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非典型設計生活叢書—街頭游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837931
- 條形碼:9787561837931 ; 978-7-5618-3793-1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典型設計生活叢書—街頭游擊 本書特色
欣聞趙世勇和張兵又領銜主編了六部書,而且即將出版,我不禁為他們的進取精神所感動。他們以“非典型設計生活”為叢書名,再次組織學生將世界*前沿、也是*貼近日常生活的設計展示出來。作為組織者,這幾位老師顯然比以前更為成熟了。經過一段探索與嘗試后,他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時代變了,我們的教學理念必須更新,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我們的意識、行為、方式以及成果都位于時代*前沿。
看到剛剛出版的、也就是他們在此之前主編的六部書,確實使我眼前一亮:從書籍封面、版式到書中的文字和插圖,都強烈地體現出一種現代設計的意味,不僅新,更重要的是貫穿著一股大家之氣。21世紀的高校教材或說教學參考書,已經不能同以前一樣了。網絡技術使社會節奏無限加快,“轉瞬即逝”再也不是什么形容詞了。現實告訴我們,不進則退,而且前進速度慢一點,就會被拋離。
教學雖然不在快,可是起決定作用的教學理念更新卻要快。如今的社會需求日新月異,如今的學生們也是完全生活在一種全新的氛圍中。時代要求我們創新,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扎扎實實,又容不得懈怠地永遠求新。
翻開書的封面,叢書編委會的一系列人名使我感到溫馨。多么熟悉的二三十年前的青年學子啊,當年他們那稚氣未脫又刻苦銘研的模樣依然在眼前,現在這些學子已成為各高校和設計一線的教授和中堅力量。耕耘是偉大的。耕耘不是一個陳舊用語,現今網絡新詞中不是也用“織圍脖”嗎?-人們仍然看重這用盡心思的勞作。作為設計教育者,我們有著神圣的職責與使命。我們感受著耕耘的愉悅,'已經不在意這其中勞作的艱辛,更看重的是收獲!
這套叢書的作者們差不多都已碩果累累,可是他們絲毫不滿足于現狀,而是不斷開拓自己的思路。這兩套叢書的出版說明“大設計”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設計策略與研究模式必須跟上全球化的步伐。愿趙世勇和張兵及這一代活躍在設計教育**線的中流砥柱們不斷推出新的成果,惠及設計教育,惠及學生,奉獻于國家。
非典型設計生活叢書—街頭游擊 內容簡介
對當代中國而言,公共藝術很新穎但不應陌生。它從環境雕塑生發而來,借助全新的設計理余與設計技術植根于現代社會中,美化環境,實現功用,同時不忘藝術的批評本色。因此,在當代設計教育中傳授公共藝術設計技能大有必要。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但需要兼具藝術家和設計師的雙重視野,能夠將自身設計實踐與系統科學的教學方法相結合,還需要向學生介紹公共藝術領域為前沿的設計實踐活動,這就是《街頭游擊》作為這套非典型設計生活叢書其中之一的價值所在。感謝這個設計教育團隊中諸位老師在本套叢書編輯過程中的無私指導,感謝學生們的參與與付出,相信我們的前進之路將漸行漸闊。
非典型設計生活叢書—街頭游擊 目錄
沿“涂”的風景
亦真亦假
衍生
借用你的手
不為形抑
為立而美
我“形”我塑
空中的“音符”
地之承載
廣而告之
置身其中
街頭綠化
“行”在街頭
臉
畫在別處
為你我而存在
照亮心靈的路
水幕花影
后記
非典型設計生活叢書—街頭游擊 作者簡介
王鶴:天津大學建筑學院藝術設計系講師,天津美術學院雕塑專業學士,天津大學建筑學院設計藝術學專業碩士,南開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博士,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2005年天津市“優秀青年美術家”,2007年天津市第九屆“文藝新星”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