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百年新中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19032
- 條形碼:9787520719032 ; 978-7-5207-1903-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百年新中國 本書特色
★張維為作品,為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推薦讀物,是中國模式研究的□□著作。
★本書從中國的精彩文化、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家具有的“四個超級特征”講起,結合中國近年來的高鐵奇跡、“一帶一路”以及當前的抗疫成功事例,系統闡釋了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道路、中國文化的優勢和先進性,探究了中國成功、中國人應自信的內在根源,極大激發了國人的國家榮譽感和□□自信心。
★本書打破了思政類圖書常規的裝幀設計方式,配置了精美手繪插圖和高清圖片,并將小欄目“對話與討論”設計成當前流行的微信界面,形式新穎,視覺美觀,給人以良好閱讀體驗。
★作為鄧小平資深翻譯、著名國際關系學者,張維為教授長期研究中國,以中英文發表過大量關于中國政治與經濟改革、中國發展模式、比較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文章。其中《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一書銷量過百萬,于□011年9月被作為國禮贈送給來華訪問的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張維為教授深厚的學識功底和理論研究也奠定了本書的重要價值。
新百年新中國 內容簡介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心一意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一心一意致力于改善民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創造了震撼世界的高鐵奇跡;使中國7.4億人脫貧;實現了 “集四次工業革命為一體”的崛起,特別是進入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方陣”,僅與美國競爭……中國的成就震驚世界。但西方話語卻曲解中國的崛起,帶偏輿論導向,甚至導致連中國人自己都看不懂自己。
張維為認為,中國的崛起一定要伴隨中國話語的崛起,否則這種崛起就是靠不住的,甚至會前功盡棄。因為沒有中國話語的崛起,中國自己做對的事情也會被看成是做錯了。為此,他結合自身經歷,梳理了中國上下五千年,從古到今,從文明到文化,從理論到具體事例,以自己獨特的政治觀和視角,系統闡釋了中國文化、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道路的優勢和先進性,展現了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顛覆了以往西方話語對國人思想的束縛,引導國人重新認識中國、認識我們的文化和成就,極大激發了讀者的國家榮譽感和□□自信心。
在書中,張維為還直面民眾關心的國內外熱點問題,“什么都不回避”,率真解答民眾疑惑,批駁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展示了一個發展中的真實的中國,身體力行地詮釋了“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力量”!
新百年新中國 目錄
□□章 中國文化和文化自信
精彩的中國文化
文化自信離不開語言
文化傳播要“入腦入心”
對話與討論:堅持文化自信的原因
第二章 講好中國故事需要中國話語
震撼世界的中國高鐵奇跡
故事講不好,國家要挨罵
顛覆西方范式,建構中國話語
對話與討論:如何看待二次創新?
第三章 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
“文明型國家”的崛起邏輯
“文明型國家”的四個“超級”特征
“一帶一路”與“文明型國家”的關系
對話與討論:“一帶一路”和□□復興
第四章 “幾十年走完幾百年”——中國工業革命的速度奇跡
“集四次工業革命為一體”的崛起
中國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方陣”
對話與討論:中國發展的優勢
第五章 影響世界的中國經驗和理念
中國從“立”到“強”的發展歷程
惠及世界的中國扶貧事業
和而不同的中國之“道”
對話與討論:中美關系和中國扶貧
第六章 抗疫:中國模式的勝利
兩種應對模式,是兩種制度的差異
歷史進程中的中國戰“疫”壯舉
“□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
對話與討論:中國抗“疫”和外媒的雙重標準
第七章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崛起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變局之下的四大挑戰
中國成果背后的價值觀
對話與討論: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態度
代后記 在中國崛起的關鍵時刻,我們要話語糾偏
新百年新中國 節選
我有時也在想一個更大的問題:我們對中國的解讀,怎么才能從西方的指標體系中解放出來?西方的很多指標,是在西方的社會實踐中,或者西方自己的理論中產生的,現在直接應用到中國的實際中,往往會導致對中國產生各種各樣的誤讀。比如西方國家經常用的一個指標就是出境人數。根據我們的正式統計數據,□017年中國出境人次是1.3億,這已經是□□□□大的出境人數了。但實際上我覺得還是有點保守。舉例來講,我們從北京坐飛機到上海需要大約兩個小時,這個時間在歐洲至少能飛過10個國家,因為歐洲都是小面積國家。所以在中國,嚴格地從經濟能力來說,凡是能夠坐飛機坐高鐵的,都是有能力出境的,特別是用歐洲標準來衡量的話。
另外,我們經常聽到“中等收入陷阱”這個詞,這是世界銀行提出的概念,我自己從來不用。世界銀行的報告會講,某年有13個國家或經濟體已經成功地越過了中等收入陷阱。我去看這是哪些國家,發現居然有赤道幾內亞,還有毛里求斯。赤道幾內亞的人均GDP十來年前就超過北京、上海,達到□萬美元。但是,至少在15年前,赤道幾內亞的城市居民還是有一半連自來水都用不上的。后來這個國家發現了石油,吸引了一些外國公司去投資,人均GDP 一下子就上去了。另一個國家毛里求斯,面積很小,相當于我們國家一個縣的大小,靠經濟旅游一項,它的GDP就可以上來,但碰到一場危機,GDP就下去了。它們的情況,真的可以用“□□中等收入陷阱”來解釋嗎?
所以我覺得跨國比較要有一個規模的概念,否則恐怕連讀懂中國的門都進不去。把小國家跟中國放在一起比,有點像把螞蟻和大象放在一起比,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很難令人信服的。小國家有長處也有弱點。我的一位新加坡朋友說他們現在人均GDP是挺高,卻如履薄冰,假如發生一個類似“9·11”的事件,新加坡就完了。它不像中國,有承受各種各樣災難的能力。
中國即使發生了汶川大地震這樣的大災難,國家經濟還是紋絲不動的。這就是大小規模不一樣而產生的特點。做跨國比較,我覺得還是要用實事求是的方法。我自己做政治學,知道在政治學等社會科學方面,西方主流學者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們還是讀不懂中國。以政治學為例,西方主流學者對中國的預測幾乎都是錯的。他們不僅沒有準確地預測中國的發展,甚至沒有預測到蘇聯的解體,更沒有預測到特朗普的上臺。西方主流的經濟學者幾乎都沒有預測到□008 年的金融危機。西方各種所謂社會科學套用自然科學,套用各種各樣的數學模式的方法,現在看來,根本無法解決人類社會豐富性和復雜性帶來的挑戰。
所以我老說中國學者或者我們整個學界,應該結束為西方話語“打工”的時代,所謂“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用實事求是的方法,在解構西方話語的同時,建構中國自己的話語。
新百年新中國 作者簡介
張維為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上海春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被《光明日報》評為□016中國智庫年度影響力“十大”人物。
畢業于復旦大學外文系,獲日內瓦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博士學位。曾任牛津大學訪問學者、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日內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和國內多所大學的兼任教授。
□0世紀80年代中期,曾擔任鄧小平和其他□□□□人的英文翻譯。走訪過100多個國家。著有《鄧小平時代的意識形態與經濟改革》(英文)、《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中國□□: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等。
□016年5月,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作為政治學領域的代表,就理論創新、中國話語建構和新型智庫建設等議題做了發言。
□019年1月,在上海東方衛視開設國內首檔思想型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播出后獲得熱烈反響。
□□□□□□□□□慶典時,作為思想理論界的代表榮登游行彩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