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撒下好命的種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078268
- 條形碼:9787309078268 ; 978-7-309-0782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撒下好命的種子 內容簡介
證嚴上人有感于時下年輕人的生命困惑,父母師長也不一定能找對方法,幫得上孩子的忙,決定通過十二堂好命智慧課,包括:爭時間、重孝順、顧好心、美人文、入慈濟、做志工、說母語、善人生、明情緒、不吸毒、絕非行、顯佛法,來為迷途的孩子加持祝福。希望通過十二個不同面向的開導啟示,從個人的小愛,拓展到為他人付出服務的大愛,讓年輕人對生命課題不再無所適從,能盡快找到人生的方向,讓生活更有定見,更能夠肯定自我的價值,活出好命的人生,也撒下大愛的種子!
撒下好命的種子 目錄
1 爭時間
不思前,不想后;過去是雜念,未來是妄想。
當下這秒鐘、這一刻,期待人人都能踏實的度過。
一出生就是七十歲
因為昨天,今天才能延續
不思前、不想后的人生
分秒即永恒
珍惜三間: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
一生唯一的目標
2 重孝順
孝道不只是在物質上滿足父母,更要讓父母親的心靈自我提升。
期許大家都能成為父母的希望、社會的希望。
培養一顆柔軟心
得了“缺愛癥”,怎么辦?
家里的上人
什么是孝?
3 顧好心
心若顧好了,身體就不會做錯事,嘴巴就不會說錯話。
一個人不說錯話也不做錯事,就是一個能自愛的人。
愛心——愛好自己的心
人生不脫軌
你是聰明還是智慧?
發揮“納米良能”
真正的靜
十四歲的死刑犯
一個沉迷網絡的女孩
如何去除占有心?
走過貧窮路
……
4 美人文
5 入慈濟
6 做志工
7 說母語
8 善人生
9 明情緒
10 不吸毒
11 絕非行
12 顯佛法
附錄 慈濟弟子規
撒下好命的種子 節選
本書: 譬如,有一位學生說他在小兒科病房區服務時,看到許多媽媽在照顧自己的小兒女時,總是百般呵護,無微不至的疼愛。這件事讓他感覺到:“我小時候生病,媽媽應該也是這樣照顧我,原來媽媽這么愛我。”他接著說:“但是平常媽媽在教導我的時候,我都沒有給媽媽好臉色看,這樣真的很不對。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向媽媽懺悔。” 還有一位同學說,慈濟團體真可愛,因為一般人都說:“我跟你說,你千萬不要去跟別人說;你若跟別人說,不要說是我說的。”但慈濟人卻是時時說好話,而且還說:“我跟你說,你去跟大家說;你跟別人說時,要說這是師父說的。” 這位同學又說:“我曾聽一位慈濟人分享:‘小學小不孝,中學中不孝,大學大不孝,留學不知孝,因此師父很憂心現代社會孝道式微。”’他到慈濟醫院做志工時,很用心地觀察,發現果然很多案例都是如此。 他說,他看到一位阿公孤單一人,就去和阿公互動。他問:“阿公,要我幫助你什么嗎?”阿公回答:“不用,不用,我自己來做就可以了。”這位同學繼續和阿公話家常,問到阿公家里還有什么人? 阿公說:“我有四個孩子。” “四個孩子現在都在哪里?” 阿公回答:“三個在美國,還有一個目前在讀博士。但我不要他去美國,因為去一個,沒了一個。” 這位同學說:“我深深體會到阿公說‘*后這—個不要讓他去美國’的心情,因為他的孩子出去留學就不知孝了。若再讓*小的孩子去美國的話,阿公就真的變成孤單老人了。” 大家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孝道”。讀書當然是好事,但也不要忘了臺灣的父母。 還有一位同學分享,醫師對一位住院的阿伯說他可以出院時,阿伯卻很不能接受,焦慮地在醫院里走來走去。這位同學感到奇怪,出院是好事,為什么阿伯無法接受呢? 他去跟阿伯互動后,才知道阿伯有十一個孩子,有的在國外留學、有的是老師、有的是律師……都有很好的工作,但十一個孩子卻沒人要奉養他,所以他覺得家庭不溫暖。相反的,他住院的時候,很多志工會來和他說話,也有許多喊他阿公的小志工會來幫他按摩,因此他覺得住院很溫馨。 有十一個孩子,卻覺得家庭不溫暖,這樣的人生實在令人感嘆。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因為現代社會只追求“知識”,不重視“智慧”的結果。知識是追求功利,智慧則是追求道德、良知;一旦智慧的道德、良知,被知識、學識替代后,這個社會就得了“缺愛癥”。 行善、行孝不能等,期待各位年輕菩薩要好好孝順堂上雙親,因為孝道是人倫至理。行孝之外,也希望大家把握時間多付出,用愛來美化這個世界。唯有人人源源不絕地付出心中大愛,才能治愈社會的缺愛癥。 ……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