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羅生門 本書特色
《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情節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語》。
作品講述了藤暮時分,羅生門下,一個家奴正在等候著雨停,當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決時,偶遇以拔死人頭發為生的一老嫗,走投無路的家奴邪惡大發,決心棄苦從惡,剝下老嫗的衣服逃離了羅生門。該作情節簡單,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場面。時間、地點、人物、結局全都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羅生門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羅生門、鼻子、山藥粥、煙草和魔鬼、火男面具、戲作三昧、蜘蛛之絲、尾聲之信、地獄變、六宮小姐、秋、橘子等。
羅生門羅生門 前言
前言
致石黑定一的一封信 ——致石黑定一君 若有人讓從未曾學泳的人去游泳,所有人都覺得不可理喻吧?若有人讓從未曾學步的人去參加賽跑,也會被認為是蠻不講理的。可是,從我們出生開始,便已接受了這等蠢笨的指令。 難不成我們在母親肚子里便已經學人處世?然而一旦離開母親的肚子,就被迫了宛若大競技場一般的人生。不曾學泳的自然沒辦法開心地游。同樣,不曾學步的會被甩在別人后面也沒什么好懷疑的。如此說來我們非遍體鱗傷地從人生的競技場走出來不可。 有人會說:“前人的腳步能拿來當參考。”然而就算你看到過一百個游泳的人,抑或是一千個賽跑的運動員,也不可能馬上學會游泳或者賽跑。何況那些游泳的人全部嗆過水,賽跑的人也無一幸免全身皆沾滿了競技場的塵土。瞧吧,就連上赫赫有名的選手,很多不是也用志得意滿的微笑來隱藏滿面愁容嗎? 人生就像是瘋子舉辦的運動會。我們不得不一邊和人生抗爭著,一邊學人生抗爭。但凡是對這種荒誕的競賽抱以怒不可遏之人,就快些離場吧。自的確是一種簡單的方法。但是,想要在人生競技場上留下的人,只能不懼怕傷口抗爭下去。 人生就如一盒火柴。用得太小心是蠢笨的,用得不小心是可怕的。 人生像殘破了許多頁的書,將它當成一本書很不容易。但是,好歹它是本書。
羅生門 目錄
鼻子
山藥粥
和魔鬼
火男面具
戲作三昧
蜘蛛之絲
尾聲之信
地獄變
六宮小姐
秋
橘子
沼澤地
秋山圖
女性
魔術
黃粱夢
老年的素盞鳴尊
英雄之器
莽叢中
阿富的貞
報恩記
虱
手絹
龍
女體
大導寺信輔的前半生——種思想的畫面
一塊地
海市蜃樓
蛙
某傻子的一生
羅生門 節選
天快黑了,羅生門下,一個家丁正在避雨。
城門很寬大,卻只有他一個人,除此之外,還有一只蹲在已經斑駁了的朱漆的大圓柱上的蟋蟀。羅生門的正對面是朱雀大街,照理說這樣的天氣應該會有許多戴著斗笠的女人和戴著烏軟帽的男人到這兒來避雨才是,然而現在就只有他一人。
原因十分簡單,這些年諸如地震、臺風、大火、饑餓之類的天災人禍接連不斷地發生,京城早已變得十分荒涼。當年有些記載,佛像和供具被打碎,那些涂了朱漆和飛金的木頭被堆在路邊當柴火賣了。在這等情況下,京城里自然也不會有人在意羅生門的維護和整修的事情了。這一帶也就越來越衰敗,變得十分荒涼,成了狐貍和盜賊們的寄居之所。時間一久,這里慢慢變成無人管轄之地,人們也把那些無人認領的尸體投放于此。所以一到傍晚時分,此處就透著一股陰森之氣,無人敢。
許多烏鴉聚集在此處,也不知它們是從哪里飛來的。白天,烏鴉結成群繞著高高的門樓盤旋飛鳴,尤其到了夕陽落山只剩余暉的時候,鴉影猶如許多黑芝麻粒將天空遮了個嚴實,黑魃魃的,映照著夕陽的天空分外分明。烏鴉自然是來門樓這一帶吃尸體的——今天可能太晚了,沒有看到一只,然而在那些已經坍塌的階梯磚石縫隙間,荒草瘋長,草葉和磚石上白色的烏鴉糞星星點點隨處皆是。身上的藏青色夾襖的大襟已經洗舊了,家丁把它墊在,一屁股坐在了的第七層臺階上,抬手撫摸著自己右臉頰上的一個大腫瘡,神色茫然地等待雨停。
說這家丁是在避雨,可雨停之后他也不知道自己該去哪兒。照理說是回主人家去,可問題在于四五天前他被主人解雇了。之前已經說過,那時候的京城很是蕭條,這個家丁被多年的老主人解雇,自然是蕭條造成的一個微小結果。因此這家丁所謂的避雨,準確一點應該是說“被雨淋濕了的家丁,正走投無路”,而今天的天氣也影響了他的心情,讓他感覺更加的憂愁和抑郁。雨從申時末(下午4點)開始下,直到酉時(傍晚5點到7點)也不見停。家丁思考著該怎么把明天的日子過下去——還真是“雖然毫無辦法,但還是要想法子過下去”。家丁滿頭霧水,雨滴敲打朱雀大街的聲音一直在耳邊響著。
羅生門被像簾子似的大裹住了,遠處處處都是雨,使得黃昏的天空顯得愈發低矮,抬頭看到一朵沉重的烏云正好被門樓上斜出的飛檐挑起來。
想要從無可奈何中找出辦法,就要不擇手段。若是顧慮了手段,那就只能成為街頭垃圾堆里餓死的一具尸體,然后像死狗一樣被人拖到這門前丟掉。可如果不擇手段又會如何呢?——這家丁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個頭緒,*后來到這兒。然而這“如果”……
羅生門 相關資料
作者序:故事是真實的
小時候,剛剛領會了故事的概念時,我就確信,故事都是真實的。幾十年后,讀過和寫過很多故事之后,我再一次確認,故事是真實的。
我對“故事是真實的”的信仰,首先來自一種奇幻的念頭。我深信,寫作也是一種創世,寫下一個故事的同時,故事中的世界就在某處真實存在了。后來,經過更復雜的世界觀洗禮之后,我也更加確認這個想法,我相信,我們的世界,就是某部小說/某個游戲中的世界,我們就是這部小說/游戲中的人物,但我們并沒有閑著,我們也創造了另外的世界,我們寫下的故事,制造的游戲,也遵循這一套創世法則,獨立存在。如此這般,無窮套娃。
當然,回到我們身處的現實中,我之所以再度相信,故事都是真實的,是因為,故事來自真實,也必然去向真實。故事從來不是虛構的,所有的故事,都必然有時代立足點,或者是現實中的,或者是情緒上的。所有的故事,也必將影響真實,匯入人們的精神DNA,成為人們真實生活的參考。
那么,能否給我們世界里的故事一個定義,一個更寬泛也更準確的定義呢?我覺得,故事就是一種整理世界的能力。
曾在微博上看到兩位詩人討論葉芝,其中一位說,以前的詩人,有種“整理世界”的能力。對,就是“整理世界”,一種分類、看透、濃縮、發散、重塑、預知的能力,像伍爾芙說艾米莉·勃朗特:“她放眼身外,但見世界四分五裂、陷入極大混亂,自覺有力量在一部書里將它團在一起。”而且,“這種雄心大志在整個小說里處處可以感覺出來……那不僅僅是‘我愛’,‘我恨’,而是‘我們——整個人類’,‘你們——永恒的力量’”。
文學、電影,或者時尚,甚至一切一切,要的就是這種“整理世界”的能力,在混亂中看出線索,在混沌虛空之中喚出形象,在荒原上看出阡陌和城廓,在懸崖巨石上喚出佛的面貌。很多寫故事的人,制造游戲的人,以及像馬斯克這樣創造未來的人,所擁有的,都是這種能力。
為了弄清楚他們這種能力的由來,我去搜尋他們的生平故事,□終都只能看到他們表面的人生,他們的情史,他們的言論,而無法解釋他們這種能力是怎樣產生的,那是創作者的秘密,言語不能盡述,□犀利的偵探也無法探查,我們看到的只是結果,一些□□時代的故事。“整理世界”的能力,其實沒有來由,它像一個幽靈,漂浮在人群上空,尋找合適的接收者,然后慷慨附身。
那些被我們仰望過的人們,多半有這種“整理”的意識和能力,或大或小。
赫爾曼·麥爾維爾,整理了一個世界在他的《白鯨》里,這個世界來自真實,卻又經過了他的重塑,比真實世界更鮮明、更深沉,以至于讓人一想起大海,就想起他描繪過的風暴、大船,墨藍的海上,巨大的白色動物,刺破黑夜的油燈,和面無表情的□人,他甚至用他的海上世界,覆蓋了我們見過的那個海,讓我們在看見海的同時,也得下意識地追加上他對海的描述,他對海的認識。
洛夫克拉夫特,整理出了一個讓人致郁和驚恐的世界,他描摹的是那些我們不大確定的夢境,不明來由的低落,和代代相傳卻沒有線索的神秘感;費迪南德·馮·席拉赫整理出一個面無表情的、令人心寒的世界;斯蒂芬·金整理出一個誠懇細膩,但卻隱藏著不安的世界。
整理世界的能力,不只潛藏在內心,這種能力必然會溢出,幫助它的主人重新整理自己的形象。像蘇珊·桑塔格,她在文字世界里取得進展的同時,她的形象也在進展,照片上的她,起初是模糊不清的,漸漸輪廓鮮明,□后成為一個凝練的符號。這多半是她有意為之的結果,她的伴侶是攝影家,她有充足的機會,可以換個角度凝視自己,幫助她錘煉著裝、眼神、姿態,□后獲得那么一張有著“蘇美爾人般凝視的臉”,她成為作家,同時也在照片上成了一個作家。
所以人們熱衷于探討作家和時尚的關系,一半基于某種勢利,一半基于某種好奇——他或者她,有沒有鮮明的自我意識?有沒有能力創造出某種屬于自己的形象方式?像張愛玲的改良清裝,像福克納的格子呢西裝,像卡波特的派對,像安迪·沃霍爾的工廠繆斯。
不管是從自身提煉,還是拉過一個符號和自己拴在一起,他們都讓自己成了一個僅憑剪影就能被人識別的形象,這是一種能力——他們有能力跳脫自身打量自己。“整理世界”的能力和整理自身的能力,經常相攜前行,一種能力,投射在另一種能力上。
羅生門 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1892-1927),俳號本短篇小說巨擘,被評為“十大中短篇小說家”“鬼才作家”。是新思潮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創作上既有浪漫主義特點,又有現實主義傾向。1922年發表《竹林中》(黑澤明電影《羅生門》的原作)、《六宮小姐》,文壇地位達到高峰。1927年發表《河童》《某傻子的一生》等,留下遺言“對將來模糊的不安”后服。 1935年,好友菊池寬為了紀念這位文豪,設立“芥川賞”,現已成為日本重要的年度文學獎項之一,并與“直木賞”齊名。代表括《羅生門》《地獄變》《鼻子》《竹林中》《河童》《齒輪》等。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