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昌陽古城:兩漢東陲城邑解讀與昌陽文化遺存探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97566
- 條形碼:9787510897566 ; 978-7-5108-9756-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昌陽古城:兩漢東陲城邑解讀與昌陽文化遺存探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昌陽侯與昌陽侯國、昌陽城及其傳說、昌陽縣、昌陽漢文化與物產追溯、昌陽縣周秦遺蹤、昌陽縣史前文明、后昌陽時代 —— 今日宋村。
昌陽古城:兩漢東陲城邑解讀與昌陽文化遺存探究昌陽古城:兩漢東陲城邑解讀與昌陽文化遺存探究 前言
歷史上的文登縣是膠東地區少數幾個千年縣之一,至今已有145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年歷史(雖說縣制已于1988年被撤除設市,20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年再次撤市設區,名稱多次變更,但行政級別并未發生變化),可是,文登的歷史遠不止此,你可知道,兩千年前,這里是大漢東陲富庶之地,膠東頗具盛名的東萊郡昌陽縣在此堅守了差不多五呢。
兩千多年前,在這片古老大地上曾經生活著一位昌陽侯,他的名字叫劉憲。劉憲身世顯赫,為漢高祖劉邦八世孫,其五世祖即**代膠東王劉寄與漢武帝是同父異母兄弟。劉憲來自三百多里之外的膠東國首府即墨(今山度古峴大朱毛村一帶)。他的父王是第四代膠東王,名叫劉音。劉憲大約四十多歲被封昌陽侯來到東陲重鎮昌陽城。他身材魁偉,患有腿疾,生活中離不開拐杖。那么,這位侯爺還有什么樣的生活愛好?他一生*喜歡做什么事情?他與廢帝海昏侯劉賀又是什么關系?劉憲祖母,也就是當時的王太后,是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會遭到指責,什么人如此大膽,竟敢指責王太后?結果又是怎樣的?如今我們熟知的昌陽之名是從什么時候興起的?哪些歷史名人與昌陽有關聯?東漢大學者鄭玄一生弟千人,在今文登米山境內長學山講二十年,他眾多弟子都來自何地,有無文登人?《文登縣志》說鄭玄弟子崔琰避難昌山,他們在今米山長學山授課,為什么會繞道跑到宋村昌山避難?秦始皇文山召文士登頌德一事《史記》《漢書》等正史皆無記載,那么,古人憑什么認定此事為真實的,并用來給縣命名?他們的真憑實據是什么?這諸般令人好奇的問題都可以在《昌陽古城》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這本書的特點,也可以說的貢獻是填補了地方史研究中兩漢東萊郡昌陽專題研究的空白括對昌陽縣、昌陽城以及昌陽侯的全面深度解讀,為人們展示了一副兩千年前膠東地區社會畫面,揭示了兩千多年前封建社會王國與侯國條件下古昌陽地區百姓的生活狀態。在膠東歷史上,昌陽是個頗具盛名的古縣。根據《漢書》記載,高祖時期于東部邊陲即今山東威海境內即置三縣,昌陽縣即其中之一。昌陽縣是東部邊陲這三縣當中持續時間的縣,與兩漢相始終,存在了47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年,可視為小五;東漢初期不夜縣并入,昌陽縣成為東陲轄區面積的縣,也是這一區域的縣。然而,長久以來昌陽的這段歷史幾乎悉被湮沒,險些成為被歷史遺忘的角落, 《漢書》僅用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個字予以記載: “昌陽,有鹽官,莽日夙敬亭。”后世史籍也只記載漢代東萊郡轄域內曾經置有昌陽縣及昌陽城的大致位置,其乎一片空白,竟士、被譽為東方學者“泰山北斗”的二品大員郭長倩亦不詳其本,在《文登縣縣學記》中謬言“文登在漢為不夜縣,后并其地為”。作者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披沙瀝金,一點一滴尋覓遙遠昌陽的歷史碎片,一塊一片拼綴對接,終于基本恢復了兩千多年前古老昌陽的面貌,使今天的人們看到兩漢時期的昌陽縣曾經繁華一時,顯赫一方,輝煌一世。
昌陽縣治昌陽城,位于今文登區宋村鎮駐地城東村西側。始建于何時史書沒有記載,或許建于高祖置縣之時,以五間昌陽城自始至終一直是昌陽縣治所。昌陽城是今威海境內時代稍晚于不夜城的第二古老城堡。遺址周邊諸多的漢代古墓群也證實著它曾經的輝煌。“石羊”“二馬”兩村就是因古墓神道的石刻而得名。根據威海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數據顯示,這些古墓群以昌陽城遺址為中心,在周邊呈環狀分布,有遺址南北的石羊漢墓群,遺址東南二公里的二馬漢墓群,遺址西二公里的九頂埠古墓群、集西漢墓群,遺址西北的宋村漢墓群以及遺址之東的大寨漢墓群,等等,總數多達7處,分布于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方公里范圍內,墓冢現存有封土和封土已除、尚知墓址及已經挖掘的漢墓總60座,是威海境內的漢墓群。
武帝始設昌陽鹽官, 《榮成市志》記載“清代以前載,早在漢元封元年(前1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年)即設昌陽鹽官”,是當時全國37處鹽官之一,是昆崳山以東地域處朝廷設置鹽務管理衙署。昌陽城遺址未發掘,昌陽鹽官衙署遺址尚未發現,不過,根據西漢鹽官應在出鹽之縣設立衙署的相關規定,理應就在昌陽城,因為歷史上昌陽城就是個瀕海之城。
本書還揭示了西漢東萊郡昌陽侯的真實身份,糾正了方志相關記載張李之誤。昌陽侯由于《漢書》的失載,致其隱身兩干零一十八年,光緒版《文登縣志》甚至對其做了謬誤的記載,直到1987年一部題為《西漢政區地理》的著作問世,昌陽侯、昌陽侯國才走出歷史的迷霧,這段歷史才明晰起來。西漢末年,劉邦八世孫、第四代膠東王劉音之子劉憲被成帝敕封為昌鄉侯(昌鄉自此更名昌陽),原縣成為“昌陽侯國”。劉憲在位30年,哀帝元壽二年(前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年)被免除侯爵,昌陽侯國除,恢復縣,歷史上首稱昌陽縣,縣治首稱昌陽城。 作者在距離昌陽城遺址不足一里的宋村中學工作了20年,接觸過許多了解古昌陽故事的人。 《昌陽古城》一書是作者30多年來對兩漢時期昌陽城及昌陽文化遺存研究成果的*終集中展示,此書依年來學界相關的考證成果、對歷史典籍的考辨并結合石羊西漢晚期木槨墓的考證一一詳加解讀,揭示了一個立體的、有深度的,且又真實的昌陽,為你呈現一個兩千多年前真實、鮮活而輝煌的昌陽。 不光這些,本書還披露了作者對于兩千多年前昌陽地文化遺存諸多歷史懸疑的探究,考證出“昌陽鹽官”與不夜縣設置年代;舉證了即墨老酒兩干多年歷史的實物證據,結束了千來這段歷史只流于口頭傳說的歷史尷尬;秦始皇文山召頌德本是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可是,到了清代人們對此事是否真實發生過存有嚴重懷疑,增生宋允和的《召文臺記》對此態度含混。本書經過考辨,論證了秦始皇文山召士是一件毋庸置疑的真實歷史事件;另外,這本書還基本理順了文登昌陽、海陽昌陽、萊陽昌陽之間的關系;考證了昌陽神龍移祀柘陽山的歷史原因;追溯了母豬河名稱的淵源……
昌陽古城:兩漢東陲城邑解讀與昌陽文化遺存探究 目錄
自序
**章昌陽侯與昌陽侯國
一、1955年城南石羊挖毀列侯大墓
二、推斷為昌陽侯劉憲墓有何根據
三、成帝敕封昌陽侯
四、昌陽侯劉憲家世
五、昌陽侯劉憲故事
六、侯是多大的“官”
七、侯爵享有哪些特權
八、追尋昌陽侯
第二章昌陽城及其傳說
一、兩漢重鎮昌陽城
二、昌陽城的具體位置
三、昌陽城作縣治多少年
四、屯兵古寨與昌陽屯兵
五、鐘灣與“齊康公樂器”
六、昌陽古城遺址與周邊漢墓
七、康王城純系附會之說
八、康王廟或為昌陽侯廟
九、“康王冢子”是漢墓
十、“康王”傳說是怎么來的?
第三章昌陽縣
一、漢高帝御置昌陽縣
二、武帝或親蒞昌陽考察過
三、后漢東陲獨立大縣
四、昌陽縣堅守500載
五、昌陽縣版圖有多大
六、昌陽縣被廢原因探討
七、封泥所見的昌陽縣
第四章昌陽漢文化與物產追溯
一、昌陽地聚眾講學的漢末通儒鄭玄
二、避難昌山的率真學者崔琰
三、昌陽縣上峰、東萊郡“四知”太守楊震
四、麻姑與昆崳山
五、昌山與龍
六、神秘的“昌陽嚴”
七、甘肅司馬葬昌陽
八、窯頭口、窯頭島與母豬河(母豬河名溯源)
九、物產
第五章昌陽縣周秦遺蹤
一、成山頭的喧囂
二、召文臺的盛贊
三、秦權的見證
四、不夜城與不夜縣
五、難以捉摸申子墓
六、匪夷所思無鹽冢
七、文山召士征秦廟
第六章昌陽縣史前文明
一、姜家莊原始社會遺址
二、大宋家原始社會遺址
三、沙里店原始社會遺址
四、石羊原始社會遺址
五、吻里店遺址
六、太陽祭拜的圣地
第七章后昌陽時代——今日宋村
一、今日宋村與昌陽古城淵源考
二、宋村鎮:在傳承中碧波揚帆
附錄
昌陽城與“后昌陽”沿革年表
石羊西漢晚期木槨墓主與昌陽侯考
康王城考
參考文獻-
寫在后面的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