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劍橋中國清代前中期史 1644-1800年 上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0265
- 條形碼:9787520360265 ; 978-7-5203-602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劍橋中國清代前中期史 1644-1800年 上卷 本書特色
1,本卷秉承劍橋史學的傳統,其中各章作者均由對該專題有深入研究、卓有成就的專家撰稿,而后再由學術地位較高的學者領銜主編全書。 2,代表和反映西方國家清史研究的水平和動向。 3,關注清朝統治下中國社會內部的歷史。 《清代前中期史》書寫的時間范圍是1644-1800年,起自順治元年,迄于嘉慶五年,亦即乾隆去世后嘉慶獨立親政之年。前此出版的《晚清史》書寫的時間范圍是1800-1911年,起自嘉慶五年,止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 全書的內容結構,以“導論”為先驅,繼之以十章篇幅,從縱橫兩個向度,對清代前中期史展開翔實論述,內中還插有15個表12幅圖,可謂眉目清晰,圖文并茂。*后還附有計千余種的“參考書目”,亦見參考圖書之廣泛,全卷約80萬言,確是一部洋洋大觀的清代前中期史。
劍橋中國清代前中期史 1644-1800年 上卷 內容簡介
本書是劍橋中國史叢書第九卷,敘述自1616―1800年的清代歷史,包括清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該著作分10章,涵蓋了約200年的歷史,從16世紀末女真的形成一直到1799年乾隆帝的駕崩。該卷顯示了作者對材料的全部把握以及對*xin材料的嫻熟掌握的功底,立體地解讀了帝國社會全盛時期的面貌,展現給讀者的是政治史和社會史的平衡性混。**章講了1644年以前的清朝開國的歷程;第二章順治朝;第三章康熙朝;第四章雍正朝;第五章乾隆朝。時間界限是1644到1800。前面五章縱向講了清朝重大的事件,包括對各個皇帝的評價,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后面五章從橫的方面,比如艾爾曼先生講清代前中期士人的社會角色,另外各章講女性、性別、家庭、婚姻,有的講清代社會的穩定與變遷,*后一章講清代的經濟發展。這部書縱橫兩個方面用將近百萬字的篇幅,把清代做了立體式的勾畫。
劍橋中國清代前中期史 1644-1800年 上卷 目錄
本卷序
縮略語
1800年以前的清朝統治者
導論 承舊開新 普林斯頓大學 裴德生
**章 1644年前的建國歷程 夏威夷大學 陸西華
明朝的女真人
努爾哈赤:鑄造一個滿洲的實體
皇太極:建立帝國
第二章 順治朝 阿默斯特學院 鄧爾麟
繼位之爭與清帝國的建立
征服華北和長江下游(1644-1645)
攝政王多爾袞與黨爭
平西、平南戰爭與多爾袞專權(1646-1648)
1648-1649年的政治危機
多爾袞之死與順治親政
吏治整頓與文臣黨爭再起
親政、改革、對抗
順治朝的結束與保守勢力重新當政
第三章 康熙朝 耶魯大學 史景遷
康熙朝簡要大事記
康熙帝親政
清帝國疆域的重新統一
清朝邊疆的鞏固
派系政治
行政政治
康熙帝對學術文化事業的提倡
第四章 雍正朝 哥倫比亞大學 曾小萍
篡位者還是合法繼承人
文字獄
雍正皇帝的統治
雍正朝的改革
開疆拓土
對雍正朝的評價
第五章 乾隆朝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伍德賽德
引言乾隆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乾隆朝戰爭的政治與經濟
乾隆皇帝與精英學者
政治理論的探索、腐敗和貧困問題
第六章 清帝國的征服者精英 達特茅斯學院 柯矯燕
在帝國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
1630-1700年的**次征服浪潮
1700-1800年的第二次征服浪潮
作用消失,再造身份
第七章 清代前中期士人的社會角色 普林斯頓大學 艾爾曼
士人教育、精英社會和全國范圍的科舉考試
1800年以前被認可的古典文化
18世紀中國思想和社會背景的變化
19世紀前士人角色的轉變
結語
第八章 女性、家庭與社會性別關系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 曼素恩
清朝統治的獨特情勢
晚明與清初的內在連續性
家庭內外的社會性別關系
結語
第九章 社會穩定與變遷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羅威廉
人口和繁榮
人口流動
等級分化和社會流動
賤民和奴役
民族
農業關系
職業
宗族
市鎮
慈善事業
宗教組織
沖突
結語
第十章 經濟發展(1644-1800)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 馬若孟 臺灣“中央研究院” 王業鍵
重要的經濟發展
清初經濟的“路徑依賴”
帝制國家與市場經濟
增進社會財富
財稅中央化
對理想儒家社會的支持
私營及混合性質的經濟組織
經濟作物和手工業
混合式經濟組織:鹽的生產與銷售
貨幣供應和財政組織
交易成本、轉換成本以及外部因素
結語
參考書目
劍橋中國清代前中期史 1644-1800年 上卷 作者簡介
本卷主編裴德生,早年乃哈佛大學博士,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著名資深教授,專門研究明清時期的學術思想史,代表作有《方以智及其對思想轉變的促進》《顧炎武的一生:1613-1683》等。曾在《劍橋中國明代史》(下卷)中撰寫了“晚明思想中的儒學”一章。由于普林斯頓大學是《劍橋中國史》叢書的學術組織單位,該叢書總主編之一的崔瑞德和《明代史》卷的主編牟復禮等大師級學者,都在該校長期從事教學與研究,裴德生教授都曾與之相互合作,由他擔任此卷主編當然是*適合的人選。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