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讓孩子幸福的語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89626
- 條形碼:9787540789626 ; 978-7-5407-896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讓孩子幸福的語言 本書特色
◎暢銷日本,為多個家庭提供了解決親子溝通問題的“靈丹妙藥”。 本書自2019年在日本出版以來,廣受好評,亞馬遜日本評分4.1,兒童心理類暢銷榜第5,是日本讀者眼中改善親子溝通的一劑良方。 ◎選取29個具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場景,覆蓋育兒過程中的辛苦時刻。 本書選取了29個日常生活中令爸爸媽媽頭疼不已的育兒時刻(孩子說“再也不要去學校了”的時候 / 孩子磨磨蹭蹭不做作業的時候 / 孩子總是和父母頂嘴的時候……),時間從幼兒延續到初中以后,一本書在手即可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溝通難題,滿足父母的長期需求。 ◎兒童心理學專家從業20余年的一線工作心得。 本書作者曾任仁愛大學心理專業教授,已從事心理咨詢超20年,長期接受各類父母面談咨詢,并負責兒童身心修養項目超15年。本書是他作為兒童心理學專家在一線工作中總結提煉出的親子溝通中的常見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也已經過多人實踐,具有相當的借鑒意義。
讓孩子幸福的語言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根據自己20年來從事心理咨詢和養育4個孩子的經驗, 切入“育兒焦慮”這一現實家庭問題, 從“父母如何讓孩子感到幸福”和“父母如何在育兒中體驗到幸福”兩個方面入手, 選取生活中常見的29個場景, 對比介紹了“說教用語”與“鼓勵用語”, 以此鼓勵父母改善親子溝通方式, 實現輕松育兒。
讓孩子幸福的語言 目錄
序 言
第1 章 0—3 歲 孩子與世界初遇時期
第2 章 3—5 歲 孩子個性初顯期
第3 章 6—8 歲 學校生活開始時期
第4 章 9—12 歲 青春期開始時期
第5 章 13 歲以上 親子分離開始的時期
后 記
讓孩子幸福的語言 節選
孩子失敗的時候 說教用語 “我說對了吧,你就是不聽話!” 鼓勵用語 “ 真不容易啊。” 朋友有一次用智能手機給她上初三的兒子發了張去模擬考試考場的地圖和路線圖。 她對我說:“那孩子很不擅長找路,一定會迷路的。”我聽著覺得她的話語間好像流露出一點點開心。 很多父母總是擔心孩子不行, 覺得孩子必須得有自己幫。也許他們內心深處其實正在為“孩子還離不開自己”“孩子不會離棄我”而感到安心。 這是另外一個朋友的故事。他上高中的兒子決定暑假時去找住在美國的堂弟玩,并且自己制訂了旅行計劃。孩子在網上查詢各種方案后預訂了機票。 但是,在他父母看來,孩子設計的路線在換乘時花費太多時間,是非常不好的路線。 于是,朋友就對孩子建議道:“還有更好的路線吧。”結果,孩子很生氣,*后竟然放棄了旅行。 其實,費用并沒有什么變化。我問朋友:“你兒子選的路線不也很不錯嗎?”但是,朋友卻很生氣地說:“與其在機場換乘時浪費幾個小時,不如早點到達目的地,這絕對不是*優的選擇。連這個都不知道,對兒子真失望!” 當然,他們的親子交流平常也許多少有點問題,但是重點還是和前面所說的一樣。 孩子自己選擇,自己開心享受,付出辛勞,從父母以外的人和事情中學習經驗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這些體驗。 我們如果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馬上就會理解。 父母給我們“建議”時,我們是很感激,還是很厭煩? 父母與其因給孩子“正確”的建議而被討厭,不如勇敢地支持孩子去選擇看來是“不對”“不成熟”的路。 當然,發現孩子明顯要失敗的時候,比如忘帶準考證或機票就出門的時候,還是應該提醒一下孩子:“你忘帶了重要的東西喲!”連這個都不提醒的話,那就變成了捉弄。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提建議時需要把握好恰當的度。 盡管如此,父母們還是要謹慎對待自己所認為的“正確”。強制給孩子正確的建議,并不都是為了孩子好。 《母親就是在守候孩子的遠行》(Mothers Have to Be There to Be Left )。 這是心理學家埃爾納·弗曼(Erna Furman)著名的論文題目。 這篇論文論述了如果父母不事先采取措施,不引導孩子,不做令孩子厭煩的事的話,孩子反而會很自立。 弗曼將其比喻為孩子的斷奶期。即使不故意誘導孩子對斷奶食品的興趣,孩子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被各種各樣的食品吸引。反倒是母親會因為“一直都*喜歡母乳”的孩子長大了而感到傷心落寞。 有的父母憂慮“太無微不至照顧孩子,孩子就不能獨立了”。孩子不會永遠想依賴父母,他們會在自己認為恰當的時機,以自己的方式離開父母。 所以, 父母應該做的是如弗曼所說:“守候孩子的遠行。” 并且,“守候”二字寓意深遠。孩子遇到困難時、感到孤獨時,回過頭可以看到父母正守護著自己的身影,這對惴惴不安、準備獨自前行的孩子來說就是莫大的支持。 “守候”是留在原地,守護孩子的選擇,確保無論何時孩子有需要,都可以回到安全的港灣的態度。 “守候”遠比“要為孩子做點什么”難。
讓孩子幸福的語言 作者簡介
田中茂樹,1965年出生于日本東京,畢業于京都大學醫學部。曾擔任仁愛大學人類學系心理專業教授,兼任該大學附屬心理臨床中心主任。專攻fMRI高次腦機能研究與失語、健忘等高次腦機能障礙。現任職于奈良縣佐保川診療所。 王俊紅,畢業于日本北海道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跨文化交際學、區域國別研究。異文化經營學會會員,國際商務研究學會會員。現任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日語系講師。 楊本明,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MTI教育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外語口譯崗位資格證書考試日語組考官,上海市“晨光學者”。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