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認知管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1260
- 條形碼:9787516421260 ; 978-7-5164-2126-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認知管理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企業的經營層和管理人員、從事管理學教學與研究的人員、經管學院的學生,以及對管理感興趣的各界人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全新力作,解碼在數字化時代巨大的變化之中,如何“認知而非預測,進化而非判斷”,如何在不確定中尋求確定性。 *陳春花教授微信公眾號“春暖花開”10萬+文章選編。本書把“春暖花開”上5年來的陳春花教授寫的跟認知管理相關的,而且點擊閱讀量都是“10萬+”文章結集出版,全是精品中的精品。 *認知基礎管理、認知自我管理、認知數字化時代管理和認知當下與未來。不受限于自己的知識與經驗,拓展邊界,跨界學習,這樣才有可能跟上數字化時代的變化,擁有新理念、新認知,*重要的是擁有接納變化、融合差異的能力。
認知管理 內容簡介
變化意味著什么? 這些變化發生在哪些領域? 其中*重要的變化是什么? 它們各自都有什么含義? 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改變的是什么? 需要學習與更新的又是什么…… 陳春花教授帶領大家用心去感受這些變化,并體味其中可探尋與總結的內容,在不確定中尋求確定性。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認知基礎管理、認知自我管理、認知數字化時代管理和認知當下與未來。只有不受限于自己的知識與經驗,拓展邊界,跨界學習,才有可能跟上數字化時代的變化,擁有新理念、新認知,擁有接納變化、融合差異的能力。
認知管理 目錄
**部分 認知基礎管理
管理就是向下負責
公司是一個家嗎
回歸管理本源的五個追問
管理的本質是實現員工的自我領導
計劃制訂與實施
降低企業內部成本的五種方法
營銷的基本邏輯就是做好三件事
看清服務的本質
高效會議五原則
第二部分 認知自我管理
成功只屬于不斷行動的人
效率低是因為不會管理時間
讓知識為自我賦能
未來工作中如何才能不被取代
一個人成長所需的四個要件
你的專注度決定未來
持續自我完善方能成為真正優秀的人
向未來求知需要全新領導力
要成為領導,先學會領導自己
第三部分 認知數字化時代管理
管理者的自我認知與反思
生命是一條自我覺知之路
激活個體與組織
“改變”是*大的資產
百年管理已從分工走向協同
從管控到賦能
一文講透數字時代的戰略認知、邏輯和選擇
三個判斷和一個結論
第四部分 認知當下與未來
與任正非先生圍爐日話
需要定力來面對不確定性
2018年的關鍵詞
這個時代沒有旁觀者
2019年的關鍵詞
做好每一個當下
2020年的經營關鍵詞
2020涅槃時刻
改變從每一個人開始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和企業對策建議
疫情下如何啟動“新開工模式”
企業必須做出五個變革
2021年的經營關鍵詞
結束語
“生意”就是“生活的意義”
認知管理 節選
2021年的經營關鍵詞 導讀:2021年,數字化按下了快進鍵、不確定性中顯現機會、新經濟范式、進化是硬道理,這四點就是我對于 2021年經營環境的認知。我們可以借助這些認知,做出經營上的選擇,來安排企業發展的策略。 2020年,世界格局變幻莫測,矛盾和沖突跌宕起伏;在全球經濟大衰退之下,中國成為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數字經濟已經嶄露鋒芒之時,疫情又幫助其按下了快進鍵,幾乎在一夜之間,我們全部成為“數字居民”;中小企業全力以赴在危機中自救,大企業體現出更大的責任擔當。“快”與“慢”,“生存”與“發展”,“全球化”與“雙循環”,“疫情防控”與“恢復經濟”,“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相互交織,錯綜復雜,如何認知?如何界定?如何判斷?如何選擇? 我們已經都感受到了,自 2020年后,世界真的變得完全不同了,不再是我們曾經熟悉的那個世界。如果說過去三年,我反復強調,突破自我認知局限,去駕馭未知與變化,那么來到這個完全不再熟悉的世界,更需要我們快速迭代認知,擁有深度學習的能力,尋找到與未知和變化共處的能力,并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所以,對于 2021年,我依然不是用預測的方式,而是用認知的方式來談談我的想法。 理解 2021年的經營環境 數字化按下快進鍵 從消費端到產業端,數字化發展得越來越快。數字技術讓各行各業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無論是工作方式、商業邏輯、行業生態都在巨變之中,數字技術正在全鏈條重塑產業價值,重構產業生態的每一個環節,也由此重建產業的空間。2020年,疫情更是加速了數字化的進程,在線化和數字化已經成為企業的必選項。中國信通院的統計報告顯示,數字經濟的整體規模在2019年已經占到 GDP的 36.2%,數字經濟本身已經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不確定性中顯現機會 無法預測未來,不確定性已經成為基本的環境特征,這一點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所以,核心并不是不確定性本身,而是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把握確定性,*重要的是,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找到機會。我很喜歡《反脆弱》中的一句話:“當你尋求秩序,你得到的不過是表面的秩序;而當你擁抱隨機性,你卻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無論是在 2020年疫情危機中崛起的企業,還是在數字化浪潮中崛起的企業,共性的特征就是于不確定性中找到機會。變化*大的好處就是帶來無限新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正在涌現。 新經濟范式 數據作為生產要素,拓展出各個產業領域的無限想象空間,讓我們看到每個行業在新范式下得以重構重生新價值。新的經濟范式打破了傳統工業時代相對穩定、封閉、垂直的線性模式,走向相對開放、互動、互聯的協同模式。“直播帶貨”也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在社會化協作的基礎之上,出現了非常個性化和靈活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零售模式,其帶來的效率與價值創造在疫情沖擊的背景下越發凸顯。滴滴造車、犀牛智造、美的智能等一系列新模式的出現,讓人們看到在數據與數字技術的驅動下,價值聚合、互動互聯、即時跨界、共享協同等新增長點層出不窮,新經濟范式帶來的價值難以預估,同樣,也需要傳統范式下的企業要有自我革命的決心,否則就會被淘汰。 進化是硬道理“新基建”“雙循環”“十四五規劃”,這一系列明確的方向指引同時預示著只有發展才有生存的機會,過去如是,未來依然如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一輪的發展不同于以往,這一輪的發展是共同進化的過程。不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線性發展,也不是原有模式的延伸,更不是以過往成功的經驗為借鑒,而是新的增長方式、自我進化與迭代,甚至是自我革命的方式。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需要突破自我的局限,打破傳統的界限,快速更新自我,這樣才能找到新的定位和新發展空間。 上面這四點,就是我對于 2021年經營環境的認知。
認知管理 作者簡介
陳春花 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新華都商學院理事長,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曾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山東六和集團總裁。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