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化傳播.2020.總第6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433908
- 條形碼:9787512433908 ; 978-7-5124-3390-8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傳播.2020.總第6輯 本書特色
本書以“文化思辨、創新涵育”為主旨,收錄多篇文化傳播與管理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融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于一體。 本書收錄文章的作者大多系海內外高校或研究機構長期從事人文社會科學教學、研究的知名專家或中青年學者。
文化傳播.2020.總第6輯 內容簡介
當今時代,社會文化發展日新月異,文化傳承創新及文化建設實踐對文化傳播管理領域的學術體系建構,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本書旨在推動當代文化傳播與管理實踐各學科領域的交叉整合、融匯互通,植根文化土壤,聚焦文化實踐,力求探索文化傳承創新新思路,樹立文化傳播與管理研究新框架。全書圍繞文化傳播、文化管理等交叉學科的學術動態、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收錄多篇文化傳播與管理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并分為“前沿視點”“經典與通識”“學術觀察”“學園·書評”四個版塊,融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于一體,為讀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文化傳播.2020.總第6輯 目錄
前沿視點
文化身份自信與文化交流的緊迫性 王岳川 / 3
中國新詩形式探討 喬延鳳 / 19
我們如何與這個時代說話——數字媒體時代價值傳播方法 荊玉成 / 31
絲綢之路視域下中國多元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陳光軍 / 39
書法家的閱讀范圍與書法作品的思想深度 張瑞田 / 48
專題訪談:中外學者眼中的中國文化海外傳播 / 59
經典與通識
唐宋古文運動中的重要一環——杜牧古文創作及其影響 彭笑遠 / 73
天人之序:《詩經》與周代祭祀傳統 羅旻 / 85
孔子終身教育“圖景”的啟示 王延吉 / 101
荀子的心知與工夫——朱熹對荀子心性論的詮釋 李麗珠 / 111
齊桓公用人與霸業興廢 張小鋒 / 120
學術觀察
首都高校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問題及對策 蔡勁松 張普彪 劉建新 / 133
飲食類博物館:類型、案例與拓展 張祖群 / 141
電視節目表達中的動物倫理:沖突與平衡 楊揚 / 160
IP理論發展與旅游特色小鎮的IP實踐 肖月強 胡雪飛 李林襁 / 169
激進時代的保守主義文學理論——梁實秋的古典主義文學思想研究 吳海清 / 184
中國近代歌曲變奏與社會思潮變遷 康慧芳 / 199
《羅生門》:從小說到電影 韓連慶 / 213
學園·書評
面敘契闊與聯床夜話——從羅宗強寫給傅璇琮的信談起 谷曙光 / 229
系統論法學與中國法律的轉型 泮偉江 / 238
侗族建筑文化之維的統合性研究——讀《大地之居:一個東方音樂民族的建筑藝術》 廖君湘 / 249
《文化傳播》稿約 / 255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 258
文化傳播.2020.總第6輯 作者簡介
蔡勁松,侗族,貴州石阡人。先后獲西安交通大學工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2005年9月至2016年8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傳部部長兼新聞中心主任。2016年7月至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兼任北航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藝術館館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兼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常務理事、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副秘書長、北京高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長期從事文化傳播與管理、高教管理、公共藝術設計、大學文化等領域的研究。曾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大學的文化邏輯:理念、議題、實踐》《大學藝境:文化視野與公共藝術》《大學博物館的當代轉型:文化育人與公共服務》《大學文化理論構建與系統設計》等,曾在《收獲》《詩刊》等刊物發表文學作品200余萬字,作品曾被譯介到國外并多次獲獎。出版文學藝術著作7部,多次在北京、臺灣等地舉辦繪畫及雕塑個展。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