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感知而不定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214576
- 條形碼:9787512214576 ; 978-7-5122-1457-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感知而不定名 本書特色
《山水田園與音畫律動》《千秋雪與萬里船》《自由的眼光》《眺望與凝視》《彌月歐羅巴》《游弋時空》《田園溫度》《阿房官》《巖·化》《連線題》《過冬》《聚》《結·稈》《處處都是工作室》……本書為筆者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期間的作品集成。
感知而不定名 內容簡介
本書為筆者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期間的作品集成。主要包含:一、游弋文集(**章:于生活中盤桓),此章節內容從生活出發,通過在祖國各地、歐洲、日本、韓國等地的考察、實踐與訪學活動,感知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藝術與美,從美學眼光的角度審視、凝練出了對“美學與生活”的思考;二、作品集(第二章:重要的是狀態),內容包括筆者近年來的雕塑創作,作品多以雕塑構造的方式與“中式物語”的巧思搭建,旨在以詩性、簡約的現代審美,打破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的邊界,其中多件參加了國內外重要展覽并獲得獎項。三、文作(第三章:感知而不定名),此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近年來參加的學術展覽、比賽、講座等的感言及藝評。
感知而不定名 目錄
絲路行
契合的風景
山水田園與音畫律動
千秋雪與萬里船
自由的眼光
眺望與凝視
彌月歐羅巴
第二章 重要的是狀態
游弋時空
田園溫度
阿房官
巖·化
連線題
過冬
聚
結·稈
處處都是工作室
第三章 感知而不定名
無界
情生合
故土新風
行走江南
薦冰
云風景
東逝水
跋
感知而不定名 節選
絲路行 飛機在云上穿行,目的地是河西走廊*西端——敦煌,絲綢之路的探究之行即唱響序曲。塞上敦煌 使臣張騫出使西域,太守倉慈勵精求治,高僧鳩摩羅什倡導佛法,無數良才將相將他們的智慧、心血、信仰和追求撒在了敦煌,使得被風沙卷起的文明綿延千年而不朽。 敦煌位于廣闊壯偉的河西走廊西端,這條狹長的、橫亙在祁連山北麓,連接三大高原、溝通塔里木盆地的西部長廊,其自然風光無限、人文藝術瑰麗。一代又一代人,踐行歷史賦予的使命,散發點點微光,留下青春與豪氣,注定了敦煌的不凡命運!稘h書》語:“敦,大也;,盛也。”敦煌,取盛大輝煌之意。學術界普遍認萬敦煌”一詞非漢語。關于敦煌的*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列傳》:“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張騫**次出使西域,歸來后由班固撰寫《漢書·西域傳》,其中寫道:“烏孫本與大月氏共居敦煌、祁連間!边@里的“敦煌”,有人認為是羌、突厥、月氏等語言音譯的多種說法。不管由何而來,從敦煌郡的設立,到懸泉置遺址的發掘;從佛教石窟的營建,至0藏經洞的發現,深埋于黃沙之下、流變于歲月之中的敦煌,擁有無盡的寶藏,已成為文明的標志。姜亮夫在《敦煌學概論》中說:“整個人類的歷史都在敦煌,它為什么不至貴?”季羨林在《敦煌學、吐魯番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中評價,“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這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凝望蒼茫黑夜,任由思緒霞飛,一時心生慨嘆,蒼茫、遼闊、堅定、敬畏全部涌上心頭。 今至敦煌,不用再歷經漫天黃沙、長途跋涉之艱辛了,是華夏兒女之幸事。 2019年6月25日于敦煌 穿過寸草不生的戈壁,遙望委委佗佗的沙山,身臨陡峭險峻的斷崖,面向清濁混跡的黨河,崖下的西千佛洞外,有參天古木、蜿蜒小路、涓涓細流,氣氛靜謐清幽。 西千佛洞位于莫高窟及古敦煌城西的斷崖上。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故得名西干佛洞。據石室本《沙州都督府圖經》殘卷“壽昌縣”條載:“右在縣東六十里,耆舊圖云:漢……佛龕,百姓漸更修營。”壽昌縣即今天的敦煌縣。作為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千佛洞修建的朝代廣泛,洞窟形制、壁畫內容豐富。此行*珍貴的是看到了破損的泥塑造像,對旅客而言也許不足為奇,甚至不值一看,但對于雕塑專業的學子,正由于其破損,使我們看到了古代工匠更多的制作過程,彌足珍貴。借用董書兵老師的話:“這就是*好的教具。”在我們看來,其破損也是“揭密”。 西千佛洞的石窟開鑿于砂巖上,沒有可供雕刻的石材,故造像多以泥塑或石胎泥塑的形式呈現。泥塑造像基本以繪塑結合的手法表現,過程大概分為幾步:首先,工匠根據畫稿或對象,用木制骨架搭好大致形態,用芨芨草或葦草捆綁覆蓋;其次,在骨架上抹粗泥,形成坯胎,運用塑、捏、削、壓、刻等塑造技法,做出具體的形象;再次,用摻有棉花、蛋清等的細泥進行修正及細節的刻畫,完成整體塑像;*后,待其干燥,用涂、描、染、點等手法施以彩繪。P3-6
感知而不定名 作者簡介
柴鑫萌,河此易縣人,滿族,201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2016至2018年工作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與校友事務辦公室,2078午至今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攻讀碩士學位,師從許正龍教授。 2017年參加Korea&china Leadership Program中韓領導力項目,2019年參加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與格古學院的聯合培養青年訪問學者計劃,F擔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輔導員,《學院雕塑》雜志通訊員。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參加重要展覽井獲獎。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