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古代冰雪文化叢書:冰嬉溯源 (精裝彩圖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54849
- 條形碼:9787200154849 ; 978-7-200-15484-9
- 裝幀:一般雅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冰雪文化叢書:冰嬉溯源 (精裝彩圖版) 本書特色
《冰嬉溯源》對普及冬奧知識有推動作用,對宣傳北京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是研究冰嬉起源的填補空白之作。
中國古代冰雪文化叢書:冰嬉溯源 (精裝彩圖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研究冰嬉起源的學術專著。作者運用大量文獻檔案和圖像資料,對冰嬉的淵源以及起源時間、地點做了深入研究,不僅駁斥了冰嬉運動的隋唐起源說、宋代起源說、明代起源說,而且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后金起源說。作者認為,清代冰嬉是滿洲先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創造的冰上運動,作為國俗的冰嬉盛典的起源于后金建立之初,起源地即后金早期的都城赫圖阿拉。本書對于厘清我國冰嬉運動的源流有一定意義,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同時,對于助力2022年冬奧會、增強文化自信和普及中國冰雪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古代冰雪文化叢書:冰嬉溯源 (精裝彩圖版) 目錄
**章 冰嬉起源的核心問題 / 001
**節 冰嬉起源的時間 / 003
第二節 冰嬉起源的地域 / 013
第三節 冰嬉的內涵和外延 / 015
第四節 概念界定 / 020
第二章 冰嬉起源的自然地理基礎 / 023
**節 東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 / 025
第二節 女真(滿洲)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環境 / 027
第三章 冰嬉起源的生產生活基礎 / 035
**節 北方民族冰雪活動的歷史 / 037
第二節 北方民族冰雪用具述考 / 044
第三節 農耕民族冰雪用具述考 / 054
第四節 滿洲先民冰雪活動的歷史 / 063
第四章 冰嬉起源的軍事基礎 / 071
**節 冰嬉與騎射 / 075
第二節 冰嬉與軍禮 / 081
第三節 冰嬉與實戰 / 085
第五章 冰嬉起源的項目基礎 / 091
**節 天命十年太子河畔跑冰戲 / 093
第二節 崇德七年渾河河畔“蹴鞠之戲”與“踢形頭” / 102
第三節 乾隆十年冰嬉盛典的項目溯源 / 111
第六章 冰嬉起源的制度基礎 / 123
**節 后金時期都城遷徙與冰嬉制度的雛形 / 125
第二節 乾隆時期冰嬉制度的記載與制度溯源 / 128
第三節 冰嬉盛典禮樂、慶典和外交制度溯源 / 134
第七章 冰嬉起源的民族基礎 / 141
**節 后金建立之前的女真諸部 / 143
第二節 后金時期女真諸部的整合 / 145
第三節 滿 洲 / 148
第八章 冰嬉起源的民俗基礎 / 151
**節 滿洲先民善冰雪的傳說 / 153
第二節 《兩世罕王傳》中冰嬉起源的傳說 / 161
第三節 與冰嬉有關的民歌 / 179
第四節 與冰嬉有關的民間藝術 / 184
結語 / 188
參考文獻 / 190
后記 / 198
中國古代冰雪文化叢書:冰嬉溯源 (精裝彩圖版) 節選
**章 冰嬉起源的核心問題探討冰嬉的起源要解決3個核心問題:**是冰嬉起源的大致時間,第二是冰嬉起源的地域范圍,第三是冰嬉的內涵和外延。 **節 冰嬉起源的時間 目前,關于冰嬉起源的時間,學術界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為隋唐起源說、宋代起源說、明代起源說和清代起源說4種。 1.隋唐起源說 隋唐起源說主要來自于《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全》一書。《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全》總結學術界對冰嬉起源的認識,眾多學者認為冰嬉起源于隋唐時期,興盛于清代。《隋書》記載,當時北方的室韋人在積雪處狩獵“騎木而行”,《新唐書》記載“乘木逐鹿冰上”,都是冰嬉起源于隋唐的直接證據。冰嬉隋唐起源說的依據,是正史中記載隋唐時期北方少數民族使用工具在冰雪上狩獵的風俗。 那么,“騎木”或者“乘木”是否就是冰嬉呢?筆者認為隋唐時期北方民族冰上狩獵,是冰上運動形成的萌芽時期。這與真正的冰嬉盛典有著本質的區別。隋唐時期,“騎木”或“乘木”都是北方民族狩獵生產方式的體現。這些記載只能說明隋唐時期的先民已經存在冰雪狩獵的風俗,并不能說明冰嬉起源于隋唐時期。 2.宋代起源說 冰嬉宋代起源說流傳極為廣泛。在權威辭書、官方體育教材和部分專著中,大都支持冰嬉宋代起源說。另有學者在論文[1]中提到冰嬉起源于宋代的觀點。上述資料中,論證冰嬉宋代起源說的依據主要有兩條文獻:**條取自《宋史·禮志》,第二條取自《玉海·宮室》。 學者韓丹和張寶強曾分別對《宋史·禮志》“作冰戲”的文獻內容質疑并論證。論證理由大致總結如下:**,1977年中華書局標點本《宋史》和1936年商務印書館百衲本《宋史》關于同一文獻的記載均為“故事,齋宿必御樓警嚴,幸后苑觀花,作水戲,至是悉罷之”。第二,參照《文獻通考》和《宋會要輯稿》,與《宋史·禮志》相關的記載均為“水戲”。第三,《宋史·禮志》“作冰戲”的說法系《通俗編》首次引用之誤。第四,觀花和“作冰戲”并行,不符合自然規律。另據黃河流域冬季冰封時間范圍有限,所以在宋都汴梁城“作冰戲”的可能性極為有限。 筆者認為《宋史·禮志》中,關于“水戲”誤寫為“冰戲”的論證基本可信。中華書局1936年版《辭海》“冰戲”詞條年代較早,是后世引用的祖本。該詞條提到《宋史·禮志》“幸后苑觀花,作冰戲”是冰戲宋代起源說的直接證據。《宋史》是元代官方修訂的宋代正史,所用史料能與相關文獻相互印證。中華書局標點本《宋史》對同一文獻的記載是:“故事,齋宿必御樓警嚴,幸后苑觀花,作水戲,至是悉罷之。”二者對照可以發現《辭海》中“冰戲”一詞確實由“水戲”誤抄而來。 根據以上認識,冰嬉宋代起源說取自《宋史·禮志》的文獻,可以基本斷定為誤寫。 在查證這條文獻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了一個清代人對“冰戲”認識的有效信息。根據《通俗編》卷三十一《俳優·溜冰》清乾隆十六年(1751)無不宜齋本記載:“溜冰。《宋史·禮志》:‘故事,齋宿,幸后苑作冰戲。’按此,即北方溜冰之戲始自宋時。”既然“作冰戲”一詞有誤,清人翟灝據此推斷當時北方溜冰之戲起源于宋代的認識也是錯誤的。翟灝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卒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經歷康、雍、乾三朝。雖然溜冰之戲起源于宋代的認識有誤,但可以確認的是,在翟灝所生活的時代,“冰戲”一詞已成為專有名詞,代指北方溜冰之戲。 《玉海·宮室》有關冰嬉的記載,學者李芬蘭在《“冰嬉”運動源流論》一文中提出:“‘冰嬉’一詞,*早出現在宋王應麟《玉海·宮室》中,即‘《順宗紀》:侍宴魚藻宮,張冰嬉彩船(彩艦),宮人為棹歌’。”《玉海》是南宋時期王應麟編寫的一部大型類書,所記內容涉及經史子集,包羅萬象。據《文淵閣四庫全書總目》記載:“《玉海》二百卷,附《辭學指南》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宋王應麟撰,有鄭氏周易注。已著錄是書分天文、律憲、地理、帝學、圣文、藝文、詔令、禮儀、車服、器用、郊祀、音樂、學校、選舉、官制、兵制、朝貢、宮室、食貨、兵捷、祥符二十一門。每門各分子目凡二百四十余類。” 不過,李芬蘭先生所引用的《玉海·宮室》出自《欽定四庫全書》版《玉海》卷一百七十一《宮室·唐魚藻池》中“池類子目”:“《德宗舊紀》:貞元十三年七月壬辰,浚湖渠魚藻池,深五尺。《順宗紀》:侍宴魚藻宮,張冰嬉彩艦,宮人為棹歌。”句后有注“見宮類”,說明魚藻池子目可與宮類子目參照來看。而查閱《玉海》卷一百五十八《宮室·唐魚藻宮》中“宮類子目”:“《順宗紀》:為皇太子,嘗侍宴魚藻宮。張水戲彩艦,宮人為棹歌。眾樂間發,德宗歡甚,顧太子曰:‘今日何如?’太子誦《詩》‘好樂無荒’以對。”其題目后有注“又見池類”,也說明魚藻池子目可與宮類子目相互參照。不過,魚藻池子目中的“張冰嬉彩艦”與宮類子目中的“張水戲彩艦”,“嬉”“戲”意同,而“冰”與“水”雖僅有一字之差,但意思相差何止千里。同為《欽定四庫全書》版竟然說法不同,這當然引起人們的猜測和爭議。 其實,這樣的情況應該是筆誤造成的。南宋王應麟撰寫《玉海》,其內容參照或摘錄《唐書》。傳世《唐書》有兩種,即《舊唐書》和《新唐書》。關于唐順宗侍宴魚藻宮之事,《舊唐書·順宗本紀》載:“順宗之為太子也,……嘗侍宴魚藻宮。張水嬉,彩艦雕靡,宮人引舟為棹歌,絲竹間發,德宗歡甚,太子引詩人‘好樂無荒’為對。”《新唐書·順宗本紀》載:“十二月乙卯,立為皇太子,……后侍宴魚藻宮,張水嬉彩艦,宮人為棹歌,眾樂間發,德宗歡甚,顧太子曰:‘今日何如?’太子誦《詩》‘好樂無荒’以為對。”由此可見,《玉海》中關于“張冰嬉彩艦”與“張水戲彩艦”之矛盾,或者是王應麟的筆誤,或者是《欽定四庫全書》抄錄時的筆誤。總之,“冰嬉”一詞為“水嬉”誤抄。 其一,各書《順宗紀》記載的是唐順宗當皇太子期間在魚藻宮娛樂宴飲的場景。宮廷宴會中間,水嬉、彩船助興。宮人演藝棹歌。在歌聲樂聲之間,唐德宗非常高興,詢問太子感受如何。太子吟誦《詩經》中句子“好樂無荒”來作答。此處,“宮人為棹歌”,“棹”是撐船用的長竿,類似船槳,為水上行船的工具;“棹歌”當是與彩船相關的宮廷誦樂。假設此處為“張冰嬉”,那與彩船、棹歌的意向均不相合。 其二,另據魚藻宮條注記載:“禁苑池中有山,山上建魚藻宮,在大明宮北。德宗貞元十二年九月癸卯、十三年七月幸。王建詩謂池底張錦亦奢矣。”這條注釋說明上述唐德宗年間,德宗游幸魚藻宮之事發生在貞元十二年(796)九月和貞元十三年(797)七月。無論是這兩個時間中的哪一個,都不屬于結冰的時令。“張冰嬉”之說顯然不合邏輯。 其三,《玉海·宮室》記載可與同時期其他文獻記載相對應。此事記載在《舊唐書·順宗本紀》的原文是:“嘗侍宴魚藻宮。張水嬉,采艦雕靡,宮人引舟為棹歌。”《舊唐書》明確記載此處為“張水嬉”。由此推之,《玉海·宮室》中此事出處也應當是“張水嬉”。 其四,假設《玉海·宮室·唐魚藻池》記載無誤,那么“張冰嬉采艦”之事應該發生在唐德宗年間,而不是廣泛流傳的宋代起源說。 因此,冰嬉宋代起源說的兩條支撐文獻均是“水嬉”一詞的訛傳,冰嬉始于宋代宮廷的結論并不成立。
中國古代冰雪文化叢書:冰嬉溯源 (精裝彩圖版) 作者簡介
任昳霏,女,1984年生。2002年至2013年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專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多次參加周公廟遺址、周原遺址的田野考古發掘,并參與考古報告的編寫。其中,2008年周公廟遺址發掘工作被評為“全國田野考古一等獎”,并獲評2008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2013年至今,就職于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輿圖組,副研究館員。長期從事中文古舊地圖的專項整理研究工作,對古籍圖像類型資料的整理研究有豐富經驗。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