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那爺爺講國寶的故事(全10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612349
- 條形碼:9787545612349 ; 978-7-5456-123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那爺爺講國寶的故事(全10冊) 本書特色
讓歷史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讓國寶與孩子“對話”。 實用和美感兼備的文物科普書,適合小學生自主閱讀。 ☆ 【專業視角】故宮元老為孩子做啟蒙。 與故宮文物相伴70年,元老級專家那志良,以畢生積累為孩子寫作。文物的世界,物物相通,事事相連,那爺爺用深厚的學識,帶孩子走進文物世界,走進古人的生活時空。 ☆ 【輕松閱讀】 兒童視角,從日常出發講故事。 那爺爺“蹲”下來為兒童寫作,一字一句都是從兒童看到的角度出發,再結合給自家孩子講解的經驗和愛心,把文物知識寫進故事里、生活里。 ☆ 【主題豐富】覆蓋面廣,一網打盡常見文物類型。 10冊各一個主題,都是在博物館里能夠接觸到的,也與課堂息息相關的文物類型——青銅器、玉器、瓷器、竹雕、書畫……多方位趣講文物,讓孩子不再迷迷糊糊逛博物館。 ☆ 【寫實插圖】原汁原味,以力求展示文物原貌。 攝影實拍和手繪“寫真”,讓文物的本色和細節一覽無余;故事場景圖和趣味插圖,幫助孩子增加閱讀樂趣,加深理解記憶。 ☆ 【有聲伴讀】身臨其境,隨時隨地進入文物世界。 央視專業配音員,業界金牌后期團隊,全力打造有聲書,讓那爺爺的故事更加鮮活有趣,看一遍,聽一遍,讓孩子多收獲一重理解。
那爺爺講國寶的故事(全10冊) 內容簡介
《青銅器》 聽說“豆”等于現在的高腳碗?“鬲”是古人的鍋?洗手偏用這淺淺的“盤”?青銅器的世界好難懂,鳥紋、龍紋、人紋還有讓人念都不會念的紋,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那爺爺在書中創作了小琳、小聞一家。在去博物館的日子里,面對兩位小朋友問不完的問題,爸爸媽媽總有好對策。他們因勢利導,借助孩子們的興趣講文物,一圈走下來,兩位小朋友真是收獲滿滿,青銅器的主要類型、來源、用途全都記在了她們心里。 《玉器》 硬玉是不是很硬?軟玉是不是很軟?采玉是不是像撿鵝卵石那么簡單?中國人又為什么能有“化干戈為玉帛”的氣量?遙遠的洪荒古史里,祖先們留下了幾塊打磨過的石頭,竟不知,自此以后的玉石情結,已在華夏大地上千秋相傳。 小聞和小琳纏著爸爸講玉器,一講就講去了博物館里,黃玉三連章、白玉花熏、碧玉帶鉤……各式各樣的玉有著不同的價值和功用,玉石真的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瓷器》 有一種寶貝,它既是飯桌上的杯碗盤碟,也是我們給世界的印象。它既源自腳下廣袤的土地,也是中國人用頭腦與智慧塑出的形狀。它可以清雅別致,也可以富麗堂皇。瓷器,就這樣從古代信步走來,一次又一次令世人驚嘆。 這次的瓷器之行,因為多了弟弟小中,變得熱鬧非常。張伯伯的收藏,真是讓他們大開眼界,原來用瓷器喝茶,還能生出這么多有趣的事情呢!被激起了求知欲的小聞和小琳,又是向爸爸要書看,又是去博物館,瓷器的精巧與豐富多樣給她們留下的深深的印象。 《竹雕》 我們的祖先,是出了名的愛竹。他們拿竹子蓋房,拿竹子盛飯,后來干脆把竹子擺上桌案,于是雕刻竹子成了一種風尚。喜愛風雅的讀書人竟形成各種派別,爭相把筆墨氣韻留在竹面上。因為竹雕不易保存,所以它雖取材普通,但能流傳至今,就已是分外珍貴…… 《畫里的故事》 那爺爺說,繪畫是無聲的語言,可以溝通古今中外。我們的生活里,畫以各種形式存在,漫畫、動畫比比皆是。同我們一樣,古人也喜歡畫。他們的畫中,有筆墨的清香,亦有文化的滋養,還藏著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沒有攝像機的年代,這些畫就是歷史*生動的記錄,久遠的時光相冊等待著你的開啟。 《畫里的鳥》 小朋友對鳥兒有著天生的喜愛。小黃鴨、大白鵝、老鷹、山喜鵲……總有一款可以讓他/她中意。我們中國人的天性,是喜歡花和鳥的,所以在國畫里,專有“花鳥”這一科。這些有著翅膀和羽毛的可愛生命,被畫家的妙筆記錄在紙絹上,毫厘間的細膩與傳神,總是一次次地在不經意間撞擊我們的心靈。中國的花,中國的鳥,就這樣靜靜散發著獨一無二的美麗。 《印章》 我們的祖先,是一群有魔力的人。他們能讓一把刻刀在一個小石面上盡情舞蹈,能在尺寸之間演繹氣象萬千。他們刻字,他們刻畫;他們不斷復古,又熱愛創新。無論是作為單純的裝飾或玩件,還是作為重要的憑證或權利的象征,印章都是一門古老而獨特的藝術。 《筆墨紙硯》 筆、墨、紙、硯為什么會被古人奉為“文房四寶”?其實,拋開珍貴的選材或是精巧的制作不提,就算是普通的筆墨紙硯,也包含著大大的學問。毛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一塊黑乎乎的墨,居然要二十幾種手續來制作;沒有紙的發明,文化的傳承只能依靠笨重的簡冊;為了找到制硯的優質石料,不知有多少人走過多少路,試了多少種石頭…… 《漢字》 漢字是歷史和時間的旅人,一路上走來,它呈現出不同的樣貌。一代代的書法家是漢字的造型師,在他們的努力下,漢字變化著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形態。但萬變不離其宗,今天的我們依然能在通用的字體上發現圖畫的影子。先祖用圖畫創造了漢字,他們的智慧在一筆一畫中長存,漢字的靈魂是屬于圖畫的。 《古時候的兒戲》 你知道嗎?很多一本正經的大人也都曾是調皮貪玩的小朋友。以前的小孩,沒有手機、電腦,沒有可以遙控的小飛機,但他們的快樂可一點都不比我們少;或是借助一些小小的道具,或是三五成群跑出去看熱鬧,他們總能讓自己的童年妙趣橫生。如果哪天,有人像那爺爺一般,向你細述童年的游戲,請一定要認真傾聽,因為這些都是中國的孩子用歡笑來守護、傳承的“文物”呢。
那爺爺講國寶的故事(全10冊) 目錄
那爺爺講國寶的故事(全10冊) 作者簡介
那志良,1908-1998,字心如,生于北京,滿族人,我國著名的古器物專家、故宮建院史上的重要見證人。他勤勤懇懇守護故宮70年,卻一生清廉,家中沒有一件文物藏品。 那先生少年時即被史學四大家之一陳垣先生推薦至“辦理清室善后委員會”工作,從此和故宮結下不解之緣。他用70的光陰典守故宮國寶,其間,參與文物南遷、文物倫敦藝展等一系列重大工作,被稱贊為老故宮頭號專家、與文物生死與共的人。 他致力于編輯各類文物圖集,推廣普及文物知識;在學術研究上,深耕細作,是國內外公認的頂級玉器專家。曾在多所大學教授古器物學,著有《玉器通釋》《璽印通釋》《石鼓通考》《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等。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