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孩子們被隱藏的智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47627
- 條形碼:9787559647627 ; 978-7-5596-4762-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孩子們被隱藏的智慧 本書特色
用藝術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一個日本治療教育者的藝術教育實錄 喚醒 滋養 療愈遇見TAKA老師, 激發孩子被遮蔽的智慧1. 川手鷹彥,日本藝術治療教育專家,在中國也進行藝術治療教育的實踐,人稱塔卡(TAKA)老師。 2.川手鷹彥在德國北部一家教育機構從事藝術教育的實錄,通俗易懂,有實例,有分析,有具體方法也有理論指導。 用藝術(詩歌、戲劇、美術等)打開孩子的心靈世界,不僅適用于特殊兒童,也適用于普通兒童,為人師者,為人父母者皆可閱讀。
孩子們被隱藏的智慧 內容簡介
本書是川手鷹彥在德國北部一家教育機構 —— 阿里爾德之家從事藝術治療教育的筆記實錄, 記錄了作者運用藝術治療教育培養特殊兒童的經歷。藝術治療教育就像水, 滋養著孩子的內心, 雖然柔軟, 卻可以以柔克剛。藝術教育者與自閉癥兒童、唐氏綜合征兒童以及不良少年的心靈交融, 潤物細無聲, 有時候也許表面上看著沒有希望, 但是在意識之下, 孩子內在很深的部分起著很大的變化。本書為日本藝術治療教育者川手鷹彥在歐洲特殊兒童教機構從事藝術治療教育的筆記實錄, 記錄了一群特殊教育工作者如何通過藝術治療教育藝術治療教育幫助孩子發掘自己獨有的天賦。藝術治療教育在中國還不為人知, 作者記述的的教育理念和治療實例對特殊交易機構和特殊兒童家長具有啟發和教育意義, 書稿出版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
孩子們被隱藏的智慧 目錄
目 錄
**章 布里斯托爾弗來信
**節 與阿里爾德之家的重逢
第二節 言語治療教育
1.班級巡講課
Ⅰ合唱敘事詩
Ⅱ童話的表達
Ⅲ 史詩
Ⅳ戲劇
2.下午的一對一課程
第三節 節慶、例行活動、郊游
1. 五月節
2. 帆船航行
3. 蝴蝶園
4. 圣靈降臨節和家長研討會
第四節 一對一課程記錄
1.薩比娜 · D ,18歲,女
2.卡塔莉娜 · M,12歲,女
3.桑德拉 · W ,15歲,女
4.沃爾夫勒姆 · L ,12歲,男
5.尤利婭 · R ,16歲,女
6.達娜 · R ,15歲,女
7.坦尼婭 · R ,16歲,女
8.斯韋恩· R ,11歲,男
9.比爾吉特 · G ,13歲,女
10. 貢納 · J ,13歲,男
11. 奧利弗 · M ,15歲,男
12 .阿明 · W ,18歲,男
13.克里斯蒂安 · S ,13歲,男
第五節 語言的力量
1. 作為聲音、回響、韻律、節奏的語言
2. 由文字營造的氛圍、色彩、芳香、情感
3. 語言、文章或特定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
4. 實際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人的存在
第六節 《無耳芳一》的故事
第七節 敘事詩 《火中足》
第八節 辭別
補遺
1. 每天的生活
Ⅰ關于學校
Ⅱ關于共同體小組
2.機構的構造及各部職能
第二章 回想
緒言
**節 來到機構的孩子們
第二節 我與“森林之家”的孩子們
1. 漢斯·尤爾根·M
2. 揚·馬丁·S
3. 語言與形式
4. 奧利弗·M
5. 感情的過度流失與歇斯底里
6. 尼克·L
7. 與歇斯底里分處兩個極端的癲癇
8. 格茨·K
第三章 歸鄉
**節 一九九一年 春
1.回到我的靈魂故鄉
2.對話
Ⅰ與機構代表蘇珊娜·W女士的交談
Ⅱ與言語治療教育者托馬斯·F的對話
Ⅲ 關于談話這一生命活動的可貴
3.我所深愛的孩子們
Ⅰ斯韋恩·R
Ⅱ 卡塔莉娜·M
4.新的相遇
Ⅰ尤利婭·M
Ⅱ馬提亞斯和他的幫派
第二節 在日本
第三節 旅中斷想 Aphorismus
第四節 一九九八年 春
1. 鬼火——不良行為之一
2. 在教育缺失環境下長大的少年——不良行為之二
3. 與馬提亞斯的對話——不良行為之三
4. 處于邊界線上的孩子們——不良行為之四
后記
書中引用介紹過的德語詩歌
]]>
孩子們被隱藏的智慧 節選
說不清為什么,我覺得跟這里的孩子們很投緣。這種經歷,機構的其他同事或多或少也有過,跟某個孩子,或某個小組的孩子們,就像是被命運的紅線牽到了一起似的,相遇,然后一起生活。這種感情,與一般的家人、戀人之間的感情不同。它更透徹,更堅固,像一顆被打磨得晶瑩剔透的水晶。我和“森林之家”的孩子們共進一日三餐,盡可能增加與他們共處的時間。晚上只要沒有其他工作,孩子們做完睡前禱告到上床睡覺這段時間,我都會陪在他們身邊。漸漸地,我接觸到他們*真實的狀態。下面逐一介紹一下這些孩子。首先登場的是所有孩子當中,我*喜歡的漢斯·尤爾根。1. 漢斯·尤爾根·M**次見到他時,他一臉雀斑,那股天真勁兒,讓我不禁想起一部著名冒險小說中的主人公。他在小組里年齡第三小。我對他有一種說不出緣由的偏愛,無論他搞什么惡作劇,我都不認為是他的錯。雖然我也批評他,責備他,但在內心里總覺得他很可愛。他在學校的課堂上特別沒禮貌,總是惹老師生氣,但我不認為他有錯,反而認為對他那樣發脾氣效果適得其反。——關于這一點,小組負責人英格里德和我觀點一致。如果知道了他的身世,你就會明白,對他不能輕易發火。他生在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了福利院,后來被一個家庭收養直至今日。在福利院長大并沒有什么不好,問題在于他胎兒時期母親的酒精中毒。孩子從胎兒時期起,就能感受到母親的所有行為;不僅感受到行為,還能同時感受到母親的內心世界。酒精和藥物的毒性,即使不足以影響胎兒的肉體,或者說它們的毒性能夠解除,但是,母親逃避現實、沉溺于酒精或毒品的內心情感和倫理觀,也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深深的烙印,孩子出生后,就會在他的各種行為中表現出來。言語行動上的缺陷表現得較早,盜竊等犯罪行為表現得較晚。完全沒有罪惡感的盜竊行為,很多都源于胎兒時期父母的行為和感情生活。除了酒精依賴癥,父母之間的夫妻關系不和也會對胎兒產生重大影響。我們看到有盜癖的孩子,通常不會想到將其原因追溯到出生前。要想真正查明因果關系,必須以專業知識為背景,通過對人物深入敏銳地洞察才有可能實現。在母親體內,孩子感覺到本應該傾注給自己的愛被分散到其他事物上,就會萌生一種意識:既然無法得到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關愛),至少要把實物據為己有。在田園牧歌式的理想環境下長大的人,只在知識的世界里想把一切據為己有(求知欲),相反,在物質世界,很容易滿足于現狀;而缺少關愛的孩子,時刻都被一種擺脫不了的念頭糾纏,想把眼前的東西據為己有。如果是眼睛看不到的精神世界的果實,無論摘下多少吃掉,誰都不會指責他,相反還會贊揚他是愛學習的好孩子。但是,如果摘下別人家的柿子吃了,那就是小偷,就會被貼上“少年犯”的標簽。漢斯·尤爾根也有盜癖。他床底下藏著各式各樣的東西,有從伙伴手里搶來的玩具、零錢,還有折彎了的釘子、干枯的樹枝。在這里,耐人尋味的是,他完全看不出錢和銹跡斑斑的釘子有價值上的差異。他也不覺得自己做了壞事。對他來說,收集身邊的各種物品,是為了彌補缺失母愛的必不可少的行為?紤]到以上這些,就會明白責罵他沒有任何意義。并且對他來說,朋友的玩具汽車和木棒,并不能滿足他對愛的渴望,這一點也不說自明。他需要的是來自于周圍人的關愛。我們必須向他傾注滿腔的愛。大一點的孩子們睡的是狹窄局促的雙層床,而我們給漢斯·尤爾根準備的是“森林之家”*高層、*明亮的房間,給了他屬于自己的床鋪。屋頂上開有天窗,夜晚能看到星星在眨眼。睡前禱告結束后,孩子們上床,英格里德和我跟每一個孩子道晚安。一邊說“晚安”一邊跟他們握手,對小一點的孩子則抱抱他們的頭。而對漢斯·尤爾根,我總是會花更多的時間,跟他說一會兒話。盡量讓他回顧這一天發生的開心的事,然后也說一點點不好的事。努力引導他,讓他明白:偷別人的東西沒有任何意義,這世上有很多更美好、更重要的事情。說完后,我會輕輕地抱抱他(這時他會用驚人的力氣緊緊抱住我),給他蓋好被子,悄悄離開他的房間。對我來說,這也是向一天告別的重要儀式!
孩子們被隱藏的智慧 作者簡介
川手鷹彥,1957年出生于日本東京,藝術治療教育實踐者。1989年開始在歐洲從事演員、導演活動,同時,在本書描述的德國北部治療教育機構——阿里爾德之家等地,參與自閉癥、唐氏綜合征等孩子的藝術與言語治療。 1993年回日本,創立藝術與言語治療研究所“藍山”。1996年創辦母子教室“木梨樹”,開始以殘障兒童和健全兒童為對象的教育實踐。1997年開設“夜間學舍”,培養藝術治療工作者。2000年開始“教育的有機治療”項目。2012年創建“花之家”基金會,無償為發展失常或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幫助。2014年開始在中國訪問,逐步在中國開展“言說(言語造型)、戲劇藝術及治療教育”的項目,在中國被稱為TAKA(塔卡)老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