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江淮行 皖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181592
- 條形碼:9787546181592 ; 978-7-5461-815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淮行 皖人 本書特色
《安徽文化旅游叢書·江淮行》,分《皖山》《皖水》《皖人》《皖文》4冊,各精選100個名目,共計100多萬字,圖片1000多幅,是首部系統介紹安徽山水人文的旅游叢書。全省30多位作家、40多位攝影家參與編寫,其間數易其稿,既集中展示了安徽的名山勝水、璀璨人文、風土民俗,又以全新的視角去解讀那些共生共榮的自然之美、相依相存的人文之美,并深入挖掘諸多藏在深山人未識的絕美風光。
江淮行 皖人 內容簡介
本書精心選取從遠古到明朝時期的100位安徽名人,比如老子、莊子、管子、曹操、華佗、包拯、朱元璋等人,穿插名人故居及游覽地圖。對安徽的文化歷史名人的介紹,有助于外游客了解安徽的發展,加深對安徽的認識,促進安徽人文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江淮行 皖人 目錄
皋陶:司法鼻祖
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
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文翁:創辦公學**人
桓譚:博學多通著《新論》
陳摶:抱道山中扶搖子
朱熹:宋代理學集大成者
憨山德清:“三教同源”一高憎
方以智:窮理極物成智者
戴震:皖派樸學集大成者
孫家鼐:京師大學堂創辦人
吳汝綸:學貫東西的教育家
胡適:新文化運動先驅
陶行知: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趙樸初:愛國宗教領袖
風云人物
姜子牙:文王訪賢渭水旁
管仲:華夏**相
孫叔敖:治水、治國、治軍賢相
甘羅:年少拜相
曹操父子:文韜武略傲千古
包拯:鐵面無私“包青天”
朱元璋:布衣天子
左光斗:明朝“鐵面御史”
張英、張廷玉:父子宰相
李鴻章:大清國的“裱糊匠”
段祺瑞:皖系軍閥首領
柏文蔚:民主革命先驅者
陳獨秀: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
王步文:中共安徽省委首任書記
王稼祥:中共早期卓越領導人
百戰將星
范增:“亞父”級的謀士
張良:漢朝開國元勛
周瑜:東吳大都督
花木蘭:代父從軍
常遇春:急先鋒“常十萬”
胡宗憲、戚繼光:抗倭功臣
張樹聲、劉秉璋、吳長慶:淮軍將領
劉銘傳:臺灣首任巡撫
許繼慎:中國工農紅軍早期杰出將領
洪學智:兩膺上將
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巢湖三上將
衛立煌、孫立人、戴安瀾:中國遠征三將軍
商海翹楚
張小泉:剪刀名天下
王致和:臭豆腐香飄萬家
江春:“揚州八大總商”之首
胡天注:“胡開文”墨業創始人
王茂蔭:《資本論》唯一提及的中國人
胡兆祥:創辦“胡玉美”
胡雪巖:紅頂商人
周馥:洋務運動的操盤手
科壇星耀
華佗:一代神醫
王蕃:三國時期天文學家
汪機:新安醫學奠基人
程大位:珠算一代宗師
胡正言:出版印刷革新家
元亨兄弟:獸醫雙圣
王貞儀:誰言女兒不英雄
鄭復光:制造**臺測天鏡
鄭大章:中國放射化學的先驅
任新民:“點亮”太空征途
葉篤正:中國氣象學泰斗
慈云桂:巨型計算機之父
鄧稼先:“兩彈”元勛
程開甲:“中國核司令”
楊振寧: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藝苑芬芳
劉安:博極古今《淮南子》
大喬、小喬:秋水并蒂開芙蓉
嵇康: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周興嗣:一夜白發撰《千字文》
張籍、張孝祥、張即之:和州三張
杜荀鶴:晚唐現實主義詩人
梅堯臣、梅清、梅文鼎:宣城“梅花”遍地開
李公麟:宋畫**人
鄭之珍:目連戲集大成者
蕭云從:姑孰畫派創始人
漸江:新安畫派巨擘
鄧石如:一代書法宗師
包世臣:書論大家
程長庚:京劇鼻祖
戴名世:清風不識《南山集》
方苞、劉大櫆、姚鼐:桐城派三祖
吳敬梓:筆繪儒林萬千態
姚瑩:文武兼修寫《康鞘紀行》
呂碧城:現代女子教育先驅
黃賓虹、張翰飛、汪采白:新安三雄
劉文典:安徽大學首任校長
蕭龍士:開創江淮大寫意
張恨水:章回小說大家
鄧以蟄、朱光潛、宗白華:三大美學家
蘇雪林:文壇“常青樹”
林散之:當代書法草圣
蔣光慈:革命文學先驅
韋素園、臺靜農、李霽野、韋叢蕪:未名四杰
劉開渠:現代雕塑事業奠基人
吳玉如、吳組緗、吳作人:茂林三吳
張曙:革命音樂家
舒繡文: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
魯彥周:為文壇塑“天云山”
嚴鳳英:黃梅戲一代宗師
汪靜之、朱湘、田間、海子:現代詩人
江淮行 皖人 節選
《江淮行·皖人》: 皋陶:司法鼻祖 人物檔案: 皋陶(生于公元前21世紀),東夷少昊之后。他輔佐夏禹理政、治水和發展生產,并為夷夏融合和后來中華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貢獻。皋陶與堯、舜、禹齊名,被后人尊為“上古四圣”。 六安城東有一座皋陶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吸引了無數法律界人士前來瞻仰。皋陶墓為圓形土冢,墓頂平面直徑4米,上有黃連木一棵,形同華蓋,墓前有清同治時期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手書“古皋陶墓”碑刻。唐代詩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等都曾為皋陶墓賦詩、撰文。 皋陶是上古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關于他的故事在六安地區代代相傳。相傳,在帝堯時代,一個叫皋陶的村子里,有一位美麗又善良的女子叫女修。有一天她吃了一個巨大的玄鳥蛋后,生下了皋陶。這反映了人們對皋陶的崇拜。 皋陶為人正直,看問題辦事都從事情本身出發,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秉求公正。鯀治水失敗后,該如何處理,大家意見不一,有人認為鯀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主張放了他。皋陶卻主張處罰鯀,他認為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鯀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剛愎自用、一意孤行。 聽了皋陶的一番話,舜將鯀流放到羽山。鯀后悔不已,告訴兒子禹不要重蹈覆轍,而后跳淵而死。鯀死后,沒有人主動承擔治水任務,皋陶推薦了有治水經驗的大禹。大禹治水時,皋陶全力協助他考察,出謀劃策,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隨著治水成功,皋陶又協助大禹發展生產。當時是我國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后階段,正處于文明時代的“門檻”,部落林立,信仰、習俗不一。皋陶認為需要法律,便制定了《獄典》,刻在樹皮上。大禹覺得很好,讓他去實施。 皋陶對法理的精通程度和獨特見解,影響了后世。作為司法者,皋陶認為對于行為過激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進行教育改造,如果一絲悔意都沒有,就需要懲罰;對于不是故意犯下罪行的,應該從寬處理。他還主張不要牽連罪犯子孫。到今天,他這些思想還在應用。 皋陶提倡“德治”,將道德與法律結合,并且教導君主要愛護百姓,多聽聽百姓的心聲。大禹繼位后,想造華麗的宮殿,皋陶立即勸阻,告訴他要以德行服人,實行德政。他強調君主大臣要修身,有個人主見,那些德才兼備的人才能臣服。皋陶又為大禹宣揚美德,樹立大禹治水英雄的形象,政治得以安定,出現了盛世。 經過倡導并施行,“皋陶文化”逐漸建立,一直到今天還發揮著德化作用。它的內容概括起來主要是興“五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倡“五禮”,即“吉、兇、賓、軍、嘉”;創“五刑”,即“甲兵、斧鉞、刀鋸、鉆笮、鞭撲”,這是我國刑法之始。他強調執法公正,是當之無隗的司法鼻祖。 相傳,因為皋陶過人的品德和功勞,大禹要讓位給他。他未繼位即去世,大禹便把英、六一帶封給其后裔。唐玄宗以皋陶為李氏始祖,于天寶二年(743)追封他為“德明皇帝”。 合肥濱湖新區有安徽名人館,匯聚了800多位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風采,重點展示了皋陶、老子、莊子等100多位皖籍名人的生平與成就。 ……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