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客家村落的傳統與變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79831
- 條形碼:9787561579831 ; 978-7-5615-798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客家村落的傳統與變遷 內容簡介
村落不僅是研究村落文化和變遷的基本單位,更是研究經濟、政治、宗教、習俗等的依托之本。本書以四個客家村落為對象,分別從客家村落的“宗教信仰”“醫療體系”“優選化和世界遺產為兩個村落社會帶來的相似影響卻產生的不同發展軌跡和現狀”等角度進行探討。期望能更深刻地了解客家村落社會民眾的傳統與變遷的現在與未來。
客家村落的傳統與變遷 目錄
**章 緒 論
**節 客家與客家研究
第二節 文化與文化變遷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變遷理論
三、文化變遷的原因與途徑
第三節 村落與村落社會文化變遷研究
一、單村落的民族志研究
二、多村落的比較研究
三、超越村落的研究
四、文化遺產、旅游與村落社會文化變遷
第四節 客家村落社會文化研究的意義
第二章 宗族社會與民間信仰——連城縣姑田客家村落民間信仰的人類學考察
**節 前 言
第二節 姑田鎮的歷史沿革和人文背景
第三節 對構成民間信仰地緣因素的分析
一、公王廟
二、天后宮
第四節 民間信仰與宗族互動關系的分析
一、姑田鄧姓
二、姑田賴姓
三、姑田蔣姓
四、姑田江姓
五、姑田華姓及華姓和蔣姓的關系
第五節 姑田民間信仰的變遷
第六節 結論
第三章 客家村落的衛生保健體系研究——以福建南靖縣塔下村為例
**節 醫學體系與病因論
第二節 塔下自然、人文與經濟環境
一、自然與人文環境
二、經濟環境
第三節 衛生保健體系
一、專業方式
二、民間方式
三、大眾方式
四、小 結
第四節 社會支持和基礎設施
一、交通和教育
二、新醫療政策和社會福利、基金會
三、小結
第五節 結論
第四章 傳統文化開發與再地方化——以永定縣初溪土樓群“申遺”為例
**節 緒論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研究方法
第二節 社區概況
一、下洋鎮印象
二、走進初溪
第三節 初溪村世界遺產申報歷程及發展現狀
一、申報歷程
二、“申遺”大浪潮下的初溪
三、旅游業發展現狀與民眾參與
第四節 “世遺”的歸屬與村民的反抗
一、村民與旅游公司之間——誰的家園
二、村民與政府之間
三、村民之間
四、小 結
第五節 “世遺”對地方政治的影響
一、書記派“一手遮天”時期
二、書記村主任的兩派對峙
三、小結
第六節 結論
附錄一 集慶樓與“九宮八卦”
附錄二 2009年12月30日簽訂的*終修改協議
附錄三 永定客家土樓申報《世界遺產名錄》環境整治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
附錄四 永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初溪村民要求分享土樓旅游開發利益問題調查處理情況的報告
第五章 客家傳統社區的重構——以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客家民俗文化村為例
**節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理論回顧與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及資料來源
第二節 社區概況
一、永定縣概況
二、湖坑鎮概況
三、洪坑村概況
第三節 永定土樓申遺的過程
一、申遺的經過
二、政府政策及客家文化精英的活動
第四節 客家文化習俗的承繼和再生
一、傳統文化習俗的承繼
二、客家文化遺產的再生
第五節 客家族群認同的強化
一、政府對當代客家認同的推動
二、地方民眾的認同
第六節 社區內部不同利益群體的關系
一、公司與村民的關系
二、公司與政府的關系
三、政府與村民的關系
四、村民內部的關系
第七節 結論
附錄一 福建省永定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8—2020)(部分)
附錄二 福建土樓·永定客家土樓保護規劃
參考文獻
**節 客家與客家研究
第二節 文化與文化變遷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變遷理論
三、文化變遷的原因與途徑
第三節 村落與村落社會文化變遷研究
一、單村落的民族志研究
二、多村落的比較研究
三、超越村落的研究
四、文化遺產、旅游與村落社會文化變遷
第四節 客家村落社會文化研究的意義
第二章 宗族社會與民間信仰——連城縣姑田客家村落民間信仰的人類學考察
**節 前 言
第二節 姑田鎮的歷史沿革和人文背景
第三節 對構成民間信仰地緣因素的分析
一、公王廟
二、天后宮
第四節 民間信仰與宗族互動關系的分析
一、姑田鄧姓
二、姑田賴姓
三、姑田蔣姓
四、姑田江姓
五、姑田華姓及華姓和蔣姓的關系
第五節 姑田民間信仰的變遷
第六節 結論
第三章 客家村落的衛生保健體系研究——以福建南靖縣塔下村為例
**節 醫學體系與病因論
第二節 塔下自然、人文與經濟環境
一、自然與人文環境
二、經濟環境
第三節 衛生保健體系
一、專業方式
二、民間方式
三、大眾方式
四、小 結
第四節 社會支持和基礎設施
一、交通和教育
二、新醫療政策和社會福利、基金會
三、小結
第五節 結論
第四章 傳統文化開發與再地方化——以永定縣初溪土樓群“申遺”為例
**節 緒論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研究方法
第二節 社區概況
一、下洋鎮印象
二、走進初溪
第三節 初溪村世界遺產申報歷程及發展現狀
一、申報歷程
二、“申遺”大浪潮下的初溪
三、旅游業發展現狀與民眾參與
第四節 “世遺”的歸屬與村民的反抗
一、村民與旅游公司之間——誰的家園
二、村民與政府之間
三、村民之間
四、小 結
第五節 “世遺”對地方政治的影響
一、書記派“一手遮天”時期
二、書記村主任的兩派對峙
三、小結
第六節 結論
附錄一 集慶樓與“九宮八卦”
附錄二 2009年12月30日簽訂的*終修改協議
附錄三 永定客家土樓申報《世界遺產名錄》環境整治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
附錄四 永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初溪村民要求分享土樓旅游開發利益問題調查處理情況的報告
第五章 客家傳統社區的重構——以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客家民俗文化村為例
**節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理論回顧與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及資料來源
第二節 社區概況
一、永定縣概況
二、湖坑鎮概況
三、洪坑村概況
第三節 永定土樓申遺的過程
一、申遺的經過
二、政府政策及客家文化精英的活動
第四節 客家文化習俗的承繼和再生
一、傳統文化習俗的承繼
二、客家文化遺產的再生
第五節 客家族群認同的強化
一、政府對當代客家認同的推動
二、地方民眾的認同
第六節 社區內部不同利益群體的關系
一、公司與村民的關系
二、公司與政府的關系
三、政府與村民的關系
四、村民內部的關系
第七節 結論
附錄一 福建省永定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8—2020)(部分)
附錄二 福建土樓·永定客家土樓保護規劃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客家村落的傳統與變遷 作者簡介
鄧曉華,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工程學院“蒼霞杰出學者”特聘教授,福建省文化名家,現為國家一級學會中國人類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持完成國家社科重大、重點以及一般項目多項,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十余項。曾任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語言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有語言人類學、漢語方言與少數民族語言、比較語言學、文化遺產、族群與區域文化。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