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將軍崖巖畫年代學與圖像意涵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38790
- 條形碼:9787511738790 ; 978-7-5117-3879-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將軍崖巖畫年代學與圖像意涵研究 內容簡介
將軍崖巖畫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錦屏山,畫面以人面像為主,涵蓋了凹穴、稻米、方格紋、太陽紋等圖像。本書在對將軍崖巖畫系統測量的基礎上,結合古生態環境、考古遺址、考古學文化類型以及微腐蝕斷代技術對巖畫所在時空的社會形態、文化背景和精神信仰進行了構建。通過對將軍崖巖畫的跨學科分析搶先發售建立起各主要圖像的年代關系和流變過程,探索了不同風格類型的圖像所表征的不同生計方式、經濟結構、族群信仰和儀式系統,以此鉤沉于漫漫歷史長河中闡釋將軍崖巖畫很原初的創作動力。
將軍崖巖畫年代學與圖像意涵研究 目錄
目 錄
**章 將軍崖巖畫概述/ 1
**節 將軍崖巖畫的研究背景/ 5
一、將軍崖巖畫的發現及其年代/ 5
二、將軍崖巖畫的構成要素及其比較/ 6
三、將軍崖巖畫的族屬研究與意涵闡釋/ 8
四、將軍崖巖畫的保護/ 9
第二節 將軍崖巖畫的調查/ 12
一、將軍崖巖畫的地理位置及其發現/ 12
二、將軍崖巖畫的分組及其畫面內容/ 17
三、將軍崖巖畫的圖像統計與分析/ 35
四、將軍崖巖畫的制作方法/ 43
第二章 將軍崖巖畫的生態歷史背景研究/ 46
**節 連云港地區古生態環境/ 50
第二節 連云港地區的生態變遷/ 55
第三節 連云港地區生態環境的多樣性與史前文化的多元性/ 60
第四節 巖畫的空間場域與選址/ 64
一、巖石、山及其神圣性/ 65
二、“圜丘” “高山之下? 小山之上” 與將軍崖巖畫的區域位置/ 69
第三章 將軍崖巖畫的測年分析/ 72
**節 巖畫測年的源流、發展及其意義/ 73
第二節 巖畫微腐蝕斷代的方法及其實踐/ 77
一、巖畫微腐蝕斷代的創始人羅伯特?貝納里克/ 78
二、巖畫微腐蝕斷代的方法來源及其原理/ 79
三、微腐蝕斷代在中國的實踐發展歷程/ 83
第三節 將軍崖巖畫微腐蝕斷代分析/ 85
一、2014 年將軍崖巖畫的微腐蝕斷代分析/ 90
二、2015 年將軍崖巖畫的微腐蝕斷代分析/ 95
第四章 將軍崖周邊地區巖畫及遺址研究/ 101
**節 將軍崖周邊地區巖畫的分布及其比較/ 104
一、蜘蛛山巖畫/ 106
二、劉志洲山巖畫/ 109
三、大伊山巖畫/ 111
四、羽山巖畫/ 113
五、磨山巖畫/ 114
六、獅子山巖畫/ 116
第二節 將軍崖周邊地區石器時代遺址的分布及其關聯性/ 119
一、連云港地區舊石器時代主要遺址/ 121
二、連云港地區新石器時代主要遺址/ 132
第三節 將軍崖巖畫所在區域的考古學文化類型分析/ 141
一、鳳凰嶺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與將軍崖巖畫/ 142
二、青蓮崗文化與將軍崖巖畫/ 144
三、大汶口文化與將軍崖巖畫/ 149
四、龍山文化、岳石文化與將軍崖巖畫/ 152
第五章 將軍崖巖畫主要“類型” 分析/ 155
**節 將軍崖巖畫主要類型之一———人面像/ 155
第二節 將軍崖巖畫主要類型之二———太陽圖像/ 163
第三節 將軍崖巖畫主要類型之三———凹穴/ 167
第四節 將軍崖巖畫主要類型之四———方格紋/ 171
第六章 將軍崖巖畫的意涵研究/ 176
**節 將軍崖巖畫**組意涵研究/ 179
一、網紋形人面像/ 180
二、禾苗圖像/ 186
三、網紋形人面像與禾苗圖像之關系/ 191
四、將軍崖巖畫**組意涵分析/ 193
第二節 將軍崖巖畫第二組意涵研究/ 194
一、“M” 形人面像/ 195
二、“M” 形人面像中的要素———露齒/ 196
三、天體巖畫/ 198
四、將軍崖巖畫第二組意涵分析/ 202
第三節 將軍崖巖畫第三組意涵研究/ 202
一、類人面形人面像/ 204
二、將軍崖巖畫第三組意涵分析/ 204
第四節 將軍崖巖畫第四組意涵研究/ 205
一、“石社” 祭祀遺址及其意涵/ 206
二、從“石社” 與“血祭” “酒祭” 習俗窺視“杯狀穴”
巖畫之功用/ 212
三、將軍崖巖畫第四組意涵分析/ 214
第五節 將軍崖巖畫第五組意涵研究/ 215
一、人祖形人面像/ 216
二、將軍崖巖畫第五組意涵分析/ 219
第六節 東夷文化與將軍崖巖畫/ 220
一、東夷的時空區位與將軍崖巖畫/ 223
二、“立石為社” 與將軍崖巖畫的“石社” 祭祀/ 225
三、太陽、星象、時間體系與農業崇拜、祖先崇拜/ 226
四、從東夷族的鳥崇拜窺視將軍崖巖畫中的“人面”
與“鸮面” 之爭/ 228
第七節 將軍崖巖畫綜合分析/ 233
一、游群、氏族、酋邦、國家與將軍崖巖畫的圖像
演進/ 235
二、從狩獵采集到農耕社會的發展與將軍崖巖畫意涵
的流變/ 237
三、從巫術信仰到宗教雛形的建立與將軍崖巖畫祭祀
體系形成的關系/ 240
四、交流與融合及匯入先商文明/ 244
五、從“圖史互證” 談巖畫的圖像研究/ 246
六、巖畫闡釋與地方文化認同和文化構建/ 248
后 記/ 251
附 錄/ 254
參考文獻/ 296
將軍崖巖畫年代學與圖像意涵研究 作者簡介
張嘉馨,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博士、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博士后。主要從事文化人類學、邊疆地區文化遺產與文化變遷、文化政策研究。發表多篇A&HCI、CSSCI論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海峽兩岸巖畫比較研究與文化認同”等。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