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大黨偉力:百年大黨何以風華正茂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151932
- 條形碼:9787505151932 ; 978-7-5051-519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黨偉力:百年大黨何以風華正茂 本書特色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人民的利益”鮮明地寫在旗幟上。 初心到底是什么?何謂理想信念?組織力是什么?組織力來自哪里?……本書系一部建黨百年主題的通俗理論讀物,解讀了中國共產黨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大黨偉力:百年大黨何以風華正茂 內容簡介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 100年來,從一個50多人的小黨成長為擁有9000多萬黨員、執政70多年的大黨;從播下救亡圖存革命火種的小小紅船,到領航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巍巍巨輪,是什么力量讓中國共產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百折不撓、革故鼎新,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這種“偉力”來自堅守初心的意志力,來自理想信念的精神力,來自人民至上的感召力,來自民主集中的組織力,來自道德高尚的品格力,來自自我革命的免疫力,來自本領恐慌的學習力,來自作風優良的感染力,來自鋼鐵紀律的約束力,來自擔負使命的奮斗力,來自守正出新的創造力,來自興國之魂的文化力。 這種力量,被美國記者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譽為“東方魔力”——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欲望,那種熱情……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是“興國之光”。
大黨偉力:百年大黨何以風華正茂 目錄
**章??堅守初心的意志力
初心到底是什么 002
共產黨人的初心 005
初心和使命溯源 007
初心是奮進的力量 010
初心和使命的鮮明特質 013
初心:不可丟的黨魂 016
*是初心見偉力 019
永固初心賡續使命 023
第二章??理想信念的精神力
何謂理想信念 028
激蕩理想信念的力量 030
胸懷理想力無窮 033
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035
忠誠的基石是理想信念 038
挺起理想信念的精神脊梁 041
朝著理想的彼岸前進 045
第三章??人民至上的感召力
真正的英雄 050
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 052
人民是黨的*大底氣 055
中國人民真“棒” 057
以百姓之心為心 060
高舉為人民服務的大旗 063
人民群眾大于天 066
第四章??民主集中的組織力
組織力是什么 072
組織力來自哪里 073
黨是堅強的領導核心 077
黨是領導一切的 081
維護黨的核心和集中統一領導 084
事業發達興旺的法寶 089
民主集中制蘊藏著大智慧 093
讓民主集中制發力生威 095
第五章??道德高尚的品格力
道德及道德的力量 100
品格與品格力 101
黨的道德力量 103
黨性是*大的德 106
共產黨人的人格魅力 108
守好政治良心這個無形規矩 111
始終堅守道德高地 115
第六章??自我革命的免疫力
自我革命是*鮮明的品格 120
底氣和勇氣從哪里來 123
自我革命才能永葆活力 126
自我革命是黨*大的優勢 130
用好自我革命的有力武器 133
讓自我革命成為一種自覺 136
將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139
第七章??本領恐慌的學習力
學習力就是戰斗力 146
本領恐慌與本領自覺 149
世界上*善于學習的政黨 154
學習煥發活力與生機 157
學風是黨風之魂 160
學好用活“看家本領” 163
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167
第八章??作風優良的感染力
作風問題絕無小事 174
山歌里的“蘇區干部好作風” 176
“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 179
讓“興國之光”照耀千秋 183
讓紅色家風代代傳承 187
敢于喊響“跟我上” 191
“趕考”,我們一直在路上 195
第九章??鋼鐵紀律的約束力
立黨興黨的強大武器 202
黨章照亮治黨之路 205
黨的紀律是黨的生命 208
路線是“王道”,紀律是“霸道” 212
紀律嚴于“金箍” 215
用鋼鐵紀律純潔黨性 219
跟著組織走,才能方向明 222
第十章??擔負使命的奮斗力
力量源于奮斗 228
歷史只會眷顧奮進者 232
奮斗是誓言的莊嚴承諾 235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239
酸菜里面出政治 243
做有信仰的奮斗者 246
奮斗,永不停歇 250
第十一章??守正出新的創造力
生生不息的創造力 256
創造力從何而來 259
唯創新者勝 263
理論創新是思想的燈塔 265
實踐創新中國道路 267
中國制度何以管用 271
讓中國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75
尊重群眾首創精神 279
靠實事求是吃飯 283
守正出新為復興 287
第十二章??興國之魂的文化力
文化的宏大力量 294
光榮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296
革命文化價值長存 300
先進文化的引領者和踐行者 303
凝聚靈魂的思想長城和興國之魂 305
文化是*有底氣的自信 309
以文化涵養政治生態 311
“筆桿子”與“槍桿子” 315
以文化自信塑造大的樣子 320
大黨偉力:百年大黨何以風華正茂 節選
初心到底是什么 初心,字面上理解為*初的心愿。它是本心、本色、本源,是誓言、信念、行動。 初心是為之奮斗的理想,是百折不回的信念;是引領人生的旗幟,是照亮前程的燈塔;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歷史積淀與薪火傳承。 尊崇初心,銘記初心,不是懷古戀舊、“念老皇歷”,不是厚古薄今、眼睛“向后看”,不是糾結過往裹足不前;而是通過對初心的不斷修養與升華,為美好人生提供正確導航和強大引擎。 “不忘初心”四個字的直接表述*早見于唐代。白居易《畫彌勒上生幀記》中寫道:“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所以向佛祖表明自己不忘*初的求佛向道之心,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本愿。這里的“初心”是一個佛家用語,源于唐朝時期實叉難陀翻譯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其中卷十七寫道:“三世一切諸如來,靡不護念初發心。”這里面的“初發心”即是指心中秉承的真誠質樸的本心。卷十九有:“如菩薩初心,不與后心俱。”初心與“后心”相異,對這種初發之心的堅守和不忘,在佛理中具有獨特的意義。 隨著“初心”這個說法的傳播,在中國文人士大夫那里,“不忘初心”具有了更廣泛的意義,漸漸被表述為一種對精神的堅守和對理想的追求。蘇軾在上奏給宋哲宗的《杭州召還乞郡狀》中寫道:“臣若守其初心,始終不變,則群小側目,必無安理。”意思是我在朝堂近侍左右,若繼續堅持自己的責任,直言直諫,則朝堂之上的小人們必將不快,朝廷也無法安寧。作為有氣節的士大夫,蘇軾寧愿守“重難邊郡”,“唯不愿在禁近”,以成全自己的堅守與初心。 南宋名臣文天祥,年幼時有一次看到家鄉吉州學宮有鄉賢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這三個人均因生前的忠義之舉而獲得“忠”的謚號。年幼的文天祥感慨道:“死的時候如果不能和他們并列,那就不是真男兒了!”這樣一個信念伴隨了他一生。朝廷有難時,他以書生之力舉兵而起,縱使戰敗被俘依舊堅守氣節,忽必烈欣賞他的才能與氣節,親自招降,他卻只求一死以做到“仁至義盡”。文天祥死后,在其衣服中發現了他的絕命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文天祥的故事告訴我們,初心絕不是任意一個念頭發作的時刻,初心含有一種對自身使命的自覺。同時初心也意味著堅定,一種信念一旦確立,就有了行動的方向,無論什么情況下都不會輕易改變,面對挫折與誘惑,反而會從中豁亮自己繼續前行。 將視野擴展到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可以發現“不忘初心”精神早已體現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之中。在許多思想典籍中,都有和這種初心精神高度契合的思想表述。《呂氏春秋·誠廉》中有:“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堅與赤,性之有也。”石可碎,卻不能改變其堅硬的本性;朱砂可磨,卻不能改變其朱紅的本色。所以,即使石破、丹磨,它們也仍不改其本,保持其原初的本性。道家對這種堅守本色的精神也推崇備至。《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寫道:“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在精神意涵上,“慎終如始”與現在流行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非常接近,二者所表達的都是將*初的信念堅守下來,始終保持*開始時那種純粹認真、開拓進取的精神和初生的活力。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儒家思想也十分強調矢志不渝的精神。《論語·子罕》篇中,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何晏《論語集解》引孔安國曰:“三軍雖眾,人心不一,則其將帥可奪而取之。匹夫雖微,茍守其志,不可得而奪也。”《論語·衛靈公》中有:“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具有遠大志向抱負和高尚情操的仁德之人,沒有因貪生而損害自己內心“仁”的準則,反而會為了堅守“仁”的精神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孟子》中也有對堅守本心、追求正義的倡議。《孟子·離婁下》中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真正有道德節操的人,就是不喪失嬰兒般天真質樸之心的人,就是保持自己原初的活力并努力追求這種赤子之心的人。《孟子·公孫丑上》中有:“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具有大勇的智慧且真正勇敢的人,是反省自己后認為自己正確、正義,那么縱然面對千軍萬馬,仍堅持自己的想法并勇往直前的人。 不論在古代詩詞中對“不忘初心”的直接表述,還是在傳統經典中對這種精神內涵的豐富展現,都充分顯示了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忘初心”精神的意蘊。這種精神表現為始終不忘*初目標,將信念內化于心、堅守不渝,通過持之以恒的奮斗努力實現理想的決心。近代以來,黨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染下誕生和成長,實現了對“不忘初心”精神的繼承與弘揚。 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源于苦難、孕于文化、立于精神、成于奮斗。一代代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對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對實現偉大夢想的奮斗拼搏,對黨的宗旨銘心牢記,對踐行宗旨付出畢生努力。我們悟初心,就是要從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中悟出一種精神、一股動力、一個目標,從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融于血脈奮力前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斗之中。細細品味,這句話至少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初心和使命是一個起點;其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一以貫之。到今天,黨已經走過百年的風風雨雨,黨的力量越發壯大,黨員人數越發增多,但黨的初心沒有改變,初心和使命一以貫之。一個人只有不忘初心,才能不忘本;一個政黨不忘初心,才能長期保持先進性。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只要勇于創新、善于進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實現。
大黨偉力:百年大黨何以風華正茂 作者簡介
黃明哲,江西寧都人,教授,既從事過基層和機關黨務工作,也從事過經濟工作和教學科研工作。多年來,結合工作實際,先后著有《農民教育學概論》《話說做官》《論黨的生命》《黨內和諧論》《共產黨人的12個幸福觀》《黨員正能量》《黨員干部的20個正能量》《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等;在《人民日報》《理論動態》等報刊雜志發表論文12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增進黨內和諧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以及11項省部級課題。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