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老北京述聞:京城會館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59523
- 條形碼:9787200159523 ; 978-7-200-1595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北京述聞:京城會館 本書特色
蘊歷史風云,藏雪泥鴻爪。聚志士仁人,閱世間滄桑。風云際會,英杰薈萃,商賈云集,昆黃余韻,歷史人物的人生軌跡,豐盈厚重的文化積淀。隱藏在古都深處的歷史,見證時代風云跌宕變幻。這本書中的部分文章帶有政協文史資料親歷、親見、親聞的“三親”特色。
老北京述聞:京城會館 內容簡介
在老北京南城的胡同里,深藏著一群特殊的建筑,表面上看,會館只是一些陳舊的老房子,里面卻積淀著非常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近代很多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都與京城會館有關。會館成為當時北京與各省、市間交流的重要場所,也為眾多文化流派的碰撞提供了歷史舞臺。《京城會館》卷本著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的初衷,把會館里革命先驅、政壇領袖、仁人志士、文化巨匠的故事整理出來,把隱藏在古都深處的歷史挖掘出來,把這些歷史人物的人生軌跡和時代的風云變幻講述給讀者。
老北京述聞:京城會館 目錄
安徽會館的前世今生/戴逸
王茂蔭與歙縣會館/宗朋
粵東會館三疊/肖復興
閩地特色的汀州會館/劉文豐
從臨汾會館管窺晉商文化/崔晨
朱彝尊古藤書屋與順德會館/孫興亞
皮黃余音正乙祠/袁暢
從櫻桃斜街貴州老館說開來/任萬霞
韓城會館與王杰/張濤
蜚聲京城的陽平會館大戲樓/郭隆
宣南勝跡湖廣會館/任萬霞
涇縣會館舊跡鉤沉/袁家方
尋訪蒲陽會館/肖復興
南海會館謀維新/趙淑珍
《狂人日記》誕生地/劉麗華鄭智
番禺會館今何在/肖復興
鄞縣會館與少年中國/劉文豐
戊戌君子楊深秀與聞喜會館/白鶴群
新會會館圖變法/白鶴群
瀏陽會館中的“莽蒼蒼齋”/吳哲征
話說老北京的東莞會館/王蘭順
白紙坊南**家/肖復興
昆黃音韻繞梁的江西會館/劉墨非
尋找吉林會館/崔曉暉
臺灣會館的兩岸百年風雨情/徐飛
湖南會館鄉誼之篤歷久不渝/袁暢
北京的奉天會館/金蘊達
名角集聚的戲曲圣地梨園會館/張濤
附錄 會館史略/李喬
老北京述聞:京城會館 節選
安徽會館的前世今生 戴逸 有清一代,北京前門外會館林立。會館分為兩類,一類是行業會館,由工商業者集資建造,作為聚會、議事、祀神、酬酢的場所;另一類是同鄉會館,由同省或同縣人建立,作為同鄉人聯絡情誼、借宿、集會、觀劇、娛樂的地方。北京是國家的首都,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官宦、知識分子、工商業者絡繹往來,車水馬龍,上至達官名流,下至寒士、工商業者,大多來會館駐足。據說在全盛時期,北京的會館多達400多個。安徽會館位于今琉璃廠西南,是其中建成較晚、規模*大的一個,極具代表性,是北京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民國以來,安徽會館被各個單位或居民長期占用,年久失修,已破爛不堪。現在正鳩工興作,不日將首先恢復其中路的戲樓,再現當年巍峨崇閎的外觀。 清咸豐朝以前,北京只有安徽各縣的會館,規模較狹小,而無安徽全省的大型會館。自從李鴻章率領淮軍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以后,安徽籍人以軍功得富貴者甚眾,冠蓋塞途,簪纓滿朝。在京的安徽籍達官貴人們倡議興修安徽會館,推舉新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和湖廣總督李瀚章弟兄主持其事。于是集資醵金,大興土木,1871年(清同治十年)安徽會館落成,耗銀二萬八千兩,李鴻章撰寫了碑記。安徽會館的建立標志著晚清淮系政治勢力的崛起,它成為淮系文武官僚在北京的活動大本營。以李鴻章為首的淮系集團,勢力極大,盤踞在晚清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重要崗位上,舉足輕重。梁啟超曾為李鴻章作傳,書名題為《中國四十年來大事記》,梁甚至以晚清40年歷史與李的個人傳記等量齊觀,可見李鴻章在當時人心目中的地位,梁啟超還說“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出入安徽會館的都是李鴻章的親信部曲,當時政、軍、實業界之頭面人物,故此會館之建筑富麗堂皇,氣宇軒昂,為京師之冠。之后,安徽會館又與戊戌變法中的維新派結下不解之緣。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康有為、梁啟超為鼓吹變法,在北京創設《萬國公報》(后改為《中外紀聞》),選登“閣抄”,譯錄新聞,介紹西方國家情況并及自然科學知識,報社即設在安徽會館內,此報對宣傳改革、開通風氣有重要作用。故康有為說:“報開兩月,輿論漸明,初則駭之,繼亦漸知新法之益。”(《康南海自編年譜》)不久,康有為創立強學會,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個改革派的政治團體,其宗旨是:聯絡人才,鼓吹和推動改革。北京強學會的會址亦在安徽會館內。民國初年,在段祺瑞執政時期,鑒于當時呼吁實行地方自治的民意“如潮流之不可逆”(《北洋政府內務部檔》),由國會醞釀恢復地方自治。安徽會館又成為旅京同鄉討論自治制度的地點。因此,安徽會館既象征近代政治舞臺上地方勢力淮系集團的興起,又是戊戌變法前維新志士辦報紙、設學會、發動改革的活動場所,亦是北洋皖系勢力的大本營。清末民初,安徽籍的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如李鴻章、孫家鼐、張樹聲、吳長慶、劉瑞芬、周馥、胡燏芬、蒯光典、吳汝綸、江朝宗、姜桂題、段祺瑞、徐樹錚、倪嗣沖、孫毓筠、柏文蔚、胡適等都在會館留下了活動的記錄。故安徽會館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意義。 安徽會館的前身是著名的后孫公園,系清初官吏孫承澤的別業。孫頗著文名,交游甚廣,他所著《天府廣記》與《春明夢余錄》均著稱于世。他在別業中款待、宴接過清初許多名人,如顧炎武、談遷、吳梅村、龔鼎孳、陳其年、朱彝尊、徐乾學、顧貞觀、王士稹,或有題詩,或曾記事。后來,著名劇作家洪昇作《長生殿》傳奇,譽滿京都。該劇曾在后孫公園上演,演出適逢皇后之喪,觸犯忌諱,遭彈劾,洪異與詩人趙執信等50余人被除名,此為戲曲史上之重要掌故。后孫公園中經常有清代學者、文士的蹤跡,姜宸英、查慎行、彭維新、沈云椒、翁方綱、孫星衍、李慈銘等或曾在此居住,或曾在此雅聚吟詩。總之,有清一代,后孫公園及安徽會館中,政治家、學者、詩人,此往彼來,濤起云移,堪稱文士薈萃、人杰地靈,極一代之盛。 北京原來的眾多會館,今星移物換,大多湮沒無聞,難以尋覓其蹤影。而面積*大、名聲*高、極有文物價值的安徽會館,巍然尚存,魯殿靈光,劫余碩果,彌足珍貴。北京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首,自應將此文物古跡保護下來。北京著名的歷史文物專家王燦熾先生編纂成《北京安徽會館志稿》八卷,具陳建館始末,備列房舍、經費、規章、人物及館中之古物、石刻,條分縷析,原原本本,俾后人知安徽會館興衰之歷史與當年園林、館舍之盛況。燦熾先生學問淵博,極有識力,所輯志稿,豐贍翔實,后人游此會館,讀此志稿,既能了解會館之滄桑變遷,亦可窺知清代政治文化史的某些側面。 寫于2005年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清史研究所原所長 P1-5
老北京述聞:京城會館 作者簡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簡稱政協北京市委員會或北京市政協)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組織,是北京市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組織形式,按照“三親”即親歷、親見、親聞的原則征集史料,存檔出版。 黎曉宏,北京文化專家,已出版《三平齋夜語》《人生大格局——三平齋夜語二集》《人生從容——三平齋夜語三集》《三平齋省思錄》等多部清言小品集。其“九思三平齋”微博粉絲已超過20萬,單條轉發量高達1萬次。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