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呼蘭河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503932
- 條形碼:9787571503932 ; 978-7-5715-0393-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呼蘭河傳 本書特色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蕭紅 以女士之掀天之意氣,蓋世之才華,而疾病困之,憂患中之,致令奄然長往,一瞑不視,寧非人世之大哀歟! ——柳亞子
呼蘭河傳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冠純美閱讀書系”中的蕭紅專集,收入了作家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是“文學洛神”蕭紅的自傳體長篇小說代表作,以抒情的散文化敘述方式,細膩而靈動地展現了東北小城——呼蘭河豐富的生活圖景和人物畫面。書中,作家用孩童的視角審視復雜的生活空間,用成人的心態進行理論批判,在飽含悲憫的人事敘述中折射出對故鄉人愚昧人性的諷刺與對故鄉深沉而溫暖的愛。作品被文學家茅盾先生評價為“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因其恒久動人的文學魅力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呼蘭河傳 目錄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聲
呼蘭河傳 節選
**章 一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 嚴寒把大地凍裂了。 年老的人,一進屋用掃帚掃著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說: “今天好冷啊!地凍裂了! 趕車的車夫,頂著三星,繞著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剛一蒙亮,進了大車店,**句話就向客棧掌柜的說: “好厲害的天!小刀子一樣。” 等進了棧房,摘下狗皮帽子來,抽一袋煙之后,伸手去拿熱饅頭的時候,那伸出來的手在手背上有無數的裂口。 人的手被凍裂了。 賣豆腐的人清早起來沿著人家去叫賣,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盤貼在大地上拿不起來了,被凍在地上了。 賣饅頭的老頭,背著木箱子,里邊裝著熱饅頭,太陽一出來,就在街上叫喚。他剛一從家里出來的時候,他走得快,他喊的聲音也大。可是過不了一會,他的腳上掛了掌子了,在腳心上好像踏著一個雞蛋似的,圓滾滾的。原來冰雪封滿了他的腳底了。使他走起來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著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這樣,也還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饅頭箱子跌翻了,饅頭從箱底一個一個地跑了出來。旁邊若有人看見,趁著這機會,趁著老頭子倒下一時還爬不起來的時候,就拾了幾個一邊吃著就走了。等老頭子掙扎起來,連饅頭帶冰雪一起檢到箱子去,一數,不對數。他明白了。他向著那走得不太遠的吃他饅頭的人說: “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 行路人聽了這話都笑了。他背起箱子來再往前走,那腳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結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難,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掛越多,而且因為呼吸的關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掛了霜了。這老頭越走越慢,擔心受怕,顫顫驚驚,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場似的。 小狗凍得夜夜地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腳爪被火燒著了一樣。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凍裂了; 井被凍住了; 大風雪的夜里,竟會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來,一推門,竟推不開門了。 大地一到了這嚴寒的季節,一切都變了樣,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風之后,呈著一種混沌沌的氣象,而且整天飛著清雪。人們走起路來是快的,嘴里邊的呼吸,一遇到了嚴寒好像冒著煙似的。七匹馬拉著一輛大車,在曠野上成串地一輛挨著一輛地跑,打著燈籠,甩著大鞭子,天空掛著三星。跑了二里路之后,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這一批人馬在冰天雪地里邊竟熱氣騰騰的了。一直到太陽出來,進了棧房,那些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馬吃飽了之后,他們再跑。這寒帶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遠又來了一村,過了一鎮,不遠又來了一鎮。這里是什么也看不見,遠望出去是一片白。從那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見的。只有憑了認路的人的記憶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著糧食的七匹馬的大車,是到他們附近的城里去。載來大豆的賣了大豆,載來高粱的賣了高粱。等回去的時候,他們帶了油、鹽和布匹。 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這小城并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華。十字街上有金銀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藥店,也有拔牙的洋醫生。那醫生的門前,掛著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畫著特別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齒。這廣告在這小城里邊無乃太不相當,使人們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東西,因為油店、布店和鹽店,他們都沒有什么廣告,也不過是鹽店門前寫個“鹽”字,布店門前掛了兩張怕是自古亦有之的兩張布幌子。其余的如藥店的招牌也不過是把那戴著花鏡的伸出手去在小枕頭上號著婦女們的脈管的醫生的名字掛在門外就是了。比方那醫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藥店也就叫“李永春”。人們憑著記憶,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們也都知李永春是在哪里。不但城里的人這樣,就是從鄉下來的人也多半都把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盡是些什么都記熟了。用不著什么廣告,用不著什么招引的方式,要買的比如油鹽、布匹之類,自己走進去就會買。不需要的,你就是掛了多大的牌子人們也是不去買。那牙醫生就是一個例子。那從鄉下來的人們看了這么大的牙齒,真是覺得希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邊,停了許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來。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絕對的不去讓那用洋法子的醫生給他拔掉,也還是走到李永春藥店去,買二兩黃連,回家去含著算了吧!因為那牌子上的牙齒太大了,有點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醫生,掛了兩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卻是寥寥無幾。后來那女醫生沒有辦法,大概是生活沒法維持,她兼做了收生婆。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還有兩條街,一個叫做東二道街,一個叫做西二道街。這兩條街是從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長。這兩條街上沒有什么好記載的,有幾座廟,有幾家燒餅鋪,有幾家糧棧。 東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紅色的好磚砌起來的大煙筒是非常高的。聽說那火磨里邊進去不得,那里邊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一碰就會把人用火燒死,不然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為有火,聽說那里邊不用馬,或是毛驢拉磨,用的是火。一般人以為盡是用火,豈不把火磨燒著了嗎?想來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準參觀的。聽說門口站著守衛。 東二道街上還有兩家學堂,一個在南頭,一個在北頭。都是在廟里邊,一個在龍王廟里,一個在祖師廟里。兩個都是小學: 龍王廟里的那個學的是養蠶,叫做農業學校。祖師廟里的那個,是個普通的小學,還有高級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學。 這兩個學校,名目上雖然不同,實際上是沒有什么分別的。也不過那叫做農業學校的,到了秋天把蠶用油炒起來,教員們大吃幾頓就是了。 那叫做高等小學的,沒有蠶吃,那里邊的學生的確比農業學校的學生長得高,農業學生開頭是念“人、手、足、刀、尺”,頂大的也不過十六七歲。那高等小學的學生卻不同了,吹著洋號,竟有二十四歲的。在鄉下私學館里已經教了四五年的書了,現在才來上高等小學。也有的在糧棧里當了二年的管賬先生的現在也來上學了。 這小學的學生寫起家信來,竟有寫到:“小禿子鬧眼睛好了沒有?” 小禿子就是他的八歲的長公子的小名。次公子,女公子還都沒有寫上,若都寫上怕是把信寫得太長了。因為他已經子女成群,已經是一家之主了,寫起信來總是多談一些個家政,姓王的地戶的地租送來沒有?大豆賣了沒有?行情如何之類。 這樣的學生,在課堂里邊也是極有地位的,教師也得尊敬他,一不留心,他這樣的學生就站起來了,手里拿著《康熙字典》,常常會把先生指問住的。萬里乾坤的“乾”和乾菜的“乾”,據這學生說是不同的,乾菜的“乾”應該這樣寫:“ ”,而不是那樣寫:“乾”。 …………
呼蘭河傳 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原名張廼瑩,現代女作家,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封建地主官吏家庭。因其作品的獨特藝術魅力,被稱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說《生死場》《馬伯樂》《曠野的呼喚》《呼蘭河傳》,散文集《商市街》《回憶魯迅先生》,長篇組詩《砂!返取F浯碜鳌逗籼m河傳》以抒情的筆調、散文化的結構、詩化的語言、直率樸拙的情趣共同構成了令人癡迷的“蕭紅體”,在現當代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