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兒童教育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107745
- 條形碼:9787515107745 ; 978-7-5151-077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兒童教育心理學 本書特色
先驅巨作 本書作者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他吸收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采的權力意志論,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對后世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經典必讀 本書是阿德勒兒童教育理論集大成之作,是現代教育理念奠基式作品,“正面管教”等許多教育思想都受其影響。它為萬千父母提供科學、高效的育兒策略,暢銷90年來,幫助全世界無數家長和老師指引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寶典 本書是專為父母和老師打造的兒童教育手冊,書中對兒童人格構成做了全面透徹的分析,揭示兒童一系列問題行為的心理根源,為父母和教師提供了更科學的矯正策略。 全新解讀 本書是完整全譯本,對原書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解讀,百分百還原阿德勒思想精華,同時對全文進行反復通順,力求簡單易懂。 典藏套裝 精選阿德勒享譽世界的經典名作,組成阿德勒心理學全集:《自卑與超越》 +《人性心理學》 +《心理學與生活》 +《兒童教育心理學》。全新設計,精美包裝,用紙精良,是閱讀和收藏的佳作。
兒童教育心理學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從人格的統一性、自卑感與優越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外界環境、青春期的問題和解決策略等角度入手,為父母和教育者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為矯正孩子的不當行為提供更科學的視角。
兒童教育心理學 目錄
**章 引言
第二章 人格的統一性
第三章 追求優越感及其教育意義
第四章 引導追求優越感的努力
第五章 兒童的自卑感
第六章 兒童的發展:預防自卑情結
第七章 兒童的社會情感及其發展障礙
第八章 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情境與補償心理
第九章 新環境是對兒童準備工作的考驗
第十章 學校教育與問題兒童
第十一章 外界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三章 教育的失誤
第十四章 對父母的教育
附錄一 個體心理學調查問卷
附錄二 五個案例及評注
兒童教育心理學 節選
第六章 兒童的發展:預防自卑情結 當一個孩子花了很長時間才學會走路,即使學會了正常走路,也并不意味著這個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會發展出自卑情結。然而,我們知道一個心理發育正常的孩子,總是會對被限制自由行動的經歷留下深刻印象。他覺得自己的處境很不幸,以至于從中產生悲觀的想法。即使*初的身體缺陷和身體障礙到后來都消失了,但這種悲觀的想法可能會決定他未來的發展方向。有許多曾經患過佝僂病的孩子,雖然*后治愈了,但身上仍有一些佝僂病的后遺癥:腿部彎曲、動作笨拙、肺粘膜炎、頭部畸形(方腦袋)、脊椎彎曲、腳踝肥大、關節虛弱、姿勢不良等。這樣的孩子看到同伴們行動很輕松,就會產生自卑感。他們要么會低估自己,完全失去信心,幾乎沒有任何進步;要么被絕望的困境所刺激,不顧自己的生理缺陷,帶著不便的身體去追趕那些身體健全的同伴。孩子們顯然沒有足夠的智慧來正確判斷自己的 處境。 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是,決定孩子發展的既不是他自己的內在能力,也不是客觀環境,而是兒童對外部環境及其兩者之間關系的解釋(問題一)。孩子能給世界帶來什么并不重要,成人對孩子狀況的判斷也不重要。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處境,并用孩子的觀點來解釋他的處境。我們并不能假設孩子的行為都合乎邏輯,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按照成人的思維方式來判斷一個孩子。所以我們需要認識到,孩子在解釋自己的立場時會犯錯誤。實際上,正是因為孩子犯了錯誤,才發展出了兒童教育心理學。如果孩子是天生愛犯錯誤,那么我們就不可能教育好或糾正他。因此,相信性格特征是天生決定論者不能也不應該教育孩子。 健康的身體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靈。一方面,當一個孩子盡管身體有缺陷,但卻勇敢地面對生活時,那么這一患病的身體里也有可能擁有健康的心靈。另一方面,即使一個孩子身體健康,但由于一系列不利的環境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錯誤的解釋,那他就不會擁有健康的心理。任何一個挫折都會讓孩子認為自己能力不足。這是因為這些孩子對困難異常敏感,他們把每一個障礙都看作對自己缺乏能力的證明。 有些孩子除了在運動方面有困難外,學說話也很困難。學說話通常和學走路的時間差不多。當然,這兩者之間并沒有實質性的聯系,而是取決于孩子的養育方式和家庭環境。有些孩子本來可以毫無障礙地學會講話,但卻因為缺乏家人的幫助而導致他們很久都不會說話。然而,很明顯的是,任何一個聽力沒有障礙、語言器官也沒有缺陷的孩子,都應該在適當的年級就學會說話。在某種情況下,如視覺非常靈敏的孩子說話會延遲。還有些情況會導致孩子說話特別晚,如父母對孩子特別溺愛,什么都替孩子說,而不是讓孩子嘗試表達自己,這樣的孩子要花很長時間學說話,以至于有時候我們以為他有聽力缺陷。當他*終學會說話時,他對說話的興趣變得特別強烈,甚至在今后會成為一名演說家。一位作曲家的妻子克拉拉·舒曼直到四歲才會說話,甚至到了八歲也只會說一點點。她是個古怪的孩子,非常內向,寧愿自己在廚房里消遣時間,也不希望有人打擾她。“真奇怪,”她的父親說,“這種心理上的失調竟成了一種如此美妙和諧的生活的開始”。她的經歷就是一個過度補償的例子。 我們必須注意讓聾啞兒童接受特殊教育,因為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并不會出現完全失聰的情況。不管一個孩子的聽力多差,他那微弱的聽覺能力都應該得到*大限度的培養。羅斯托克的卡茨教授已經證明,他能夠訓練那些完全沒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幫助他們獲得欣賞音樂的能力,去感受聲音的美。在學校里,有些孩子能夠學好大多數的學科,但是在其中一門功課上表現很差,尤其是數學,這會引起孩子對自己能力低下的懷疑。那些在算術方面不成功的孩子很有可能被這門學科嚇到,并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時感到灰心喪氣。有些家庭,特別是藝術家的家庭,他們反而會吹噓自己不會算術。此外,認為“女孩比男孩更不擅長數學”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有許多女性是優秀的數學家和統計學家。女學生經常聽到“男孩比女孩數學好”這句話,這種評論反而容易嚇到她們,使她們失去對學習數學的自信。 ……
兒童教育心理學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在進一步接受了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采的權力意志論之后,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后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著有《自卑與超越》《理解人性》《心理學與生活》等多部經典著作。 譯者簡介: 周玉瑩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學校咨詢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學。譯者擁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兒童心理有深入研究,曾翻譯過多部教育心理學專著。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