解王薌齋先生談拳論道的慣用之“術語”概念的關鍵所在。通卷都是如此,傳統說法稱之為“攻防功夫”而已。 ⑥就是因為各種能力的體現要求自身全體關節部位無不含蓄著“勁以曲蓄而有余”的狀態,同時每個關節間又無不含有展開放縱的狀態,這就是“肌膚骨節,處處開張”;內氣、外形陰陽逆從、勁形反蓄的“遒放互為”的蓄發同時存在的狀態,亦稱之為“漲渺同時存在”的身法功夫。故而,全身每個關節的勁勢達到無節不成“鈍三角形”之松靜自然之勁勢圓撐飽滿的蓄勢景象,而且又都是圓形拱形球面的景象狀態,沒有直平面積的景象狀態。尤其是沒有固定之三角形的狀態,而是隨機都在瞬間圓轉變化著的。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中所說的“力”,都是內勁、外形匹配如一產生出來自己用心體會認識而獲得的“能力”才能夠真正確切地知道的。如果從外形表面觀看,外形好似不動,其實內勁所設而形成的三角、螺旋的勁勢實際上自動地輪轉運動不停、錯綜動蕩不已;要清楚地知道有外形注血之筋勁骨力的參與則這種力道散矣,只有無形內勁的運動則神聚方有無窮的攻防之威力,這種功夫景象,非自己親身修煉體會神明領略后是不能夠知道的。就是內勁勢之螺旋力,以我之體認觀察,非由“三角力”的功夫為基礎是不能產生出來而又能得之者也。而所有的一切運用勁勢、力道、量度的能力,都是內氣、外形陰陽逆從、勁形反蓄及慕神設想之巧者的相互為用而得之者也,這是基礎功夫,是以靈神渾化內氣、外形而得之的渾化一體。假若將上述勁勢、力道、量度分而言之,則又走人具體的方法之門,成為片面。所以,非經明師口傳身授,不容易獲得,更非筆墨毫端所能形容得出來的,故不必詳細地論述了。 王薌齋先生談拳論道,總愛運用片面和球形整體球面積來立論,這說明了什么內容呢?乃是指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就是局部的攻防技術與無形法身道體的圓融狀態的關系。他要求達到任何局部的攻防技術都是無形法身的圓融狀態下變化而出來的,變化出來的任何攻防技術的實施都不失自己無形法身道體的圓融狀態,這才是均勻整體的功夫,否則就落人片面矣!下面就將這一理法概念,運用紙的片面性和燈籠的圓形整體球面積的關系,來說明這個問題的實質內容。 片面和中空整體球形面積的關系,猶如糊燈籠。燈籠是圓球形的整體,而每張紙都是片面的面積,如果將片面面積的紙糊成圓形球狀面積的燈籠,就要將紙裁剪成腰鼓形狀,再將裁好的紙邊相互拼接粘連起來,就成了中空之圓球形狀整體球面積的燈籠了。 如果始終在具體的攻防手法體現局部的勁勢,而沒有自己全體球形的整體勁勢為后盾法式,按照王薌齋先生的說法,就是“局部、片面”的法式,就會出現拳一出,氣便會有一偏的缺陷,就會被他人所利用。如果任何一個攻防招式的實施,都是在圓球形的整體勁勢的法式中實施出來的,就不會存在這個缺陷了。 而且,片面面積的勁勢,在以面積接觸他人拳勢的時候,自然是薄弱的;而以球形拱面積的法式接觸他人的時候,自然有一個拱效應的予應力在發揮著應機制勝的作用,這也是“不力自力”的一種有效地運用無形勁勢的*佳法式。 所以說:立方六面體,存在著“角的堅硬、邊棱的強硬、平面積之面的薄弱”等三種不同的應力情況;球形體則不然,整體表面的應力是均勻的,故而能左右逢源而無失。 這就是王薌齋先生所說的“片面和球形整體球形面積的關系”的內容實質。 其所說的三角形,乃指內勁構成的三角形狀之勁勢,當然要有外形的配合才能做的完美無缺。而這三角形勁勢的確立,就是六合一體正方形中的一個角的概念而已。而這個正立方體在球星渾圓勁勢內又在不斷地旋轉著。這就是“三角之螺旋實自輪旋不定,錯綜不已”句的精旨妙諦。 ⑦總之,一切攻防能力都是內氣、外形柔外剛中匹配如一之意氣君來骨肉臣的主從統一而成之以為用的。假若單獨而論,則成為有形破體的機械之拳術矣!非“以天心為體,元神為用”的拳道合一之拳道也。我根據自己四十多年的操煉存心體會之經驗,倍感各項功能、力度、量度,都是由“渾元一氣”的擴大、空洞無我產生出來的;然渾元空洞的無形法身道體亦由細微之物(棱角)漸漸修煉體會方能有得,就是漸修頓悟而成的。 ⑧是以,我又感覺到天地間一切學術無不是陰陽對立、主從統一的,亦同時感覺到無一不是圓融的。陰陽和合統一,始能貫通,方可以利用其分項功能合作而發揮其整體功能作用;否則,不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就以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體、用而言,無不是內氣健之體、外形順之體,健順參半、陰陽逆從、勁形反蓄而完成柔化剛發之攻防功能作用的,否則,就不會明白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二一一二”的修煉、建體、至用之理法的。 ……
《意道中樞(大成拳論)》注解點評 作者簡介
馬國興,生于1943年9月23日,北京市人,祖籍河北肅寧縣。出身于武術世家,7歲開始隨父修煉傳統拳術內、外功夫,18歲已練成骨響齊鳴的功夫;同年,隨父學習易理,作為傳統拳術理論的指導。24歲回到家鄉,隨堂祖馬金鐸、表祖柳明三、師爺田京奎繼續修煉傳統拳術功夫(主要是宋太祖長拳、八閃翻拳、花拳的攻防技法),后達到了實戰攻防較技懂勁的攻防功夫藝境;同時,將骨響齊鳴的柔若無骨功夫運用于技擊中,達到在攻防較技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時做到不攖人之力的藝境。在學習功夫的同時,還跟隨馬、柳、田三位老拳師系統學習了《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等學說理論及其在拳術中的運用,使馬先生所學的易理上升到了更高一個層次。一生刻苦修煉傳統拳術攻防技術、功夫,并潛心致力于中國古典拳術理論研究,力求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認識并闡發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 1998年始在《武魂》雜志土連續發表了5年的拳論文章,在此期間,正式出版《古拳論闡釋》《古拳論闡釋續編》《龍涎集》3本傳統拳術著作,并著有多部傳統拳術書稿,是當今武術界論述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理、法、術、功的多產作家。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