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鄣目範:近代上海商會的社會活動與生存策略/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19217
- 條形碼:9787220119217 ; 978-7-220-11921-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專刊曲折的抗爭:近代上海商會的社會活動與生存策略/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本書特色
上海是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與社會*發達的地區,研究近代中國的發展演變自然會首先關注上海。而近代上海的商人同樣是當時影響*為顯著的商人群體,上海商會在近代也被譽為全國“**商會”。 作者試圖跳出傳統商會史的單一政治史模式,運用不同解釋路徑對其進行深入分析,使研究不再囿于傳統的“商會”,而擴大到更多的商人群體,而且使研究從組織或制度走向具體的人和社會,使我們認識這一轉型時期有了更豐富的視角。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專刊曲折的抗爭:近代上海商會的社會活動與生存策略/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內容簡介
本書是研究近代上海的商會、商團及商人社會活動的學術著作。全書對既往的研究狀況作了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指出了以往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對以往尚少或尚未研究的問題,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作者以歷史敘事的筆觸和客觀冷靜的分析,為讀者呈現了一段上海商會從誕生到“重生”的曲折抗爭歷程,再現了商人群體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的生存圖景。本書不僅是商會、行會及商團研究前沿動態的一種體現,并且對本題域的研究繼續深入發展也具有較高的引導意義。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鄣目範:近代上海商會的社會活動與生存策略/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目錄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鄣目範:近代上海商會的社會活動與生存策略/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 節選
**章 上?偵虝c全國商會聯合會的創立 從清末至民初,近代中國商會的誕生就其表象而言似乎較為 順利,發展也十分迅速,但實則卻經歷了一個比較復雜的歷史進 程。首先是倡導成立各省商務總會、分會的言論,在19世紀末即 開始見諸輿論呼吁,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甚至也曾下詔書諭飭設 立商會,但卻一直未能成為現實。直到20世紀初清政府大力推行 “新政”,實施獎勵工商、振興實業的新政策,各省商會才得以 正式誕生。其次是全國商會聯合會的成立也經歷了一波三折。商 會中的有識之士在清末就意識到僅限于各省設立商會,尚不足以 聯絡全國各地的工商業者,遂開始醞釀籌設華商聯合會,并曾兩 次借海內外商會代表齊聚上海出席商法討論會之機,商議相關具 體事項。但華商聯合會在清末始終沒能誕生,直至中華民國建立 后才得以正式成立。 在近40年商會史研究的興起、發展與深化的進程中,學術界 不僅已經發表了為數眾多的論文,而且出版了數量可觀的專著,但令人有些不解的是探討全國商會聯合會的論著卻寥寥無幾,迄今為止只有虞和平先生發表過一篇相關論文《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的 成立與中國資產階級完整形態的形成》(《歷史檔案》1986年第4 期),其所出版的專著《商會與中國早期現代化》(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3年版)在第二章中也有所論及,除此之外未見有其他論述全 國商會聯合會的成果,這不能不說是近代商會史研究中的一個較大缺憾。 顧名思義,全國商會聯合會是全國性的商會組織,也可以說 是代表各地商會的全國*高層級的商會。在近代中國不同的歷史時 期,全國商會聯合會的具體名稱并非一成不變。1912年正式成立時 初名中國商會聯合會,但不久之后即改名為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 至1928年11月,又改名為中華民國全國商會聯合會?箲饎倮笥1946年11月恢復重建的全國商會聯合會,在*初一年多時間內名為 中華民國商會聯合會,到1948年1月奉國民政府社會部令,改名為 中華民國商會全國聯合會。需要說明的是,全國商會聯合會的正式 成立雖然是在民國初年,但其籌備卻起始于清末,只不過當時籌建 的全國性商會組織的名稱為華商聯合會。因此,論述全國商會聯合 會的創立需要從清末華商聯合會的籌備開始談起。而無論是清末華 商聯合會的籌設,還是民初全國商會聯合會的正式創立,上海商會 都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與影響。 關于清末民初華商聯合會和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籌設與成立的 復雜過程,虞和平先生的論文和專著中雖已有所敘述,但較簡略, 本章擬對這一復雜進程以及上海商會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較 詳細的考察與探討。
一、華商聯合會在清末的籌設 自1904年以后各省商務總會、商務分會以及商務分所成立之 后,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區域商人的聯合,改變了以往各業商人之 間互相隔絕、渙散不群的落后傳統態勢,整合成為一個相對統一的 獨立社會群體,這一變化在中國商人發展的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義與影響。從此之后,各地商會都肩負著所在區域各業商人共同 領導機構之職責,不僅代表和維護廣大商人的利益,而且帶領商人 開展了一系列社會活動。時人所稱之商會登高一呼,眾商皆應,可 謂形象地揭示了商會在商界中的重要地位與顯著能量。 但是,商會中的有識之士很快即意識到僅僅成立各省的商會, 而無全國性的華商聯合會,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缺陷。因此,不久之 后華商聯合會的籌設又提上了議事日程。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述 清末各地商會*終得以正式誕生,與清朝政府推行“新政”并實施 重商新經濟政策密切相關。換言之,商會的成立除了商人自身的努 力之外,同時又得益于清朝政府的支持與倡導。與此不同的是,華 商聯合會的籌設則完全是出自于商人的主動行為,政府并未發揮任 何作用與影響。 具體說來,華商聯合會的籌設始于1907年底舉行的**次商 法討論會。清末“新政”期間,清朝政府為了振興工商、獎勵實 業,于1903年在中央特設商部,隨即經由商部開始實施一系列新經濟政策,其中包括制定保護工商業發展的各項經濟法規。這些新經濟法規的相繼制定和頒行,受到廣大工商業者的歡迎,但也存在 若干局限。尤其是各項條例的制定完全由商部官員參照西方資本主 義國家和日本的經濟法規一手包辦,商人未能參與其間,以致所定 規章難免有諸多不合中國商情之處,在實施過程中給工商業者帶來 困擾。于是,1907年9月,上海商務總會、上海商學公會和預備立 憲公會聯合發起召開**次商法討論會,邀請海內外商會代表齊聚 上海,共同討論制定真正合乎中國商情的商法。其目的是“聯合全 國商民編成商法草案,要求政府奏準施行”,并說明在會議召開前 “由各埠商會分任調查,以本國之慣習,參各國之法典,成一中國商法,庶足以資保護” 。 1907年11月,**次商法討論大會在上海如期舉行。據天津 商會檔案記載:“本年夏間,預備立憲公會發起編輯商法草案事, 經上海商務總會、商學公會贊成,遂由商務總會致書海內外各埠商 會,廣征意見,請各舉派代表來滬,共商辦法。爰于十四、十五兩 日,特開大會于上海之寓園。連日會議,列席者、發起諸會會員暨 各埠商會代表,以及本埠紳商學界諸來賓計數百人。其中遠近各埠 商會代表到會者,以分立之團體計,則有八十余商會;以所涉之省 份計,則有一十四行;以遠來之道里區域計,則有東南兩洋華商僑寓之三大埠。是誠創舉,亦盛舉也。” 這是**次全國商會以及海外中華商會代表難得的盛大聚會,會議除圍繞主題商議商法草 案的制定之外,還討論了設立華商聯合會這一重要事項。 嘉興商會代表張右企在大會首日發言時,即率先提出籌設華商 聯合會的動議,其具體建議如下:“(一)華商聯合會,應由此次 到會之八十余商會共同發起,通知各處。(二)商法一事,既為全 國商民利益,亦應歸入華商聯合會,作為公共事務。其一切經費, 亦應由通國各商會分別酌認協助,不宜專仰成于上海三大會,且眾 建則款足,得人多而成事較速。(三)創辦一華商聯合會報,以為各商會交通之郵,且于調查商習亦甚有益。” 由于這三條建議在當時均十分重要,并且切實可行,故“以上均經眾贊成”。是日會 議結束時,大會主席李云書提議:“各代表如有意見,請于明晨投 函商務總會,以便續議!睂嶋H上,上海商務總會早有發起成立華 商聯合會的議案,而且草擬了《擬組織華商聯合會意見書》(簡稱《意見書》),并在“是日會場已經分送”各位與會代表,所以李 云書特別說明:“華商聯合會章程辦法若何,請各擬訂,明日再議!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專刊曲折的抗爭:近代上海商會的社會活動與生存策略/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 作者簡介
朱英,1956年10月出生。現任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兼任臺灣政治大學客座教授、日本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研究方向為辛亥革命史、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中國近代商會史,出版《辛亥革命時期新式商人社團研究》《晚清經濟政策與改革措施》《商民運動研究(1924-1930)》等多部學術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200篇。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