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guān)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shù)8000年
潘伯鷹書法論稿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8618048
- 條形碼:9787558618048 ; 978-7-5586-180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潘伯鷹書法論稿 內(nèi)容簡介
潘伯鷹潛心于詩詞及書法,是近代書壇"二王"書風的積極追崇者之一。著有《中國的書法》《中國書法簡論》《玄隱廬詩》等。他是舉世公認的書法名家,在書壇有一定影響力,坊間論及潘書,多言他是"二王書風的積極追慕者"。潘伯鷹的行草書瀏麗健勁、瀟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孫過庭《書譜》之法,可以說頗有二王風致。潘伯鷹書法論述較多,本書匯集了他的主要書法論著,并分門別類,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是《中國書法簡論》,下編是潘伯鷹關(guān)于中國書法的各種論述文章。其中《中國書法簡論》是有名的書法指南之作,分為兩部分,**部分為潘伯鷹寫的關(guān)于練習書法的技巧,指導書法學習者如何入門,并羅列了學習書法的參考書;第二部分為書法欣賞,作者對隸書、二王、顏柳等名家進行了點評。為現(xiàn)在各大院校藝術(shù)系學生必讀書目之一。在全國加強書法教育的今天,對書法學習者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本書配圖豐富,除書法史上的大量經(jīng)典之作,還較全面的展示了潘伯鷹帖學書法的風貌。
潘伯鷹書法論稿 目錄
目錄
序言 / 4
上編 中國書法簡論
上卷
一 引論 / 1
二 “書畫同源”與筆法 / 4
三 正確的執(zhí)筆 / 13
四 如何用筆 / 16
五 從結(jié)字和用筆入門 / 22
六 如何臨習 / 29
七 途徑示范 / 34
八 筆墨紙硯 / 52
九 參考書舉例 / 58
下卷
一 欣賞 / 61
二 隸書的重要作用 / 67
三 晉后書派鳥瞰 / 69
四 二王 / 73
五 虞歐褚薛 / 79
六 李孫張素 / 85
七 顏柳 / 90
八 楊凝式與李建中 / 95
九 蘇黃米蔡 / 98
十 趙孟頫 / 106
十一 明清書勢 / 110
下編 中國書法叢談
書法常識 / 119
執(zhí)筆有法否? / 122
筆法·創(chuàng)新與好奇 / 124
懸腕與導送 / 126
硬筆呢?軟筆呢? / 128
墨趣 / 130
說筆墨交融 / 132
漲墨 / 134
描字、補筆、改寫 / 135
再談筆與書法的關(guān)系 / 136
說不似之似 / 138
說習字之益 / 140
我應該學哪一家? / 142
成家 / 144
叢帖瑣談 / 146
書家與善書者 / 150
書法小故事 / 151
孫過庭及其《書譜》 / 154
書墻的楊風子 / 158
蘭亭趣味 / 160
北宋書派的新舊觀 / 162
李建中及其《土母帖》 / 165
漫談清代的隸書 / 167
吳昌碩的書法 / 170
作品欣賞 / 172
潘伯鷹書法論稿 作者簡介
潘伯鷹(1904-1966),安徽懷寧人。原名式,字伯鷹,后以字行,號鳧公有發(fā)翁、卻曲翁,別署孤云。 早年從吳闿生學習經(jīng)史文詞。國共和談時,曾擔任國方代表章士釗的秘書。建國后,曾任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副主任委員、同濟大學教授。對文學頗有造詣,曾著小說多種,后潛心于詩詞及書法。是近代書壇"二王"書風的積極追崇者之一。著有《中國的書法》《中國書法簡論》《玄隱廬詩》等。潘伯鷹是舉世公認的書法名家。坊間論及潘書,多言他是"二王書風的積極追慕者"。潘伯鷹的行草書瀏麗健勁、瀟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孫過庭《書譜》之法,可以說頗有二王風致。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jīng)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