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現代電影表演藝術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6039097
- 條形碼:9787106039097 ; 978-7-106-0390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電影表演藝術論 內容簡介
演員保持了本能,角色創造才能具有活力。但僅僅保持了本能,角色創造只不過剛剛建立起畸變的可能性,真正的角色創造,也即從自我出發,利用假定創造角色的工作,還必須依賴于畸變本色。
現代電影表演藝術論 目錄
一、人創造人的藝術
1.人演人
2.性格即人
3.性格的基礎——自然的人
二、性格是獨一無二的坐標
1.性格與概念
2.性格的系統與結構
三、性格創造的實質——不變與畸變的創造
1.保持本能與畸變本色
2.畸變的實踐與對本能的依賴性
四、創造力的層次
1.創造力的衡量
2.本能型與創造型
下篇 電影表演的特點——深層次的創造
一、電影表演藝術特點的泛說
二、深層次的創造
1.單一的“假定”展現與雙重的“假定”創造
2.直接依賴于素質的**性原則
3.存在就意味著表現
4.依重微波信息
5.在無限時空中求得新的對應
6.控制的第四層次
7.建立無級“純相關”
8.與自然原態節奏同步
9.游戲感和表演意識
10.感覺的藝術——藝術感覺——角色教養
后記
現代電影表演藝術論 節選
《現代電影表演藝術論》: 比如:一個角色的性格基調是“虛偽”。虛偽這個概念,必須是演員通過研究劇本的人物行為獲得的總體認識。而這總體認識又是由于人物的兩個方面綜合構成的:一方面是真誠,而另一方面又是欺騙。所以由其分體的行為與全部歷史行為的存在與對比之后,獲得了虛偽的印象。如若再現角色的虛偽,必須再次實施角色真誠與欺騙的兩重行為,虛偽才可以為觀眾生動地感知。但是虛偽的個性概念,這個人物總基調既然是演員建立在感覺基調上的提煉物,這概念也必然帶有一些個人的活氣。因為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生活經歷,由于對生活的不同認識,必然造成對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深度不一的探究。因而對于同一個“虛偽”的概念,不同的演員會演繹出不同的譯制品,這就有如不同修養的翻譯家,對于同一段文字描寫,可以翻譯成不同的中文。“虛偽”的概念,對于修養不同的演員,在感覺的演繹中不可避免地會夾雜著獨特的“個人氣味”。所以這概念是建立在以演員自身對人、對生活的理解、認識與經驗之上的角色譯制品,是演員發自內心的抽象物,是為演員理解、感知和認可的有生氣的概念。只有這種概念,才會具體幫助演員把握角色基調的魔力。就是這有活氣的魔力,幫助演員以一種感知的平衡、印象的平衡、人類本能的平衡制約著演員的行動,使演員逐漸準確地實現著角色的基調——“虛偽”的個性概念。所以我說有一把魔尺,這魔尺就是由演員親自感知提煉后,所得概念的活氣。 演員自己苦心尋覓的個性概念,還會受到導演闡述概念的制約,因此演員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個性概念與導演闡述的概念相比較,從而作出必要的修正。而這修正后的個性概念,如果企圖不失其活力,就必須再次重復尋覓角色動作,再次重復稀釋概念的工作。但這反復不管持續多少次,其概念的依據永遠都是作者的文字形象和演員自己認可的經驗。這經驗也包括剛剛向導演或別人學習得來的一切經驗。 把握概念,是為了感覺角色的總體;實施行動,才是創造可見的性格。這是一條規律。但是演員僅僅把握基調,性格就會是單一的,人物就會是單色彩的,所以還必須突破基調。 事實上,生活中的人、藝術中的人,都不是單調的人。有人提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變得愈來愈復雜。其實自古以來,人類就從來沒有簡單過,只是我們尚不善于開掘這種性格的復雜性罷了。復雜和簡單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矛盾,又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歷史上很多大數學家,在數學方面的高度才華,表現了人類頭腦的極端復雜性,可是他們在生活方面的無能,卻又暴露了人類頭腦的簡單性,任何人不可能什么都復雜,任何人也不可能事事都簡單。當然人與人比是會有復雜和簡單之別,但自己與自己比也會存在簡單和復雜的方面。人是一種*富運動性的動物,當然他也許不如梅花鹿跑得快,然而人類的思維變化與心理運動速度是世上的一切生物所遠遠不及的。正是因為有了運動性,才造成了人類性格發展的可能性。歷史上一些普遍的簡單,到了現代社會也許變成了普遍的復雜;歷史上一些普遍的復雜,到了今天也許恰恰是現代人的簡單。所以泛泛地談人的復雜性,我以為并不科學。在創作中,一些演員常常感到塑造歷史人物比之現代人物更艱難,其中對于歷史的陌生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現代演員和歷史形象的相通性,受到了時代的局限,所以今天的“簡單”碰上了歷史的“復雜”;而今天的“復雜”又撞上了歷史的“簡單”,所以矛盾的統一就遇到了艱難。正如二十幾歲的姑娘去扮演安娜·卡列尼娜,她的簡單恰恰碰上了19世紀的復雜。 ……
現代電影表演藝術論 作者簡介
齊士龍,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電影學院原表演系主任。現任北京電影學院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北京城市大學文化學院名譽院長、表演學部主任。多年來,為北京電影學院和國內主要藝術院校及藝術研究單位任教講學,涉足表演、導演、文學、攝影等多學科的教學,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影視藝術界培養了大批知名專業藝術人才和教師。被北京電影學院授予學院榮譽——金燭獎。先后執導、編導了二十余部戲劇影視作品,撰寫學術專著多部。運用“思維藝術化”理論進行積極大膽的藝術教學與科研探索,創造的“無劇本排戲法”和“奇思妙想”教學法,為創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藝術教育體系起到了推動作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