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大治二中校本教材開發系列叢書:第一卷.龍川文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1022
- 條形碼:9787205101022 ; 978-7-205-1010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治二中校本教材開發系列叢書:第一卷.龍川文選 本書特色
《龍川文選》**卷,篩選從公元1195年龍川學府有史書記載以來到21世紀初大冶二中延續八百多年間,相關人物的優秀作品計30余篇,文史兼顧,側重文學與珍貴的歷史文獻。根據目前搜集到的有限史料和文學作品,對選文進行了適當的刪選,使其既有歷史的縱深感,也凸顯現實成就與影響力。所選作品主體設計為八個單元,外加一個推薦單元;大體以作者為中心,各自獨立,不作排序上的過多考量,以適應校本教材使用的便利。
大治二中校本教材開發系列叢書:第一卷.龍川文選 內容簡介
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中學是一所傳承歷史超過八百年的重點學校,古名武昌龍川書院!洱埓ㄎ倪x》是一部和這所文化積淀深厚的學校以及鄂王故里有關的優秀人物的作品選。本書選文自1195年胡朝穎先生任書院山長開始,延續至今八百多年,作品包括宋代武昌知縣胡朝穎的代表作《旅夜書懷》,主持建設龍川書院的元代名人陳天祥給元世祖的奏章節選,清代武昌知縣邵遐齡的代表作《龍川書院序》,杰出校友、辛亥革命志士劉復贈送給好友的詩作《送宋教仁赴日本》,一九五五級校友所寫的《百年校慶聯誼記》,杰出校友梁由之、柯尊解、胡燕懷、劉元亮、胡翔等人的代表作品,以及部分有大冶二中成長經歷的教師的優秀作品等。
大治二中校本教材開發系列叢書:第一卷.龍川文選 目錄
**單元/龍川書院和鄂王故里詩歌十首
1.胡朝穎詩三首
2.龍川學府校友詩兩首
3.鄂王故里詩五首
第二單元/千年學府文言三篇
4.龍川書院序
5.監察御史陳天祥呈元世祖忽必烈奏章節選
6.百年校慶聯誼記
第三單元/杰出校友梁由之作品三篇
7.偶開天眼覷紅塵
8.人家寫過,我就決不這樣寫
9.成也蕭何:關于韓信(上)
第四單元/杰出校友柯尊解作品三篇
10.大冶二中,我的母校
11.吳大荒同學
12.貓娘貓崽
第五單元/杰出校友胡燕懷作品三篇
13.金牛街·金牛人——古鎮鱗爪
14.草原的解讀
15.白板(節選)
第六單元/杰出校友劉元亮作品四篇
16.娘,讓我侍奉您一天
17.同學錄卷首語
18.我與勁酒的一世情緣
19.白水臺
第七單元/杰出校友劉幼春作品三篇
20.永遠走不出的校園
21.有一種聲音
22.黃果樹瀑布
第八單元/杰出校友胡翔作品三篇
23.落英繽紛
24.“欲讀你,你便寫完了”——紀念詩人劉迎春
25.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走近良渚
推薦自主閱讀作品
26.黃老學說與漢初政治
27.望蓮嫂
28.大國煙云(節選)
編者語/千年回眸,砥礪前行
大治二中校本教材開發系列叢書:第一卷.龍川文選 節選
7.偶開天眼覷紅塵 紹興會館位于北京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西,原為山陰、會稽兩縣的會館,稱為山會邑館。1912年山陰、會稽合并為紹興縣后,改稱紹興會館。同年5月,國民政府從南京北遷,魯迅單身隨教育部前往北京。5日抵京,6日“上午移人山會邑館”。他在這里一住就是7年半,直到1919年底舉家遷入周氏兄弟自行購買的八道灣11號新居。 魯迅起初住在藤花館西房,半年后“移人院中南向小舍”。后因鄰居經常半夜喧嘩,鬧得雞犬不寧,嚴重影響閱讀和睡眠,就在1916年5月6日“以避喧移入補樹書屋住”。 本來,魯迅是頗具人世熱情的,但逐漸變得很消極。用他自己的話說:“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于是失望,頹唐得很了。”我想還有一個他沒有說出的原因是:對母親送給他的那件禮物——有名無實的婚姻——的深度失意。 除了去教育部上班和逛書店,魯迅基本不出會館。開始是抄書、輯書,后來又抄古碑、讀佛經。每晚形單影只,一燈如豆.“崛然獨立,塊然獨處,與義相扶,寡偶少徒”。所幸“但愿有英俊,出于中國之心,終于未死”。就這樣平平淡淡默默無聞地過了好幾年。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要來的早晚會來。事情正在起變化。 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志》在上海創刊;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1916年底遷至北京編輯、出版、發行。這一向被視作“新文化運動”的標志性事件。 “新文化運動”是當時在內憂外患的強大壓力之下進行的一場思想革命。它試圖引入“自由”“平等”“民主”“科學”等西方現代理念,用價值重估的方式重新審度中國傳統文化,使之“鳳凰涅槃”。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啟蒙”運動!缎虑嗄辍分阅茉诿駠跄甓嘤谂C目镏忻摲f而出,一枝獨秀,是因為它集結整合了當時中國*出色的一批知識分子。這些人中龍鳳天賦優良,國學根底扎實,又多在歐美或日本接受過新式教育,對國家和民族都抱有強烈的認同感和使命感。他們嫩籜香苞初出林,雛鳳清于老鳳聲,陸續發出自己的聲音,再混合成為一股沛莫能御的宏大力量,以其新穎尖銳獨特鮮明的對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問題的思考和表達方式,對一代中國青年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響,進而影響乃至間接決定了整個中國現代史的走向和進程。 《新青年》選擇的突破口是“文學革命”!笆着e義旗之急先鋒”是旅美青年學者胡適,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則是《新青年》的主編陳獨秀。 1917年1月1日,胡適在《新青年》2卷5號發表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肇端。他指出:舊文學已經衰落,文學必須改良。文學改良當從8個方面人手:須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他認為要以白話文學為中國文學正宗。在談及文學內容時,胡適認為真正的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現實生活。 一個月后,陳獨秀在《新青年》2卷6號發表了振聾發聵的《文學革命論》。 陳獨秀把胡適文學改良的基調進而提升到文學革命的層面。他提出了“三大主義”:“日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日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日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文章*后,陳獨秀充滿激情和煽動力地呼喚: “歐洲文化,受賜于政治科學者固多,受賜于文學者亦不少。予愛盧梭、巴士特之法蘭西,予尤愛虞哥、左喇之法蘭西;予愛康德、赫克爾之德意志,予尤愛桂特郝、卜特曼之德意志;予愛倍根、達爾文之英吉利,予尤愛狄鏗士、王爾德之英吉利。吾國文學界豪杰之士,有自負為中國之虞哥、左喇、桂特郝、卜特曼、狄鏗士、王爾德者乎?有不顧迂儒之毀譽,明目張膽以與十八妖魔宣戰者乎?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為之前驅!” 一年多時間很快過去了。實際情形的發展卻令“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和主將胡適、陳獨秀不無尷尬:文學革命從1917年元旦發難后,雷聲大雨點小,作為文學主體樣式的新小說創作居然一片空白。 每一個偉大的時代和變革都有它應運而生的代表性人物。現在,輪到魯迅出場了。 浙人錢玄同是《新青年》同人,一員猛將。早在1908年,他就與周氏兄弟一起在日本東京跟隨章太炎學習過“小學”。作為同鄉、同門、舊交,他十分清楚和仰慕魯迅才情見識之出類拔萃,就極力游說離群索居的魯迅出來寫文章,以圖壯大“新文化運動,,的聲勢和力量。 P32-34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