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書法學論著提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33907
- 條形碼:9787559833907 ; 978-7-5598-339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書法學論著提要 內容簡介
《中國書法學論著提要》為《玉山堂文集》之一種,是畫家、書法家、藝術史學者陳滯冬先生的又一力作。初稿完成于1987年,于1989年在成都出版社出版,為書法史資料的繼承,收錄古今有關書法的著作,加以記錄,初次出版時共輯得551條,名《中國書學論著提要》。書稿所記,詳及各書書名、異名、著者、內容、篇幅、版本等,凡前人著錄有疏舛者,時有駁正。又各書對書法理論發展有貢獻及有研究價值者,均予以評價。又對稍顯重要之著作,間錄其一二段落,以便讀者對之有一具體印象和多方面了解。內容涉及金石著錄、古文字學著作、書技、書錄等,均按出版年月一一排入,便于讀者查閱。
中國書法學論著提要 目錄
(部分)
001 用筆法 秦.李斯(偽) ………………………………………………………………………… 1
002 草勢 漢.崔瑗 ………………………………………………………………………………………… 1
003 篆勢 漢.蔡邕 ………………………………………………………………………………………… 2
004 九勢 漢.蔡邕 ………………………………………………………………………………………… 3
005 筆論 漢.蔡邕 ………………………………………………………………………………………… 4
006 非草書 漢.趙壹 …………………………………………………………………………………… 5
007 飛白書勢銘 三國.魏.劉劭 ………………………………………………………………… 5
008 隸書體 晉.成公綏 ………………………………………………………………………………… 6
009 四體書勢 晉.衛恒………………………………………………………………………………… 6
010 草書狀 晉.索靖 …………………………………………………………………………………… 8
011 草書賦 晉.楊泉 …………………………………………………………………………………… 9
012 筆陣圖 晉.衛鑠(偽) ………………………………………………………………………… 9
013 題衛夫人《筆陣圖》后 晉.王羲之(偽) …………………………………………10
014 筆勢論 晉.王羲之(偽) ………………………………………………………………………11
015 書論 晉.王羲之(偽) ……………………………………………………………………………12
016 用筆賦 晉.王羲之(偽) ………………………………………………………………………12
017 記白云先生書訣 晉.王羲之(偽) ………………………………………………………12
018 草書百韻歌 晉.王羲之(偽) ………………………………………………………………13
019 行書狀 晉.王珉 ……………………………………………………………………………………13
020 飛白書勢銘 南朝.宋.鮑照 …………………………………………………………………14
021 文字志目 南朝.宋.王愔 ………………………………………………………………………14
022 古來能書人名錄 南朝.宋.羊欣 …………………………………………………………15
中國書法學論著提要 節選
001 用筆法 書法學論著。秦.李斯著(偽)。一篇。本文雜論書法,托為李斯所著,全文僅一百三十字,內容叢雜,文意多前后不屬,作偽之跡很明顯。如其篇首云“夫書之微妙,道合自然”,顯然是唐人以后的口吻。又云李斯刪略大篆而為小篆,書小篆云“凡書,非但裹結流快,終籍筆力輕健”,更是從后世行書寫法的口訣中來。然后又說修改蒙恬《筆經》等事,*后說用筆法:用筆法 :先急回,后疾下,如鷹望鵬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腳若游魚得水,舞筆如景山興云,或卷或舒,乍輕乍重。善深思之,此理當自見矣。這里所說的“先急回,后疾下”等筆法,至少已是漢隸的用筆,與傳世李斯所書《秦詔版》等秦代篆書用筆絕然不同。本文見宋.朱長文《墨池篇》引,來源不詳。又收入清.王仁俊《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中“經編小學”類。 002 草勢 一作《草書勢》,書法學論著。漢.崔瑗著。一篇。本文專論草書。篇首略述文字源流,認為文字發展之大勢是由繁復趨于簡略,而“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因為草書這種書體在歷史上出現得較晚,當時人多持保守的觀點,常譏草書沒有規矩法度,因此作者又說:“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抑左揚右,望之若崎。竦企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弛”,“旁點邪附,似蜩螗挶枝”,而“絕筆收勢,余綖糾結,若……騰蛇赴穴,頭沒尾垂”。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漢字創造“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傳統說法,認為草書也是取法自然物象而來,但其所取法的,是自然物的動態,而不是固定的圖案,從而建立了草書創作的基本理論。這樣一種說法,本來是作者為對付反對草書的傳統觀點而提出的,雖然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而且對草書創作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由于過分強調草書與物象的直接對應,因而其泥滯于物的弱點,反過來又限制了草書創作的多樣化發展,并且將已經出現的草書藝術發展前景規定在一個很小的視野上。盡管如此,作者有些見解仍然是具有傳世的價值的,譬如作者認為,草書的創作講求機變,其“幾微要妙,臨時從宜”,并非呆板的固定程式。這種即式創作理論,實質在于強調書法線條的運動感,以及通過這種運動感凝結而成的筆痕,這正是書法作為藝術的重要原理。本文是研究書法藝術史*重要的參考文獻之一,可以與趙壹《非草書》參看。文見《晉書》三十六衛恒傳、唐.張懷瓘《書斷》卷上引、唐. 徐堅《初學記》卷二十一節引。
中國書法學論著提要 作者簡介
陳滯冬,畫家、書法家、藝術史學者,自由撰稿人。出版有《圖說中國藝術史》《中國書學論著提要》《丹青引》《山川悠遠?陳滯冬藝術生活五十年》《存在的借口》等著作多種。曾在成都、蘭州、太原、南京、杭州、威海、鄭州、臺北、巴黎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