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國家、民間、文化遺產:社會學視野中的吳地古琴變遷(增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21884
- 條形碼:9787229121884 ; 978-7-229-12188-4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民間、文化遺產:社會學視野中的吳地古琴變遷(增訂本) 本書特色
國家、民間、文化遺產:社會學視野中的吳地古琴變遷(增訂本)以江蘇省吳地(蘇州、常熟)的民間琴社——“今虞琴社”、“吳門琴社”為具體研究對象,時間跨度從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直至2002年古琴成功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止。國家、民間、文化遺產:社會學視野中的吳地古琴變遷(增訂本)的出版對推進古琴的學術研究、傳播古琴文化、提高琴人的素質起到積極的作用,是古琴愛好者考察研究琴史的珍貴資料。本書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史料價值。
國家、民間、文化遺產:社會學視野中的吳地古琴變遷(增訂本) 內容簡介
本書以江蘇省吳地(蘇州、常熟)的民間琴社——“今虞琴社”、“吳門琴社”為具體研究對象,時間跨度從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直至2002年古琴成功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止。結合整個宏觀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變化,考察了民間琴社的社團運作、傳承群體、風格題材的變化。以江蘇省古琴藝術場域為平臺來研究“國家-社會”的關系,以幾乎看上去是“無事之境”的傳統藝術變遷和傳承為研究切入口來關注國家、地方力量與民間藝術群體間的互動形態。主要研究了傳統藝術的失落、復歸與國家的行政干預以及文化建設政策之間的關聯程度,通過運用社會學“國家與社會”的理論對吳地古琴藝術的變遷、傳承,古琴實踐者與國家、地方政府的互動行為進行微觀政治分析,以希冀能進一步拓展、豐富學術界對傳統文化載體與象征系統的全息認識,凸現出傳統藝術作為一種隱形意識形態在各種不同歷史時段中的表述方式。
國家、民間、文化遺產:社會學視野中的吳地古琴變遷(增訂本) 目錄
目 錄
導論
一、研究選題 ………………………………………………………………2
二、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5
三、研究的理論框架 ………………………………………………………9
四、相關研究成果綜述 ……………………………………………………15
**章 從政治技術到民間藝術
一、“王化”——古琴“樂諫”合法性的來源 …………………………28
二、“音與政通”——“士”政治職能的審美外化 ……………………39
三、新文化運動中的古琴活動 ……………………………………………51
第二章 新國家語境下的古琴藝術
一、新國家文化政策:為工農兵服務 ……………………………………77
二、古琴的時代危機 ………………………………………………………82
三、謀求合法性的改造策略 ………………………………………………88
第三章 征用:“世界文化遺產大會”與“古琴之鄉”
一、世界文化遺產——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121
二、洋知音 考級——古琴的普世想象與再生產 …………………………129
三、“古琴之鄉”——創建地方文化名片 ………………………………138
第四章 復興中的吳門琴社:改良與保留
......
國家、民間、文化遺產:社會學視野中的吳地古琴變遷(增訂本) 作者簡介
王詠,女,1972年5月13日生,2005年7月畢業于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副教授。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